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利用微课程进行初中语文交互性教学

2017-01-12李春惠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课程实际应用初中语文

李春惠

【摘要】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使得“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是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重要代表之一,为学生创造了在线学习的新途径,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利用微课程,进行初中语文的交互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合理探索。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语文;交互性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微课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近半个世纪里,其内涵不断外延,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国内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巨大的挖掘价值。微课程是集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整套的教学于一体的设计环节,当前如何将微课程利用好,实现与初中语文教学的交互作用,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学者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课题。

一、微课程的建设概况

胡铁生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主题明确、内容简短,一个小视频说明一个知识点,主要表现为幻灯片、视频剪辑、屏幕录制几种形式。

设计高效灵活的微课,首先需要新颖别致的选题,新颖别致的选题能有效捕抓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时间,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符合时代的特性,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第三,需要语言简短精悍,由于微课程时间段只有几分钟,要在几分钟内将知识解答透彻,需要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不能因为求精简而断章取义,这样不仅达不到任何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将学生引入歧途。

微课程以微课平台展现,微平台的建设要以快乐分享为主旨,以高效学习为目的,以简易操作为手法,应用多媒体编辑、整合教育资源,使“人人能做、人人会做、简单易做”,使学生充分利用起零碎的时间学习,并在平台中与老师、同学进行有效互动。当前国外比较著名的微课平台有可汗学院、维基百科视频资源库等。2012年12月,凤凰卫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等协同创办“凤凰微课”,课程涉及教育、心理、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多个板块,教育部对微课教学的重视,极大地推进了微课教学的发展,丰富了微课资源。

二、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学科的纵深发展和教育学本身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微课程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对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整个环节做出精细的策划,将一个知识点浓缩在几分钟内分析透彻,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新教学模式。其次,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最关键的时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当前一些学习平台的相继建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内容,通过微课实时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第三,由于课本的有限,课文涉及的知识有限,导致学生学习和阅读面变窄,利用微课程,可以拓展课本、延伸课堂,增加学生可学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第四,微课程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系统,使教育领域更加贴近新技术,对教育学面向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大贡献。

微课程主要有讲授类、问答类、讨论类、启发类、演示类、实验类、表演类、练习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一节微课通常只是一种类型,透过明确的微课类型启发教师设计微课,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三、微课程的实际应用分析

(一)利用微课程,提高字词句的辨析能力

汉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历史悠久,从甲骨文发展至今,字体丰富,更兼通假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在句的使用中,又容易出现病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用错字、用错词、说错话非常常见。最常见的对字的错用是对“的、地、得”的混淆使用,另外,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使用,人们对汉字的使用更加随性和简化,比如“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网络新词汇,是对汉语的简单浓缩。

例如:通过微课程向学生展示“的、地、得”的使用语境,并通过句子练习、改正错用等加强巩固。通过修改病句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对字的使用,如“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此句将“只有……才……”和“只要……就”混淆了,当然,由于“只要……就……”的绝对性,在一般语境中,我们用“只有……才……”会更贴切。

(二)利用微课程,增强诗歌鉴赏和片段阅读的能力

小学阶段,我们也会学习一些基础的诗歌和文言文,进入初中阶段,诗歌和文言文的文字功底、文学程度会更深一些,对初中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将课文背诵下来,很少深入地讲解,更别说扩展知识点。在制作微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朗诵、音乐、图片、短片等形式将抽象的诗歌搬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融入其情其景之中。

以《化石吟》为例,同学们应该都记得其中的句子“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迸发。”“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等,《化石吟》是一首有关科普知识的抒情诗,赞美了化石为我们展现我们到不了的亿万年前的世界。但是,不管诗中描绘的画面是多么神奇,我们也难以想象远古时代的生物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古生物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短片剪辑的播放,将学生带进神秘的亿万年前,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生物的形态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微课的使用不仅帮助学生更直观接触课文内容,而且拓展了课文内容、延伸了课堂,使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诗歌的赏析,还了解了一大堆的生物知识。学生在全面了解古生物、古化石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再赏析,再朗诵,其效果绝对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

(三)利用微课程,全面把握文章大意

想要深入了解一部文学作品,必将代入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找出关键片段,从中总结出文章主旨,这种“硬着陆”的找主旨方式,使学生很难融进课文感情,学生为学习而学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通过利用微课,拓展知识,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孔乙己》是初中课文中的名片,一说到《孔乙己》,大家就会想到“咸亨酒店”“茴香豆”“多乎哉,不多矣”等,略读课文,同学们会感慨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悲。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会发现,《孔乙己》不是为了讲孔乙己,而是为了讲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知识分子的荼毒,再结合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和他的作品的主要朝向,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又可以得知,该篇文章是为了新文化运动蓄势。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使用,可以通过播放《孔乙己》的教育短片,讲述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将孔乙己的形象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来传达课文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巧妙运用微课程

要真正发挥初中语文微课视频的作用,前提是学生要具有强烈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在微课的设计和应用中,教师要将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作为重点板块,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抓住学生的心理,并从中启发学生语文之美,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微课程视频制作时,教师要注重对探求知识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想象,从而养成一种破解疑问的好奇心、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微课程主要是用来解疑的,而不是授业,所以,教师要加强微课解疑答惑的制作内容。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是将微课程作为一种视频教学的手段,简单地将课堂搬到视频中,换汤不换药,影响了微课程真正作用的发挥。因此,微课程要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将授课环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可视化的呈现,突破文字板书,达到跨越时空的效果。例如,在讲《海燕》这篇文章时,将海燕、狂风暴雨、太阳等具体的呈现出来,海燕的搏击、狂风暴雨的凶猛等表现得更加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物体的象征

意义。

语文教学的不在于教授一篇课文、一首诗歌,更在于使学生体味其中的丰富感情,徜徉在语言造就的美妙世界里。因此,课程的结束不应该是微课的结束,通过微课为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以达到查漏补缺,完全掌握知识点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导致知识点的衔接性不强,这就需要依靠学生自己课后自觉发现漏洞、弥补漏洞,所以,教师要将课文知识点进行精细概括,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共享学习平台,并设计知识拓展类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微课是新课程改革和网络化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整合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造性革新。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探求微课程应用策略,为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寻求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周军芳.充分利用微课程进行初中语文交互性教学[J].学周刊,2016(5).

[2]李军.初语课堂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5(5).

[3]辛彬.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的策略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4(2).

[4]姚在富.初中语文课堂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6(3).

[5]周立钢.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微课程实际应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