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如何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

2017-01-12徐艳

新农村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建设

徐艳

摘要: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民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屯镇;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传统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了实现“以优秀的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引领人”,“让先进的文化和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目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大屯镇专题研究发展全镇文体事业的问题。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民为重点对象,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做好全镇文体阵地建设规划,逐步落实开辟了文体活动场所,完善文体活动设施。建立文体组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传统文化等工作,把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全镇各村,用先进的传统的文化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全镇人民群众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对问题生活的渴望,实现了全镇村民的基本文化利益,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为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文明之风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构建农民文体娱乐平台

大屯镇文体站原来又窄又小,建筑面积不足三百平方米,设施简陋,除了图书室、阅览室之外,其它活动室极其狭窄不利于文化活动的开展。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原来的镇政府大院改建为镇文体站,并兴建了文化广场,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室内健身活动室,乒乓球室,棋牌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多功能展览厅等各种文化体育场馆。全镇二十五个行政村都兴建了村级标准篮球场,农家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室,信息共享服务室……

镇新文体站的落成与各村文化设施的建造,为全镇群众提供了文化教育场所,完善了文化娱乐设施。构建起农民群众文明娱乐的阵地,使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了好去处。每天,镇文体站和村“文体活动中心”总是聚满了参加各种文体健身活动的群众,村民们总是在茶余饭后。能随时了解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科技知识,享受体育娱乐的乐趣,既陶冶了情操,增加了知识。又提高了生活品位。

如今的大屯镇,清脆的腰鼓,悠扬的二胡,嘹亮的歌声,热情的广场舞……每天都是这些悦耳的声音最早打破村镇的宁静。文化广场,老太太们扭着欢乐的秧歌,大姑娘,小媳妇跳着火辣辣的广场舞。老汉们则聚精会神地打着象棋战……文化娱乐设施的完善,给大屯镇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浓重的文明气息。

二、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1.送戏、送电影、送书籍,把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了全镇的田间地头

大屯镇新时代演出团是由本镇爱好文娱活动,能歌善舞,能跳会唱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成的文艺演出队伍。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的潜能,激发他们热衷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就让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教育,既打造了弘扬我镇民间特色文化,又满足了全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没有剧本,演出团自己编排。根据我镇好媳妇的形象,他们编排了说来宝《夸夸咱镇的好媳妇》,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赡养老人的坏现象编排了小戏剧《补碗》,还有宣传优生优育的地方戏,《借小姨》等十几个文艺节目,他们利用这些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下到全镇每个村演出,不仅使村民们过足了戏瘾,同时还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倡导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文明之风,鞭挞了封建迷信,重男轻女、不孝敬老人等落后思想,抵制了腐朽文化对人们思想的侵蚀。

为了更多层面地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送电影下村活动中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以娱乐型故事片教育农民,以实用型科技片引导农民。根据不同农时及每个村的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科技影片送到村,电影下村,不仅满足了群众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送书籍进村是大屯镇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省三送工程捐赠的科技文化书籍,我们全部及时送到村里,书籍刚刚登记完,还没有来得及摆上书架,就被村民们一借而空,看着村民们如获至宝的样子,我们每一个脸上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感到无比的欣慰。

2.搞好文化阵地,以点带面。丰富群众文化精神食粮

镇文体站不但坚持对外开放。站内十余项活动经常开展,同时还抓好重大节日的文化活动,全年共举办竞技、竞赛类活动六次,美术、书法类展览四次,文艺培训三次,举办文艺座谈会三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全镇群众的文体活动,也为村文化室培训了文艺人才,同时也带动了村文化室的文体活动。全镇二十五个村级文化室都组织举办了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民间文艺,电影放映,文艺科技培训等内容各异的群众文体活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不仅是为了农民有所乐,更为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摈弃恶习,逐步使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据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是农民逐步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全镇农民的素养,为大屯镇的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服务力

农民对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与现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屯镇文体站抓住刘邦文化节的良机,把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腰鼓队、拳术队、秧歌队、广场舞等17种民间艺术类型,一边进行,一边表演、展示着各自的技艺,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民俗活动很受农民群众欢迎,沿途及广场周围的观众人山人海,场面热闹非凡。还有沛县泥人,剪纸、吹糖人、唢呐、荷叶落子、沛县梆子戏、四平调、沛县武术等纷纷登台献艺。各种艺术表演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诺大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如同过年一般。各种风格的民俗传统文化表演让农民看得津津有味。接连不断的掌声此起彼伏。

这种以农民为表演主题的文化演出,很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参与表演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通过参与演出,愉悦了心情,满足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同时,也影响带动了其他乡镇群众参与,很多农民群众像过节一样兴奋,流连忘返从而也凸显农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间传统文化的感召力

大屯镇民间自愿捐款修桥铺路的善举历代相传成俗,名扬大江南北,现坐落于大屯镇丰乐村的四孔石桥,名字为“济众桥”,这种民间修桥铺路习俗的形成,既是传统文化的成就,亦是历代劳动人民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方面行人并有益于贸易,美化生活环境的结果。这种民间佳风,充分反映了我镇农民勤劳无私的传统美德。宗族祠堂里的匾额,楹联、石碑,铭刻着先贤,祖训治家格言,家谱里有多记载着发奋读书,报效中华的杰出人物;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英烈模范;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的清官廉使他们的事迹被世代传诵,他们在世的时候,往往就受到人民的爱戴,他们的豪情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进、开拓、创新。他们是中华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展现了炎黄子孙的道德风貌。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素养和精神。这是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五、结语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把传统与先进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让那些积极,健康的古朴淳厚的传统民风得以传承下去,发扬下去,让崇高科学理性的现代文明之风吹拂人心。让农村的文化事业更繁荣,让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丰富。

猜你喜欢

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