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电站建筑物可视化设计中CAD的应用

2017-01-13王烙斌王玺张景帅田文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进水口蜗壳水管

王烙斌,王玺,张景帅,田文博

(1.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4;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水电站建筑物可视化设计中CAD的应用

王烙斌1,2,王玺2,张景帅2,田文博2

(1.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24;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以水电站建筑物中进水口、压力水管、蜗壳和尾水管复杂形体为例,分析了用CAD进行可视化建模的难点、易错点,提出了运用技巧和特殊运算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了适用于不同形体的可视化设计方法。

水电站建筑物;CAD;可视化设计;进水口;压力水管;蜗壳;尾水管

0 引言

可视化设计(Visual Design)是指借助计算机运用AutoCAD、Revit、Inventer等先进的辅助设计软件,操作各自的程序,设计出可视化的虚拟几何形体。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模拟仿真和综合管理,可以实现工程方案可视化和工程信息集成管理等功能,从而在工程方案比选、施工管理和调度仿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

近年来,各类三维建模软件相继出现。但是,由于水电站建筑物的特殊性,部分软件仅在科研单位得到认可和使用。水利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可视化设计软件还是美国Autodesk公司研发的AutoCAD系列产品。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程曲面,应用CAD进行可视化设计时,若仅使用常规的建模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模的难度。为了减轻工作量,提高复杂形体建模的效率和准确度,可以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程序和一些建模技巧进行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复杂形体建模的准确度,还可大幅节省时间和人力。

通过对国内工程复杂形体建模研究分析发现,有关建模方法的论著不少,但是讲解的内容不够全面,对工程复杂形体的建模也不具有通用性。因此,研究出一套具有通用性、方便好用的复杂形体建模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以水电站建筑物中复杂形体的可视化设计为例,根据水电站建筑物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进水口、压力水管、蜗壳和尾水管,分别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复杂形体建模时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1 进水口可视化设计

1.1进水口可视化设计方案

水电站进水口由进口段、闸门段、渐变段等结构组成,主要作用是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压力水管,控制压力水管中的流量[3]。通过对二维图形(如图1所示)的分析,进水口的可视化设计分为3部分:进口段和闸门段用“特征面拉伸法”完成;渐变段用“导线放样法”创建出三维实体。各部分设计完成后,将其移动到相应位置,完成进水口的三维效果图(如图2所示)。

1.2进水口可视化设计内容及要点

在水电站进水口可视化设计时,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特征面拉伸法”和“导线放样法”。

“特征面拉伸法”是可视化设计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二维视图的不同特点,在Auto-CAD的对应界面中用直线或曲线绘制出特征视图,再进行拉伸。但是,在执行拉伸命令时,所选中的区域必须由一条连续的多段线构成,否则会出现由一条线段拉伸出来的形体(如图3所示)。这时,可以转换到对应视图,执行“边界”命令,使分散的各部分线段成为一条连续的多段线。另外一种方法是,对分散的各部分线段执行“面域”命令,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在可视化设计中,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生成绘图者想要进行拉伸的截面。但是,如果遇到需要拉伸的区域是个环状平面,就不能运用上述方法,应该分别将内外环截面拉伸后,使用“布尔运算”得到所需的工程形体;或者先执行“面域”命令,使其成为两个封闭环状截面后,再使用“布尔运算”,得到所需的环面。

图1 进水口二维视图Fig.1 Two-dimensional draw ing of water intake

图2 进水口三维效果图Fig.2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draw ing of water intake

图3 曲线和曲面拉伸的不同效果图Fig.3 Different effect of curve and surface tension

渐变段是进水口过水断面由矩形渐变到圆形的过渡段,形体不规则,表达特殊,在进行可视化设计时,不容易被理解。在运用“导线放样法”进行可视化设计时,需要连接若干条导线。导线根数和放置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模型的仿真度。当使用两条控制导线时,得到的形体接近扭曲(如图4所示),相似度太低,没有任何意义;当使用四条控制导线时,得到的形体已经和工程实际很接近(如图5所示),但还是不能达到仿真的效果;当使用八条控制导线时,得到的模型能够符合工程实际(如图6所示),这种方法不仅对可视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还可以使进水口中水的流态变得更好,避免了负压、空蚀等现象的出现。

