APP下载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两种营养方法的对比研究

2017-01-15田晓霖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早产早产儿葡萄糖

田晓霖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儿科,辽宁 鞍山 114013)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两种营养方法的对比研究

田晓霖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儿科,辽宁 鞍山 114013)

目的 比较部分静脉营养(PPN)与全静脉营养(TPN)两种营养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极低体质量儿(VLBW)3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静脉营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 PPN与TPN均能明显增加VLBW的体质量,PPN使患儿尽快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有效减少了静脉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儿;静脉营养;微量喂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NICU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静脉营养,治疗组采用部分静脉营养。两组患儿治疗符合以下条件:①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00 g。②生后无窒息史,先天性心脏病。③无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通气者。④产前检查已排除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先天梅毒、遗传代谢性疾病等。⑤无肠道喂养禁忌证,如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两组患儿在入院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案:两组患儿均入温箱,根据体质量,胎龄调节箱温,有青紫和(或)呼吸困难者予吸氧,与入院后即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对照组于出生后第1天开始静滴葡萄糖注射液,24 h后开始静脉营养,先加氨基酸和电解质,72 h加用脂肪乳,至反应好转[1],能自行吸吮,吞咽反射正常后开始经口喂养。治疗组静脉开始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并于生后6 h插入胃管,并留置,开始肠道内微量喂养(MEN),先注入母乳或早产儿配方乳0.5~1 mL/h,每24 h递增0.5~1 mL,2~3 h注入1次,每次口饲前观察胃排空情况,如胃内残留量>2 mL,则减量。并每次喂养前予吸吮安慰奶嘴10 min左右,至患儿反应好转,吸吮及吞咽反射正常后开始经口喂养。

1.2.2 每日计算所需液体总量:新生儿生后尤其是1周每日液体量应逐步增加,且与出生体质量有关,根据具体情况(如温箱、光疗等)掌握补液量,第1周内允许有生理性体质量下降,VLBW可达15%。

1.2.3 营养液成分及用法:①葡萄糖:10%葡萄糖+50%葡萄糖(<1000的VLBW最初3 d可给5%的葡萄糖),总液体浓度<12.5%,糖速应从4~6 mg/(kg•min)开始,由于早产儿由于胰岛反应差,糖耐量低,易发生高血糖,低血糖则罕见。高血糖的危险性在于:①可产生高渗透性利尿,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②导致血浆渗透浓度升高,引起颅内出血,亦可发生抽搐或昏迷。需定时监测血糖浓度,不高于7 mmol/L,则糖速可渐增至11~13 mg/(kg•min)。②氨基酸:6%小儿复方氨基酸溶液(19AA-I),生后第2天供给,起始量从0.5~1.0 g/(kg•d)开始,每日递增0.5 g/(kg•d),最大量可增至3.0 g/(kg•d),氨基酸的总液体浓度应不超过3%。③20%脂肪乳:起始量为0.5 g/(kg•d),每日按0.5 g/(kg•d)的幅度递增,最大量可增至3.0 g/(kg•d)。④电解质:每日电解质供给量为钠:2~4 mol/(kg•d),钙:0.5~1.0 mol/(kg•d),钾:1~2 mol/(kg•d),镁0.25 mol/(kg•d),补钙选择葡萄糖酸钙,镁的补充选择硫酸镁。补钾通常用氯化钾。⑤其他:含9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水乐维他等每日酌情添加。

1.2.4 输入方式:营养液用输液泵经外周静脉均匀输入。

1.2.5 计算每日热卡总量:生后第1周内热卡需要量应逐渐增加。第1天40~50 kcal/(kg•d),第2天50~70 kcal/(kg•d),第3天70~90 kcal/(kg•d),第4天90~110 kcal/(kg•d),第5天及以后110~120 kcal/(kg•d)[2]。患儿在肠道喂养热卡达到75 kcal/(kg•d)时,静脉营养可停止。

1.2.6 监测内容:最初3 d,需密切监测血糖浓度,每6 h用微量血糖仪测1次。每日记录体质量,经皮测胆红素及消化情况。每3 d查血常规1次。每周查血生化指标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胆红素、血浆蛋白。必要时查血气分析,血培养等。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用表示,组间比较才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静脉营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均缩短,自行吸吮时间提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观察,对照组有5例患儿出现排便不通畅,腹部查体可见胃肠型,每日给予生理盐水通便,连续1周左右恢复正常,治疗组有2例患儿出现此情况,每日予通便,连续3 d排便恢复通畅。对照组有2例患儿血生化检查ALT持续>60 U/L,直接胆红素>40 μmol/L,停止静脉营养后,逐渐恢复正常。对照组有3例发生导管插管感染,治疗组仅有1例导管插管感染,拔除导管,经皮肤护理均已恢复[2]。

3 讨 论

静脉营养是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营养支持方式,VLBW其各系统器官功能尚补成熟,体内能量储备不足,生活能力低下,喂养困难,缺乏维持生命的基础,无法满足生长发育所需,亦不利于自身疾病的恢复,故应用静脉营养是解决VLBW能量供应。

长期的静脉营养可致胃,小肠和胰腺生长缓慢,还可致胃肠黏膜萎缩,内毒素移位,从而可能发生代谢紊乱,感染等许多合并症[3]。治疗组在每次口饲奶之前吸吮安慰奶嘴10 min,称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使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通过尽早接受吸吮的生理刺激,促进吸吮行为的成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有报道非营养性吸吮能够通过刺激口腔末梢神经纤维而使迷走神经激活,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如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使胃酸分泌,胃动力成熟,胃黏膜生长,还可促进葡萄糖诱导胰岛素释放增加使葡萄糖的利用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4]。

长期静脉营养容易导致的并发症为:①机械性损伤。主要发生在中心静脉插管时,如气胸,血胸,血管损伤,导管移位和断裂。②导管插管感染。③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影响预后。同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素是又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长期的静脉营养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加大了治疗的风险。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张伟利.新生儿静脉营养及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8, 23(10):723.

[3] 杨水木,李炜.38例极低体重儿部分静脉营养临床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1):2-4.

[4] 何振娟.早产儿经肠道喂养对策[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8,23 (10):731.

R722

B

1671-8194(2017)06-0028-02

猜你喜欢

早产早产儿葡萄糖
碘酸钾催化电解葡萄糖制氢过程研究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