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工艺之美

2017-01-11蒲琳

当代工人·精品C 2016年5期
关键词:淘米旧书器物

蒲琳

日本缘何没有丢失工匠精神?在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看来,工艺之美,最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美的兴衰与社会之兴衰在历史上是同步的,对工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的救助……丑陋的工艺是丑陋社会的反映。”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米饭并不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电饭煲做的,而是出自一位老人之手。老人叫村[鸟][山]孟,在日本被国民喻为“煮饭仙人”。在他眼中,不好吃的叫做米饭,好吃的叫做饭(日本对米饭的礼貌语),只有纯正美味的米饭才堪称“银饭”。

他背着自己的那口老锅,曾应邀来到中国北京交流,用中国的米、中国的水做了一锅米饭。慕名前去的中国食客一饱口福、分食一空。

跟大米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不用舌尖,只用指尖在大米中一划,就能知道大米品质的优劣。先用当地的水浸泡大米30分钟,随后的淘米环节,被他视为极其关键的一步。淘米一辈子,每一次都要用心,都要淘到米饭无任何杂质、晶亮分明。

在老人看来,大米是有生命的,淘米,就是人与米的对话。在整个煮饭过程中,村[鸟][山]孟都寸步不离那口老灶台,他能准确把握时机,及时转动锅盖防止饭汁沸溢。

有人把日本匠人文化的本质归纳为两个词:敬业和认真。而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两个词,就会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当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便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2015年4月,日本电视节目《Fascinating Craftsman》(迷人的工匠)中邀请到了一位名叫 Nobuo Okano的手工匠人,他花了30多年的时间在旧书修复工作上。有人曾拿来一本老旧的英日词典,希望他帮忙修复。请求者称这是他年轻时候使用的,而现在他打算将这本词典交给女儿继续使用。

Nobuo接受了这项委托。首先,他将旧书脊上的胶水全部刮掉;然后,其中有一些国家的地图页受损严重,Nobuo只得将它们重新黏在了新的纸上……这份书籍修复工作中最枯燥的部分可能就是将每一页的书角重新弄整齐,这需要用镊子一页页完成。并且,之后还要使用熨斗进一步烫平才行。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际,词典的拥有者表示,书籍的侧页上还写着高中时候喜欢女生姓名的首字母。但现在,很明显不能将这个传给女儿。于是,重型切纸机被隆重请出,以切掉侧边。

在加上了一个崭新的封面后,这本历经沧海桑田、岁月变化的书籍经过旧书修复师的手而“重获新生”。

正如“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条所言:大凡足够高深之技术,都与魔法无异。但事实上,这看起来异常“神奇”的旧书修复过程中有的只是很多细碎甚至无聊的时刻。

因此,与其说国人追捧日本产品,不如说追捧的是日本“工匠精神”。

在NHK拍摄的纪录片《工匠达人》的一开头,便引用日本《大辞林》字典的定义,对“匠(たくみ)”作出了解释:一是运用手的技巧或工具做出用品或建筑物,以此为业的人;二是做出美观物品的技术。

而片中,20位工匠各怀绝技,但他们制作的器物,诸如沙漏、日式饭桶、鲤鱼旗、南部扫帚、印章、木屐、剪刀、棒球手套等,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日常用品,不是特殊的美术品。

或许,以手工方式生产实用器物,以恭敬诚恳的心态对待职业和劳动,以端正的态度严格遵守各项工艺要求,实现器物的超凡性能,不厌其小、不厌其烦、不厌其精、不辞劳苦。这才是所谓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淘米旧书器物
旧书满新知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南通海门:“淘米记”成为当地大米公用品牌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淘米营养会流失?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