图4 进水口渐变段两条控制导线建模效果图Fig.4 M odeling effect of two control wires in intake transition section

图5 进水口渐变段四条控制导线建模效果图Fig.5 M odeling effect of four control w ires in intake transition section

图6 进水口渐变段八条控制导线建模效果图Fig.6 M odeling effect of eight control wires in intake transition section

2 压力水管可视化设计

2.1压力水管设计方案

压力水管是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直管段、弯管段和分岔管组成,主要作用是从水库或水电站平水建筑物(压力前池或调压室)向水轮机输送水量[3]。根据对压力水管二维图形(如图7所示)的分析,将直管段采用“特征面拉伸法”创建,弯管段采用“扫掠法”建模,最后组合在一起,效果如图8所示。

图7 水电站压力水管二维视图Fig.7 Tw o-d imensional view of hydropower station penstocks

图8 水电站压力水管三维效果图Fig.8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of hydropower station penstocks

2.2压力水管可视化设计内容及要点

压力水管可视化设计主要运用到“扫掠法”和“布尔运算”。

在直管段和弯管段建模中,若管道直径相同,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1)用“扫掠法”快速完成模型创建。在相应视图中,用多段线绘制出所需要扫掠的截面和路径(如图9所示),运行扫掠命令后,该三维实体便会自动呈现出来。(2)用“首尾截面放样法”将绘制出来的首尾截面和路径移动到其正确位置后,执行“放样”命令,再选择“路径”子选项,达到上述效果。(3)用“特征面拉伸结合扫掠法”进行建模。先将直管段进行截面拉伸,弯管段用截面扫掠其弧形路径。

图9 水电站压力水管扫掠建模Fig.9 Swept modeling of hydropower station penstocks

相对于管道的可视化设计而言,分岔管中主管和支管接壤处的建模是个难点。设计时,可以先利用“扫掠法”或“首尾截面放样法”等建立出主管和支管的模型,然后利用角度约束对每条支管分别执行“旋转”命令,使其和主管形成一定夹角,再交叉使用“布尔运算”。“布尔运算”包括“并集、差集、交集”,在进行复杂形体可视化仿真设计时,往往需要交叉使用。因此,进行以上操作时,要求绘图者除了具备必要的读图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在可视化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模型进行定位处理和动态观察。在常用的“辅助线法”基础上,设计者打开“视觉样式”工具栏,合理选用其样式,不仅可以方便观察模型形态,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建模的错误率。二维线框和三维线框样式不仅适用于绘制二维图形,在创建特征面进行拉伸或放样时,也降低了设计的难度。三维隐藏视觉样式仅显示能看到的模型轮廓线,使观察者一目了然,多应用于专利出图等情况。真实视觉样式不仅同概念视觉样式一样,可以观察可视化设计的效果,还可以对三维模型添加材质和渲染出图。

3 蜗壳可视化设计

3.1蜗壳设计方案

蜗壳平面形状像蜗牛壳,断面从进口到尾端逐渐减小,主要作用是使水流在进入导水机构前,形成一定环流,且沿周围均匀地进入导水机构。根据对蜗壳二维图形(如图10所示)的分析,蜗壳的可视化设计主要由13个不同半径的圆截面使用“截面放样法”得出,效果如图11所示。

3.2蜗壳可视化设计内容及要点

水电站蜗壳的可视化设计主要运用到“截面图形的定位”和“抽壳法”。

在进行可视化设计之前,首先在AutoCAD的草图设置中把极轴增量角设置为90°,并且用所有极轴角设置追踪。其次,需要将对象捕捉模式里的端点、中点、节点、圆心等捕捉对象打开。蜗壳的可视化设计可以运用“截面放样法”。应用该方法时,最易出错的部分就是各个截面的放置问题。在二维线框模式下的俯视图中,依据极角和极径依次绘制截面后,转换到西南等轴测图状态中,沿各圆心方向逐个旋转90°,使其与定位的平面圆形正交(如图12所示)进行截面放样,就完成了蜗壳的初步可视化设计。

图10 水电站蜗壳二维视图Fig.10 Two-dim ensional view of hydropower station spiral case

图11 水电站蜗壳三维效果图Fig.11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of hydropower station spiral case

