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茶园转化期间施肥管理的几个问题

2017-01-12陶湘辉

中国茶叶 2017年5期
关键词:酸化无机茶树

陶湘辉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确认识茶园转化期间施肥管理的几个问题

陶湘辉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根据笔者在闽南、闽西等地区的走访调查,约80%的茶农将茶园正在或已转化成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处在转型或转化期的茶园的境况较差,许多茶树一年仅出现1~2轮新梢,茶园产量和茶叶品质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茶园短期内只施有机肥,完全不施无机肥,导致土壤肥力较差。土壤肥沃是实现茶园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如何提高土壤肥力状况,在茶园转化期内正确进行田间施肥管理是茶农急需了解的问题。

一、福建省茶园土壤基本状况

至2014年福建省的茶园面积为364.4万亩,茶园土壤主要以山地丘陵的红、黄壤为主,偏酸性。据杨冬雪等人研究指出,福建省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值在4.5以下的茶园占86.9%,其中pH值低于4.0的严重酸化茶园占28%。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养分因子等是决定茶园优质、高产、高效的主导因素之一。据洪翠云等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土壤农化性质下铁观音茶叶品质(内含生化成分)差异明显。近几年随着茶园栽培管理活动的加强,福建省茶园土壤整体状况有所好转。但茶园土壤问题依然不乐观,2012年王峰等人指出,大部分茶园仍然酸化严重,全氮整体含量中等偏上,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锌供应较充足,速效磷中等水平,速效钾亏缺严重;部分茶园出现重金属Pb、Hg含量超标。叶欣等人在茶园钼含量研究中指出,福建茶园土壤中有效钼含量平均为0.17mg/kg,属于普遍缺乏。

二、栽培管理方法陈旧

栽培管理方式大多处于传统模式,施肥越多越好,茶园多施化肥,少施有机肥;偏施氮肥,而磷、钾肥相对不足;施单一化肥或复合肥,而少施叶面肥;中微量元素也很缺乏;由于过量施用化肥,直接导致茶园出现土壤板结、酸化,生产能力低下,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茶农对茶叶生产的投入和产出关注度不高,多数仍采用撒施的施用方法,不注意施肥时间,没能掌握茶树生长的基本需肥规律,不注重肥料的养分均衡性等问题,而近年提倡的土壤配方施肥在茶园也实行不多。特别是经营规模较小的茶农,一般采用传统的施肥时间、施肥种类和方法,不仅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而且引起环境污染。此外,前期茶园面积过快增长导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而只采名优茶、不采大宗茶,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等浪费现象严重。此类不良现象造成茶叶总产量及种植效益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福建省大多数茶园已显露出许多弊病,长期不合理的施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量退化,养分不足,有机质含量减少、养分不平衡等土壤板结、酸化问题出现,甚至造成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长期的习惯施肥会造成土壤养分失衡、板结、酸化,生产能力减弱等现象。

三、正确认识茶树吸收营养途径

在茶叶生产季节,鲜叶不断采摘后,会使茶树根系加速从根系周围汲取养分,这时茶园平衡施肥可以及时补充茶园土壤中的养分。土壤营养状况好是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保障。此外,茶树对营养条件的适应范围广泛,表现为汲取营养元素种类的多样性,其中主要以氮、磷、钾为主,而微量元素铜、铁、锌、镁、硼、铝等需求量也较大。

茶树的营养吸收途径有叶面吸收和根部吸收,并以根部吸收为主。根系吸收的是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离子态养分,如 NH4+、NO3-、H2PO4-、K+、Ca2+、Mg2+、Mn2+、Cu2+、Zn2+、MoO42-、Cl-等。此外,根系也能少量吸收小分子的分子态有机养分,如尿素、氨基酸、糖类、磷酸、植物碱、生长素等,但能被根系吸收的有机小分子种类并不多,有机分子也不如离子态养分易被根系吸收,因此矿质养分是作物根吸收的主要养分种类。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就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这时,以根部吸收为主的吸收方式,显得尤其重要。但是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主要是跟土壤中是否养分充足、根系大小、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等有关。据郑丽燕等人在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氮素状况研究指出,茶园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与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正相关,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状态表现良好。而养分元素的来源和种类只要是离子形式均能很好地被吸收,根系并不能区分来自于有机肥还是化肥。若确定土壤中缺乏什么元素,施肥时考虑该营养元素的某些协同作用和这种元素的利用率受到限制的原因,只要能消除这些限制,就可以确定是用什么肥料,并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正确认识有机肥与无机肥

