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课堂 大社会

2017-01-12乔凤英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

乔凤英

【摘 要】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小课堂承载的是社会百态,本文旨在研究生活化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教师自上而下地灌输给学生,缺乏创新,更加缺乏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使得课程内容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学生无法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使我深受启发,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将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将社会生活缩影于小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基本可以归纳为三步,即生活导入、分析教材、指导生活的循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我们讲课的本源,就能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乏味的说教的怪圈。老师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我们同学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导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

例如:在学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作用”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物质要决定意识。那么大家思考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建造的校友楼,在建造前要先有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去建造,那是否意味着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在造楼的过程中,图纸(意识)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意识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二、立足生活,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

如我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框时,我就与同学们的生活相联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活都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只有他们喜欢的,他们认为时尚的生活元素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一课当中,我就结合了鸟叔的江南style,美国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等电影,这些是同学们喜欢的并且耳熟能详的,这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木兰和熊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过美国导演的拍摄却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欢,为美国创造经济效益,而我们自己却无能为力,为什么呢?同学们经过思考之后就能得出结论:立足于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生活处处是教材,要树立大教材观,增强生活教材的意识,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书本教材为燎原的火种,在实际生活中立足能力锻炼,组织学校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学习成长。

三、运用新知,指导生活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教学到生活”则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教学要从生活来,到生活去,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增强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凭借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和谐统一,将知识总结升华,服务生活。

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以后,在同学生共同总结了课堂的内容以后,让学生去分析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月饼销售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前几年价格很高的月饼,今年价格比较低,为什么前几年收益丰厚的卖家,今年却陷入困境,有的甚至亏本销售?如何能使经营者尽快地走出困境?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明白了价值规律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化教学要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这样就使学科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一展风采,并且巩固了所学知识,享受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269.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董学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