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7-01-15尔鸿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9期
关键词:腰段脊柱骨折

尔鸿杰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骨科,辽宁 凌源 122500)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尔鸿杰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骨科,辽宁 凌源 122500)

目的分析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使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使用跨伤椎固定治疗,对观察组使用经伤椎固定治疗。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上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可取得相比跨伤椎固定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当前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时,固定治疗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需注意的是,在临床固定治疗中,往往会出现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争议[1]。本次研究中,分析了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内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数量为40例。男女分别为24例和16例,年龄在19~76岁,平均(46.98±5.47)岁。所有患者均已经使用影像学方法诊断,并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2例和8例,年龄在19~75岁,平均(46.54±4.19)岁。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2例和8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47.25±5.6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55,P=0.5273)。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需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并且去俯卧位,让患者腹部呈现出悬空状态,使用C臂方法对患者骨折病灶位置进行确定,并从正中纵向入路,剥离患者伤椎旁肌肉,对其结构进行显露。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固定治疗,在临床治疗时的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治疗。在临床治疗时,需使用4枚椎弓根螺钉分为2组,置入患者伤椎上下相邻的两侧椎弓根中,并在其中放置已经预弯后的钛棒,将一侧螺帽进行拧紧,通过这种方法将患者的伤椎高度进行恢复,并将其伤椎畸形进行校正处理。在治疗完成后,需对两侧的螺帽彻底拧紧,检查是否固定完成。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治疗。在临床治疗时,需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双侧椎弓根位置放置2根较短的椎弓根螺钉,通过这种方法避免挤压患者伤椎内部的骨块。在长度上,以螺钉长度作为选择标准。螺钉在放置完成后,需放置已经预弯的钛棒,并且将伤椎螺帽进行拧紧。选择椎体终板受伤较为严重的一侧位置进行纵向的撑开处理,当患者伤椎高度已经恢复正常后,可将这一侧的螺帽进行拧紧,并对对侧的螺帽进行适当的撑开处理,也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撑开,然后将螺帽进行拧紧,对固定情况进行检查。

1.3 疗效标准:本次研究中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使用VAS疼痛评分以及JOA评分的方法对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脊柱功能进行评价。同时需比较患者在术后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度。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若差异显示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1.96±0.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3.6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97,P=0.0000)。观察组患者JOA评分(26.98±3.1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JOA评分(21.39±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4,P=0.0000)。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率(5.13±1.0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率(7.18±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11,P=0.0012)。观察组患者Cobb角(3.86±0.8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Cobb角(7.28±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57,P=0.0000)。

3 讨 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直接或是间接性外力撞击导致的。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2]。若没有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截瘫甚至是死亡的情况,会造成严重后果。当前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时,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即为固定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可对患者起到较好效果[3]。但固定位置仍有较大争议。目前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是两种较常见的固定方法。而跨伤椎固定在临床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椎体高度丢失以及Codd角丢失的情况,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诸多术后并发症等,户对患者造成更大危害。因此经伤椎固定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4]。经伤椎固定可在跨伤椎固定的基础上增加2枚椎弓根螺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分担原有轴向压力,并可将固定端牢固性进行提升,因此能够较好的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经伤椎固定术后,其VAS疼痛评分、JOA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时,使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周全,周礼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9):1228-1230.

[2] 张骞,李保健,尚博,等.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11-813.

[3] 杨波,蔡小军,何斌,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别应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5):3519-3521.

[4] 蒋本涛.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59-60.

R683

B

1671-8194(2017)09-0076-01

猜你喜欢

腰段脊柱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