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患者就医需求对推进我国移动医疗发展的探讨

2017-01-15熊森林杨韵华郑维鑫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医疗患者

熊森林 杨韵华 郑维鑫

.医疗工作研究.

基于患者就医需求对推进我国移动医疗发展的探讨

熊森林 杨韵华 郑维鑫

为适应当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解决患者就医难、就医繁的困境,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鼓励并支持移动医疗事业的推进和发展,力求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在线医疗模式.目前存在的移动功能植入现有产品的模式虽具有便利性和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从患者的就医行为方式转变出发,围绕移动医疗现状对未来线上医疗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患者就医需求;医疗行为;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M-health)是指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或植入移动通讯功能的工具为载体,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式医疗设备、掌上电脑等来提供医疗服务与信息,涵盖患者远程病情监测、在线医疗保健咨询、个体医护设备、远程访问电子病历及处方等[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医疗日益成熟,移动医疗一方面可缓解当前突出的医疗供需矛盾,对医患双方产生多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现实性及制度性的问题.国家工信部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曾提出,需将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项目纳入重要发展规划中.移动医疗作为国内的新兴行业,对传统医学模式造成冲击,评判性地看待移动医疗所造成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卫生保健有力发展的主力军.

1 当前患者就医面临的问题

患病人口剧增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导致现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满足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疾病谱完成从急烈性传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转变,慢性病已成为国民致死的主要原因.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研究[2]表明,因慢性病致死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7%,所造成的负担占总负担的70%,其中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分别是慢病致死及加重负担的主要原因.在患病人数方面,患病率逐年递增与疾病年轻化趋势协同出现.既往研究[3]表明,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心血管患病率为5.1%,到20世纪末为13.6%,2012年则为21.6%.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4]显示,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每年约以3%的速度增长.单次或间断性的治疗难以在疾病防控及管理中发挥作用,现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多是"治本位",难以在疾病防控及检测中持续性发挥作用.

其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严峻并在我国社会中普遍长期存在,归根到底是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医疗资源投入与产出最大化的缺失.卫生资源地区分配不均、居民医疗得不到保障、医疗体系欠完善、医院体制有失、社区基层医疗水平低下等问题均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源头所在[5].另有研究[6]指出,自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执行以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看病难"有所缓解,但"看病贵"问题却愈加凸显.

2 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

移动医疗的发展为患者就医难、就医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缓解路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4)》[7]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约为8.4亿户,其中,智能手机的渗透率高达68%,可见在互联网技术上已不存在技术壁垒.在用户需求方面,8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希望移动医疗的普及,其中相信移动医疗在改善健康状况、促使就诊便利、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能起到作用的分别占54%、45%、36%[8].移动医疗对医患双方均能产生有利影响.在患者层面,不仅可缓解就医前寻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在慢病大病后的术后康复、跟踪随访、医疗卫生信息普及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在医护层面,移动医疗在提升诊治护理效率的同时,更为后续的大数据病例研究提供了基础.

2.1 移动医疗对患者产生的便利

2.1.1 为患者获取医疗信息提供途径

病患分布于各行各业,大多数患者都不熟悉医疗领域或者对医疗知识不甚了解,在他们罹患某种疾病之后,生理上疾病的折磨让他们备受煎熬,而心理上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怀有恐惧和焦虑.患者希望主动寻求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然而缺乏得到相关信息的有效手段[9].信息不对等给患者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时移动医疗可发挥其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科普与就医指导的优势,以"春雨掌上医生"为例,是以"自诊+问诊"形式做医疗健康垂直领域的手机客户端应用,平台价值在于填补了患者从生病到去医院的空白领域[10].患者在就医前了解了与疾病相关的医疗知识,并对医院和医生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对其选择就医医院及主治医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通过移动医疗工具,患者还能提前获取医疗服务和药物价格等信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11].

