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7-01-12黄德政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培养

黄德政

【摘 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初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数学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现实却是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教师更多的是在一味的进行知识教授,最终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希望借以从根本上达到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前 言

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或者教学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没有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快速的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 初中数学教学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

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就是缺乏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但是当下我国初中生缺乏的正是这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单一方面的传授,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不能有启发性的教育学生,无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更多的学生由于这种学习方法产生更加消极的学习态度,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成为了学习只为考试,只为成绩。更多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往往使用死记硬背的公式或者模仿的方法做答,关注的是答案的对错而不是是否开拓了思维,缺乏了自己的思想,使得学生创造性思维缺乏越来越严重。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教师更应该要有耐心,人的思维要想改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成功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而学生也要认真的听从教师的指导,坚持不懈的学习,杜绝半途而废的现象的发生。无论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学生来说,都要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轻言放弃,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2.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努力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再是只有教师自己一味地讲课授课,学生也需要融入到课堂中去,更加主动的探索知识,而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将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3.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能半途而废

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一旦开始培养就要坚持到底,善始善终,而且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要在适当的时刻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创新思维。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1.拥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再加以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有成就感

教师应该适当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课堂氛围,创造一个幽默、愉快的教学氛围,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找现实中的某些相关例子生动的解释给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那么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学习中的相关思考、提出的问题等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说积极回答课堂问题,和教师主动交流,进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方法方面,要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放弃封闭式的学习方法,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达到锻炼创新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达到全面认识的要求,紧紧抓住创新的机会,在实际练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方法和能力

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合理的安排时间来指导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比如说课堂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逐渐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记住教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复习自己忘记的知识点,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劳逸结合,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的同时寻找创新,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给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创新人格

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学习态度的端正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并且对小组内不同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然后在团体的努力下更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重视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等来达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36

[2]吕朝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4(35)39-40

[3]陈厚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