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敏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2017-01-14隋成君喻超王胜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宫颈癌芯片动脉

隋成君 喻超 王胜强

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敏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隋成君 喻超 王胜强

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敏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分析宫颈癌介入治疗分子机制。方法3例接受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 治疗前后对其组织标本进行采集, 采取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查, 运用分子功能注释系统(MAS)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自身功能通路进行挖掘。结果通过对所提取的总RNA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显示有28S、5S以及18S条带, 表示所提取RNA具有较高纯度,能在芯片实验中使用。差异基因共筛选出1162个, 和介入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939个下调基因, 223个上调基因。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涉及的主要有脱氧核糖核酸酶(DNA)复制修复、BRCA1、ATR及BRCA2基因相关通路、细胞有丝分裂、糖酵解代谢路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结论表达谱芯片能迅速高通量的进行筛查, 且和介入化疗栓塞敏感性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具有一定相关性。

宫颈癌;介入治疗;表达谱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采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早期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取良好预后, 但是同期肿瘤的直径≥4 cm巨块型宫颈癌, 因为肿瘤的实际负荷较大, 所以很容易出现脉管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如果肿瘤中的氧细胞呈现增加趋势, 预后的效果较差时采取相对传统的治疗手段, 可能实际的收效并不明显[1]。近些年来, 在宫颈癌治疗中, 术前对其进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备受关注, 肿瘤的内在介入治疗敏感性分子机制通常会对预测后续的放化疗产生影响[2]。本次研究中采取表达谱基因片法对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敏感相关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 选取3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 现作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本院接受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3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1例ⅠB2, 2例Ⅱ A2, 患者在就诊前均未曾使用任何化学药物或者未进行放射治疗。采取WHO实体瘤疗效标准[3]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显示3例患者治疗有效。

1.2 介入治疗方法术前3 d和行介入治疗后3周左右对患者癌组织进行收集。在血管数字减影术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手段。保证对每一侧的子宫动脉推注30 mg顺铂及10 mg博来霉素, 再采用明胶海绵同时结合海藻酸钠适当栓动子宫动脉, 最后退回至髂内动脉推注20 mg顺铂及5 mg博来霉素。

1.3 芯片采取Affymetrix 3’IVT mRNA表达谱芯片, 其型号是PrimeViewTM Human Gene Expression Array。

1.4 实验方法

1.4.1 总RNA提取、mRNA纯化 运用一步法针对宫颈癌展开适当介入治疗, 针对前后组织展开总RNA提取。积极采用Agilent Bioanalyzer对RNA完整性作出更加合理的分析,积极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其纯度展开检测。

1.4.2 探析标记和杂交 采集宫颈癌治疗前后组织的mRNA, 积极利用生物素展开样品的标记, 操作过程重视行为规范, 按照试剂盒中的说明书展开。针对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系统适当展开杂交反应验证, 通过杂交洗涤后, 运用Affymetrix扫描仪对芯片展开扫描。

1.5 统计学方法采取AGCC软件对荧光信号强度进行分析, 若两个标本之间信号强度的比值≥2.0, 则表示基因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织RNA提取通过对所提取的总RNA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显示有28S、5S以及18S条带, 表示所提取RNA具有较高纯度, 能在芯片实验中使用。

2.2 芯片扫描结果本次实验中采集2类样本, 分别为介入治疗前和介入治疗后。采取Cluster3.0软件来聚类分析基因芯片的数据情况, 根据相关的结果分析发现介入前后癌组织都均能够聚到一类。这就证明了同一类的样本体现出较好的重复性, 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实际表达的基因谱差异非常显著。

2.3 差异基因筛选、Pathway功能分析采取基因芯片显著性分析(SAM)软件, 差异基因共筛选出1162个, 和介入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939个下调基因, 223个上调基因。于MAS系统开展Pathway及GO统计分析, 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涉及的主要有DNA复制修复、BRCA1、ATR及BRCA2基因相关通路、细胞有丝分裂、糖酵解代谢路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

3 讨论

动脉介入技术实现与化疗的完美结合, 然后通过让动脉介入化疗技术充分的发挥出重要性, 保证在宫颈癌治疗时彰显出实用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晚期患者都可以在接受了介入化疗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的研究证实[4-6],发现已经采取了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手段的患者在进展期时, 其宫颈癌治疗效果予以认可。然而若从放疗出发,肿瘤的营养动脉栓塞后, 一般会因为缺乏氧而出现辐射抗拒,所以会对远期的疗效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充分了解各种情况,对生存率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寻求新的愈发敏感能对宫颈癌介入化疗的整体疗效产生影响, 由此可以明确分子生物学指标逐渐的演变成妇产科学界重点关注问题[7-9]。

本次研究中, 为分析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敏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选取3例患者进行分析, 采集其治疗前后组织标本, 采取基因表达谱芯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查, 结果发现 , 差异基因共筛选出1162个, 和介入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939个下调基因, 223个上调基因。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涉及的主要有DNA复制修复、BRCA1、ATR及BRCA2基因相关通路、细胞有丝分裂、糖酵解代谢路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本文就前3种进行简单说明, 本次研究显示, DNA聚合酶δ基因POLD1和POLD2、MSH6及MCM 2、3、6、7、8、10等表达下降, 而GEM表达上调。显示经过介入治疗, DNA修复功能有所下降, GEM可能会对其下游通路钙通道产生影响, 从而对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起到促进作用。有关研究[5]显示, 肿瘤表型形成、维持受有丝分裂检查点分子过表达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 经过介入治疗后, 有丝分裂检查点相关因子BUB1、NDC80及AURKA表达下调, 由此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 因为有丝分裂检查点能够表现出失调, 让肿瘤细胞难以实现正常的分裂过程, 以至于杀伤了肿瘤细胞。BRCA1、BRCA2、CHEK2以及RAD51有促进基因组稳定的效果。当DNA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后,DNA损伤传感器可以及时有效探测并发出具体信号, 伴随着BRCA1的招募, 使得修复蛋白形成了一种复合体, 例如BRCA1-BRCA2-RAD51三聚体等, 可以及时的对损伤部位展开定位并修复。此次研究过程中, 往往是需要通过介入治疗,BRCA2、CHEK2及RAD51表达下调, 使得肿瘤细胞无法再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从而发生凋亡。

综上所述, 表达谱芯片能迅速高通量的进行筛查, 且和介入化疗栓塞敏感性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具有一定相关性。

[1] 刘蕊, 丁晓萍, 刘扬, 等.多肿瘤抑制基因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宫颈癌新辅助介入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1):75-76.

[2] 唐金芝, 许君艳, 高琨, 等.C-MYC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HPV的相关性.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1):86-88.

[3] 沈蓉, 吴晓玲, 肖子文, 等.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5(20):3327-3330.

[4] 张印星, 潘春燕, 陈小刚, 等.紫杉醇联合洛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DcR3及Survivin的影响.海南医学, 2016, 27(18):2948-2951.

[5] 巫剑红, 田玉翠, 万治安, 等.宫颈癌性别决定基因9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检测对宫颈癌的价值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6):618-620.

[6] 陈勇华, 曲路芸, 王绍光, 等.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敏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7(1):57-58.

[7] 燕玉凤.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筛选.济南大学, 2011.

[8] 傅志超.宫颈癌放疗前后干性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意义.第二军医大学, 2015.

[9] 陈甲信.基因表达谱在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中的应用.内科,2007, 2(5):821-8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107

2017-07-04]

114000 鞍钢总医院介入科(隋成君 王胜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麻醉科(喻超)

猜你喜欢

宫颈癌芯片动脉
芯片会议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人体微芯片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