2.1.2 为患者接受疾病防治知识提供便利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与服务,做出有利于提高和维护自身健康决策的能力[12].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水平有差距,城乡居民为13.80%,农村居民仅为6.92%,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较低水平[13].在当前国民健康素养较为低下的情况下,为满足患者接收和利用医疗信息的需求,各种旨在为患者推送基本健康常识的移动医疗应运而生.王文祥等[14]利用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显示移动医疗D2C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有助于患者形成科学生活理念.移动医疗的出现,为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提供了捷径,达到足不出户便能达到了解疾病防治知识远程教育的目的.

2.2 移动医疗对医务人员产生的便利

移动医疗在医院环境中的应用,主要是3种系统:移动功能植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我国现有的移动医疗模式大多数是就是HIS系统,其功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病历与无线查房应用、移动护理工作站运用、移动远程诊疗、社区健康管理应用等[15].通过无线技术的应用,医生和护士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关于患者的即时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控制,从而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公平的医疗服务.

3 移动医疗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医疗软件缺乏精准定位

自2009年移动医疗在中国发展开始,各类移动医疗软件层出不穷,但其自身定位常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用户对象不明确和软件功能不明确两方面.用户对象不明确表现为移动医疗的需求对象和主要使用群对象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研究[16]表明,对移动医疗有服务需求的大多为不熟悉移动设备、思想老旧的长者,而移动医疗的主要使用对象却是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对软件使用对象把握的偏差使得真正需要移动医疗服务的群体没有获益,软件推广使用困难、发展阻滞.其次,软件功能不明确,软件优势功能不凸显,甚至越界执医.国际移动医疗组织将移动医疗分为以下4类:数据通信类、病情监测类、灾害与传染病监控类、医疗诊断类[17].但目前国内一部分仅有传播健康知识资质的医疗健康类软件,借助早期积累的用户,擅自跨越经营范围为患者进行诊治,使得功能定位不清,不分主次[18].

3.2 移动医疗准入门槛过低及监管不力易损害患者利益

我国法律法规在《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66号)》中仅规定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但没有对第三方机构的入行标准、医疗服务范围、管理规范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正因如此,虽然移动医疗工具种类繁多,但水平良莠不齐.国内某些不良机构和伪专家,利用移动医疗作幌子,进行虚假错误的医疗、养生信息的传播,甚至作为出售假冒伪劣药品的平台[19],给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可见,移动医疗监管不到位可导致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趁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使得很多患者上当受骗.

3.3 移动医疗领域存在法律风险

3.3.1 移动医疗平台上医师执业的合法性存在风险

在网络平台上,由于虚拟的环境和患者自身水平有限,患者无法确认给自己诊疗的"医生"是否具有医师执业资格证.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国家认可的移动医疗从业认定机构,使得部分无证或低资质从业人员混入移动医疗行业.此前,"百度出卖血友病吧"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百度公司与非法的医疗机构进行商业合作,以名医会诊为名头,数名自称院长、教授、主任的冒牌医师成为了血友吧吧主,为数千名血友病患者提供诊治、咨询等服务,危害极大.移动医疗对医师执业合法性的监管不力,使得不法分子容易在移动医疗平台钻空子,利用法律漏洞欺骗患者,谋取患者钱财.

3.3.2 移动医疗行为引起的法律认定存在风险

移动医疗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医疗行为活动,但目前我国尚无对移动医疗行为及其过错的认定标准、量刑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在移动医疗实施过程中产生医疗事故等问题,过错的责任认定及患者的维权将困难重重.目前移动医疗领域仍沿用传统医疗行为和医疗过错的概念,我国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医疗行为的概念及《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对医疗过错的认定仍尚未更新或补充.前一时期发生的魏则西的死亡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经过某搜索引擎的介绍进入了武警北京二院尝试肿瘤生物免疫疗法的治疗,最终治疗失败遗憾离世.当魏则西意识到被骗后,因取证困难及无法用法律认定责任主体,难以维权,最终不了了之[20].在移动医疗维权中,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患者缺乏法律素养的双重条件下滋生了许多灰色地带,不法分子乘机而入,使患者处于不利地位[21].