由于水电站建筑物的特点,在创建三维模型时,通过在两个不同尺寸的三维实体间运行“布尔运算”可以得到三维壳体结构。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被大多数设计者掌握。应用时,可以在“实体编辑”选项卡中直接使用抽壳命令,来实现三维实体到三维壳体的转换。但是,在AutoCAD的默认程序中抽壳距离不能小于任意端断面最短边或短轴间距的1/2。否则,抽壳命令将无法完成。在进行工程复杂形体可视化设计时,“抽壳法”不仅在蜗壳设计中适用,在进水口、压力水管、尾水管等构件设计中也有不错的效果。

图12 水电站蜗壳建模截面位置图Fig.12 Sectional draw ing of hydropower station spiral case

4 尾水管可视化设计

4.1尾水管设计方案

尾水管一般由锥管段、弯曲段、扩散段等组成,主要作用是将通过水轮机的水流泄向下游,回收利用转轮出口的大部分动能。根据对尾水管二维图形(如图13所示)的分析,锥管段和扩散段可以用“截面放样法”得到,弯管段用“剖切法”、“旋转法”等进行可视化设计,效果如图14所示。

图13 水电站尾水管二维视图Fig.13 Tw o-d imensional view of hydropower station draft tube

图14 水电站尾水管三维效果图Fig.14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d rawing of hydropower station draft tube

4.2尾水管可视化设计内容及要点

在水电站尾水管可视化设计中,主要运用到“旋转法”和“剖切法”。

尾水管弯曲段形体十分复杂,运用常规的建模方法难以得出。设计者遇到这种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致使建立的三维模型与实际工程偏差较大。经过对二维图形的研究发现,弯曲段外侧主要由4种曲面和4种平面拼接而成,每一种曲面都有其独特的创建方法。曲面1由R50和R70两个圆截面运用“截面放样法”创建;曲面2由R149的圆弧面运用“曲面剖切法”创建(如图15所示);曲面3由R70的圆截面运用“特征面拉伸法”创建;曲面4由R91的圆弧运用“旋转法”创建(如图16所示);其余平面通过“特征面拉伸法”和“布尔运算”可直接创建。实践证明,当进行工程复杂形体的可视化设计时,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来进行处理,这种化繁为简的思想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

图15 尾水管曲面剖切图Fig.15 Surface section drawing of draft tube

图16 尾水管旋转建模Fig.16 Rotating modeling of draft tube

“剖切法”分为直线切割和曲面切割。在尾水管扩散段的可视化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修改某些构件的长度,可以用“直线切割法”进行修改。但是,切割的起点和终点要仔细选择,切割过后将不需要的一侧删除即可。在尾水管弯曲段底部曲面的设计中,运用“曲面切割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建模效果。“曲面切割法”与“直线切割法”不同的是,由定位曲线拉伸出的曲面要略大于三维实体,并且曲面要贯穿整个实体。另外,在运用“旋转法”时,主要是待旋转截面的绘制和旋转轴的选择。这两个步骤完成后,输入旋转角度,就能完成该部分的建模。AutoCAD默认逆时针方向为正。在工程复杂形体的可视化设计过程中,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水电站建筑物复杂形体可视化设计时遇到的问题,用不同的设计技术对工程形体进行模拟,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大部分工程复杂形体的建模方法。对于复杂形体设计时的难点、易错点和难以理解的部分,该方法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工程复杂形体的可视化设计可以达到直观的效果,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具有指导意义。

[1]关莉莉,侯黎黎.基于CAD的进水闸仿真建模技术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2):17-20.

[2]崔巍.水利工程虚拟仿真系统开发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11.

[3]袁俊森.水电站[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123-144.

[责任编辑杨明庆]

TV732;TP391.7

B

1008-486X(2016)02-0022-05

2016-01-20

王烙斌(1994-),男,河南焦作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进水口蜗壳水管
焊接蜗壳泵模型开发
污水泵蜗壳断裂原因分析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山区峡谷陡坡急弯河道电站取水能力及水力性态研究
水库卧管涵管进水口现状分析及改造型式研究★
首席水管工
水电站进水口结构设计综述
小赛和水管
马虎的水管工
引水电站侧向进水口体型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