有机肥养分种类多、含量低,肥效期长但释放缓慢,特别是在茶树生长旺盛期难以满足其养分的需求,而且体积大、贮运不方便等。茶园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茶园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茶叶品质和提高产量。据唐劲驰等人对不同有机肥在茶园施用效果比较研究指出,对比尿素,牛粪、蚕粪和花生麸三种有机肥均能改善茶树生长状况,产量涨幅在40.0%~115.2%不等。随着市场对有机肥需求量的增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品有机肥,其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多样。由于缺乏技术支撑,没有进行严格的生物发酵和无害化处理,致使有机肥中含有害微生物(抑菌类的抗生素和多种化学激素)和重金属普遍超标,从而污染土壤,甚至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据陈冠雄等人研究指出,施用新鲜和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会显著加强土壤的反硝化趋势,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

无机肥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特别是茶树因为采摘鲜叶而带走大量的营养损耗,需快速补给养分来满足自身芽叶生长,此时无机肥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为茶叶高产打下基础。但无机肥具有养分单一和改土培肥效果不强等特点,若过量施用还会造成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生物酶活性,甚至导致土壤污染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因此在茶园田间管理过程中,有机肥和无机肥应科学结合:有机肥用作基肥,而无机肥作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合理施用无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也是提高茶叶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很多茶农陷入认知误区,否定了无机肥的作用:认为施用无机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茶叶品质下降等问题,甚至对环境、野生动物和人类有害。化肥实际上是植物可以吸收的物质,又称为“植物营养”。特别是在茶园转化期间,若只施有机肥,完全不用无机肥,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据研究指出,长期使用单一有机肥的茶园比一般常规使用化肥的茶园减产10%~40%。张钦、魏成熙等人研究表明,单施绿肥与单施秸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均较小。因此提倡科学施肥也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茶园科学施肥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单施氮肥,而磷、钾肥等施用不足,中微量元素也很缺乏,将直接导致茶园土壤板结、酸化,生产能力低下,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茶园的土壤化学残留多,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土地越来越贫瘠,保水保肥能力也就越来越差。还有部分茶园为了追求一时的高产快收,过分施用氮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茶园生产管理,不仅要考虑茶叶产量,更要考虑茶叶的品质,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前提下,保护茶园及周边环境,注重茶园生态建设,实施科学的茶树合理施肥技术尤为重要。科学使用化肥、有机肥、水溶肥,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茶叶品质。①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将生物菌肥与农家有机肥、矿物肥、化肥相配合,坚持按“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并按茶树生长期营养需求指导施肥,提高肥效。②按茶树生长需求、土壤状况、肥料的不同种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如尽量将有机肥深施或盖入土里,避免地表撒施肥料现象,减少肥料的流失浪费和环境污染。③改变传统的撒施、沟施、穴施等落后的施肥方法,采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方法,不但节约昂贵的人工成本,还可将施肥方式很好地和灌溉结合起来,提高肥料利用率。④肥料种类选用针对性强的、新型茶树专用配方肥料。

六、茶园转化期间面临挑战

常规茶园在转换成生态茶园、有机茶园时,除了必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外,还必须面对2~3年转化期间内茶园将出现的问题:由于有机肥的肥效缓慢,养分含量较低,会直接导致茶树生长势不佳、茶叶生产轮次减少;由于营养不足表现为茶青品质不佳,直接导致茶园减产与茶叶品质不高等现象。另外茶园还没有获得有机茶证书,该茶园的茶叶只能以普通茶叶销售,经济效益差等,茶农应做好准备应对这些状况。

有大量研究表明,施有机肥比施用化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但单施有机肥与有机肥、无机肥的合理混合施用相比较,是否有明显优势,现还缺乏大量数据比较证实。同时应加强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怎样获得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等问题,以及有机肥料商品化、产业化,均值得我们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研究。

项目资助:福建省教育厅课题“(JA13410)金观音等15个茶树良种在福清市的适用性栽培研究”;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14-zy-03)山地幼龄茶园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酸化无机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酸化温度对玉米秸秆厌氧水解酸化性能的影响
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探索
高考的“宠儿”——无机化工流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