3.3.3 移动医疗信息数据引起的法律风险

各种移动医疗工具中包含了大量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一旦不能得到正确的管理和充分的安全保障,个人信息将被窃取盗用,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内研究[22]表明,1 200名大学生中有40%经常使用移动医疗App.当今正处于大数据感知式系统阶段,数据爆炸性增长,技术人员可利用"人肉搜索"的方式,将人们在互联网的数据足迹在技术层面进行抽取和集成,若被黑客和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将面临无法预知的信息泄露和隐私暴露[23].

4 展望

移动医疗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其发展对于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普及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对患者、医务人员在健康知识普及、疾病诊治、病后康复、随访等方面带来极大便利,但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准入机制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功能不明确等现实性及制度性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国情和移动医疗现状,对如何规范化地使互联网技术与医疗结合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尽可能降低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正确定义各类移动医疗的性质及用户群体、完善移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移动医疗的准入机制将会成为移动医疗的发展重点.

[1] Britton AG, Debarchana G, Jamie P, et al. Accessibility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a mobile medical clinic amo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J]. Health and Place, 2014, 28(4) :153-166.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 [J].首都公共卫生,2015, 9(3) : 97-101.

[3] 申珂,郭娜娜,邓健,等.中国近40年慢性病疾病谱变化情况[J].山西医药杂志,2017, 46(8) : 903-905.

[4]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6) : 521-528.

[5] 夏挺松,卢祖洵,彭绩.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 28(3) :155-157.

[6] 潘登,陈烈平,陈巧钗,等.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实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 17(1) : 67-70, 74.

[7] 刘庆顺,梁之栋.移动医疗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 31(4) : 14-18.

[8] 陈骞.全球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J].上海信息化,2013(2) : 80-82.

[9] 张合华,孙永樯,赵玉虹.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 35(5) : 8-13.

[10] 刘伯让,张进川,尚秋美.医院检验科信息化管理LIS系统的实践及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 2 : 191-193.

[11] 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25(1) : 157-160.

[12] 姚宏文,石琦,李英华.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6, 40(2) : 88-97.

[1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 2014.

[14] 王文祥,李大众,施卫东,等. 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7) : 1194-1197.

[15] 徐倩,赵文龙.国内外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启示[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9 : 95-97.

[16] 段万春,曹勤伟,李记.近10年国内外移动医疗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5(5) :1-8.

[17] 高博,崔蒙,杨硕,等.基于数据的中医药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9) : 5-9.

[18] 封欣蔚,杨小丽,杨咪,等.我国移动医疗发展中的隐忧及对策探讨[J].医学争鸣,2017, 8(3) : 64-67.

[19] 宗文红,陈晓萍. 国外移动医疗监管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 12(4) : 340-345.

[20] 李瑞环.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传播与治理研究--以"魏则西百度推广事件"为例[J].传媒与教育,2016(1) : 29-32.

[21] 曹丁允.移动医疗中的法律风险及患者权利救济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2] 王会霞,尹世君.移动互联环境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调查与分析--以大学生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 : 22-23, 30.

[23]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 50(1) : 146-149.

Discussion on mobile med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based on patients' demand for medical treatment

Xiong Senlin, Yang Yunhua, Zheng Weixin.
Institute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Xiong Senlin), Shenzhen City 518000, China; School of Nurs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ang Yunhua);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Zheng Weixin)

Xiong Senlin, Email: 1027343290@qq.com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cause development, liberate patients from the predicaments like difficulties and high frequency of medical treatment, relieve the working stress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th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China encourages and supports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medical cause and strives to establish a feasible online medical model. In spite of its convenience and feasibility, the current model under which mobile functions are implanted in existing products has its own shortcomings.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nd rethinking are put forward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nline medical cause by starting with the change in patients'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volving arou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bile medical treatment.

Patients' demand for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care behavior; Mobile medical treatment

10.3969/j.issn.2095-7432.2017.06.010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10572081)

518000 深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熊森林);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杨韵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维鑫)

熊森林,Email: 1027343290@qq.com

2017-08-17)

猜你喜欢

医疗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互联网医疗的热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