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性比值白细胞

李 艳 高 爽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 艳 高 爽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23例,包括非心源性胸痛(NCCP)3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6例,其中非ST抬高型21例。监测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NLR对ACS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经过比对,各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NCCP组、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不同组别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各组血常规中中性粒比,由STEMI组、NSTEMI组、UA组、NCCP组依次降低,与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一致。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由NCCP组、UA组、NCCP组、STEMI组依次降低,与包细胞计数变化趋势相反。NLR方面,STEMI组最高,其余依次为NSTEMI组、UA组,NCCP组最低。结论NL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情预后的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特点是简单便捷、费用低廉、易于重复、结果稳定等,因此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可加强NLR的监测,从而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参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袭或破裂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白细胞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标志物,对患者NLR进行密切监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为医师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研究NLR在ACS早期发作时不同疾病状态患者中存在的差异,着重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ACS的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CS患者123例,将患者分为包括非心源性胸痛(NCCP)3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6例,其中非ST抬高型21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合并其他疾病史、服药种类以及家族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基础资料采集,包含并发症、用药过敏史、既往疾病及治疗史。对各组患者进行入院采集静脉血,白细胞分类及其计数均使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操作,同时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指标。所有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严格执行。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比较:经过比对,各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为NCCP组、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不同组别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P<0.05。各组血常规中中性粒比,由STEMI组、NSTEMI组、UA组、NCCP组依次降低,与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一致。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由NCCP组、UA组、NCCP组、STEMI组依次降低,与包细胞计数变化趋势相反。NLR方面,STEMI组最高,其余依次为NSTEMI组、UA组,NCCP组最低。

2.2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诊断效能比较: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NLR对ACS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更高。

3 讨 论

研究表明[2],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的环节,炎症过程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炎症还会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以及破裂,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等不良事件[3]。心血管疾病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比较广泛的炎性标志物包括白细胞及白细胞各亚型。中性粒细胞属于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亚型,出现较大梗死面积、造影结果不佳、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提示中性粒细胞的增多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4]。而炎症过程中,淋巴细胞存在一个普遍的凋亡现象,因此在炎症过程中淋巴细胞百分数是减少的,且在应激过程中,骨髓造血还会偏移向中性粒细胞方向,从而导致急性炎症下淋巴细胞的明显减少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增多[5]。而NLR是结合了炎症过程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对于单一的细胞计数具有更客观的研究价值。由此可知,静脉血细胞分析作为临床三大常规之一具有采集方便、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一系列优点,NLR对临床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患者整体病情的诊断及预后转归的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尹炳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1):3105-3107.

[2] 张玉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关系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9(5):430-434.

[3] 王晓芳.血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86-5089.

[4] 黄巧娟.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3):189-193.

[5] 楚罗湘,吴昊,赖沙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与血清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2):4087-4088.

R543.3

B

1671-8194(2017)09-0144-01

猜你喜欢

中性比值白细胞
白细胞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