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

2017-01-11李艳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核心区产业链河南省

李艳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

李艳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从河南省“三大战略”规划之一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的实施角度出发,探索在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密切结合和全面融入中的衔接点,立足这些衔接点对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在现阶段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尝试构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系统体系,以期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三大战略”;“一带一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经济决策

一、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思想是为了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经济发展需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并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为了尽快全面结合河南地区优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河南省在2015年出台的《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1]进一步提出河南省要发挥地区优势,把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枢纽的“三大战略”规划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内陆腹地的战略支撑作用。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全面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可见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作为“三大战略”之一,以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为标志,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目前,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已经实施了6年多,随着粮食播种面积的稳步增加,我省的粮食产量也是逐年增加。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 267.15千公顷,比2014年增长0.6%;而全年粮食产量达到了6 067.10万吨,比2014年增长了5.1%。可见粮食产量的增加幅度要远远大于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幅度。预计按照这样幅度的增长率,河南省计划到2020年,把河南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表1 2009-2015年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0~2015年)

目前我省粮食物流市场以粮食交易为基础,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粮食电子商务、粮食供应物流、粮食散装运输为核心的复合型粮食批发市场模式。这种模式坚持奉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创新交易方式,不断拓展多种交易类型,为稳定我省粮食市场交易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没有形成高端的粮食产业链。粮食产业链是粮食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系列有机结合和相互关联的动态链条,在不同的环节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链条,也就是会涉及许多企业的参与。比如粮食在生产环节会涉及种子、农资供应商等;在加工环节会涉及一些加工企业;在销售环节会涉及储运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等厂商。除此以外还包括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参与者。它们都促进了河南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河南省在推进粮食产业链模式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加工企业的不断增加,对全国的粮食生产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河南“三大战略”的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作为“三大战略”规划建设之一,在实施的工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有效地解决,会阻碍河南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劳动力短缺、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一方面,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河南省人均耕地仅1.12亩(新口径)[2]。人均耕地面积的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规模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收入不高,这就使得农村的一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农业劳动力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见图1)。

图1 2010~2014年乡村从业人数和从事农业人数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0~2015年)

耕地面积在增加,但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确没有大幅度增加,劳动力和耕地面积不匹配现象长此发展下去,伴随着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最终将阻碍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粮成本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低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自从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已经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基础设施还远不完善,这样难以有效抗御自然灾害。比如,因农田灌溉体系未形成,一部分农田在干旱时不能得到有效灌溉。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分析可知,近年来全省粮食生产因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减产的粮食都在800万吨左右,其中90%为旱涝灾害所致。以2014年为例,当年实际机耕面积为9 084千公顷,但灌溉面积仅为5 521.62千公顷,其耕地灌溉率只有64.5%。另外,许多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水平低下,机器设备陈旧落后。一些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运输工具数量较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而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使得种粮成本逐年上升[3]7-9。虽然2004年以来国家陆续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的种粮收入确实增长了,但以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快速跟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比如,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从2000年的420.71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705.75万吨,增长率为67.8%。这样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当一部分就被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资本给抵消掉了。

(三)粮食深加工程度低导致粮食龙头企业数量少、竞争力不强

目前,河南省粮食年加工量总量居全国前列。但河南省在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领域仍存在明显不足,粮食深加工程度偏低。现在河南省各类粮食加工企业共有3 000多家,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经达到3 000万吨以上。但是,粮食深加工总体水平不高,且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深度精加工方面表现不强,所以对整个粮食加工行业的辐射带动力也不强,这样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流程上的产业链条比较短。全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效益不强,产品质量档次偏低 ,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河南省在粮食加工环节中,精细深加工程度较低。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率只有 40%~50%,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仅占20%多[4]117-119。河南省小麦加工企业产品主要是普通面粉,在小麦粉中,全麦粉、专用粉等的比例偏小,附加值低的标准粉和等级粉所占比例达到 90%以上,缺少附加值高的精加工产品。在这样一个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的延伸过程中,垄断性越强的链条上,粮食加工程度不高无疑会影响河南粮食生产的总规模效益。另外,我省粮食加工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各方面也相对较为落后,但是产业链下游的销售企业则已建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机制,比如一些连锁超市,它们对于信息的掌控较为成熟。可见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不顺畅,这给粮食产业链的运行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三、改善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问题思路与对策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将会逐步提高。推动科技进步,发挥粮食生产科技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增长的引擎[5]98-99。而农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科研投入产出成比例的增长,就是要推动科研团队不断创新,推出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并应用到粮食生产中,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这样科技与效益会形成良性循环,农业规模效益上去了,会吸引农村外来务工的农民重新回到家乡,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这样的良性循环会持续推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加速我省粮食生产实现现代化。

同时,努力抓好信息化服务工作,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督促县、乡、村干部下基层,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走进农民中间,为它们提供各种有效的技术和政策引导。比如,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粮食购销、农村金融等方面,坚持政府行为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为我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二)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首先,因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有效资金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增加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中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紧紧依靠本区域内的金融中介机构,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地方商业银行等,政府可以从政策上给予这些金融中介机构一定的优惠措施,加大它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力度,扩大资金投放规模。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尤其对一些干旱缺水的地区,加强当地的水利灌溉系统建设,增强抗旱能力,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农业机械化通过降低农民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实现了粮食生产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农业机械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金融中介机构的投资,从资金上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队进行扶持。通过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队进行标准化的农业作业,降低成本,提高农业成产率。

(三)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积极培育粮食龙头企业,提高粮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出发,积极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在价值创造环节方面,积极进行生产专业化的进一步分工,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总收入。在价值实现环节上面,一方面把众多农民联合起来集体与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中介机构进行业务交往,这样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可以获得更多生产环节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集群是以产业为依托,以品牌为基础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当然加入产业链的农民不仅可以得到高端环节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还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要有重点的扶持一批国有控股或参股的粮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粮食产业链整合中的作用。因为龙头企业是粮食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延伸的技术创新主体和市场开拓主体,一方面可以拉动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收购、储运、加工以及流通等行业的发展。因此,河南粮食企业要注重树立品牌,提高品牌效益和企业形象,使企业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深层次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关配套措施促使相关部门与粮食企业的合作,各相关高校、科研、信息部门也应该积极投身到粮食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中,为我省粮食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来自社会的支持力量。

注 释:

① 此数据来源于2015年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一文,虽然与上文中2009~2014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来源不同,但二者口径基本一致,而且具有权威性,笔者认为可以作为参考数据来判定河南全年粮食产量的趋势。

[1] 樊爱青.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选:第一篇、第二篇)翻译报告[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3.

[2] 张芳芳.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第一章至第六章)翻译报告[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孙 丹, 赵予新. 粮食产业链整合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2(5).

[4] 杨 贞. 河南省民营企业投资农业的问题及对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8(05).

[5] 贾林娟. 浅析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当代经济, 2010(11).

[责任编辑 乐 知]

2016-02-11

李艳玲(1981- ),女, 河南焦作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F125

A

1671-8127(2016)06-0045-03

猜你喜欢

核心区产业链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