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脸香蘑培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7-01-11张丽丽杨海茹黄燕怡蔡佳璇王兰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中国食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花脸菌丝体食用菌

唐 萌,张丽丽,杨海茹,黄燕怡,蔡佳璇,王兰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花脸香蘑培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唐 萌,张丽丽,杨海茹,黄燕怡,蔡佳璇,王兰英*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药(食)用真菌进行了大量研究,花脸香蘑作为优质药用及食用种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等药用价值,具备极大的开发潜力。从培养方法、成分组成以及药理活性等3个方面对花脸香蘑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花脸香蘑提供参考。

花脸香蘑;人工驯化;药理功能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属于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菇属(Lepista),又名丁香蘑、花脸蘑。花脸香蘑菌盖宽3 cm~12 cm,初始为半球状,而后渐渐平展。菌肉薄,易碎,淡紫色。菌柄长3 cm~7 cm,粗1 cm左右,纤维质,内实[1]。其分布广泛,味鲜气香,受降雨量影响,年产量差异大,是1种价格较高,开发潜力巨大的优质食用及药用种类。

1 培养方法

目前研究的花脸香蘑菌种一般经过野外采集后组织分离得到。花脸香蘑的鉴定一般采取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鉴定。花脸香蘑的孢子椭圆近卵型,孢子印为粉色[1],其培养方式目前主要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两个方面。

1.1 固体培养

1.1.1 平板培养

利用组织分离法,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培养,获得花脸香蘑纯化的菌丝体。培养条件一般为25℃,避光培养10 d左右,然后进行斜面保藏。

1.1.2 固体发酵

张振宇[2]等尝试采用中药渣固体培养花脸香蘑。以干燥的中药渣89%(主要成分为大枣、甘草、生姜、芍药、桂皮、麻黄、葛根、川芎、辛夷)、麸皮10%、蔗糖1%,黑暗培养60 d后,通过MTT法测定样品处理后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影响,结果显示,花脸香蘑菌丝体不同浓度提取物对小鼠NK细胞影响有明显差异,并且呈依赖性关系,其醇沉物在0.1 mg·mL-1时,达到最大刺激活性132.60%。

1.1.3 人工栽培

目前,花脸香蘑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初步成熟,对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从培养基的选择、温度、湿度、光照、pH、通气、播种量和覆土方式等方面展开。常见的栽培模式有发酵料畦式栽培、箱式栽培、熟料袋栽等。花脸香蘑为中高温型稳温结实性菌类,在日夜温差大的情况下,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一般在22℃~25℃培养。在培养基选择方面,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棉籽壳、稻草、牛粪、鸡粪、麦麸等农副下脚料均可用于菌株栽培[1-18]。

1.1.4 培养基选择

(1)母种培养基

花脸香蘑的母种培养选择PDA固体培养基或者综合马铃薯固体培养基均可。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 g、琼脂15 g、VB10.01 g,水1 000 mL,pH自然[3]。

(2)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花脸香蘑原种和栽培种的选择因地域和人为因素而不同,表1为田果廷[3]、黄水珍[4]筛选的几种原种和栽培种通用培养基。

表1 几种花脸香蘑通用培养基Tab.1 Several common culture medium of Lepista sordida

(3)培养料选择

对于花脸香蘑培养料选择多种多样,其原料主要是棉籽壳、牛粪等农副下脚料。表2[3,5]为几种不同培养料配方及其生物学效率的比较。

表2 不同培养料配方比较Tab.2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culture compost

从表2可以看出,配方10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与配方8相比高出近40%,说明鸡粪等农家肥料营养丰富,对花脸香蘑的生长极为有利。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赵文华[6]、饶军[1,7,8]等对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方法进行了探索,接下来的10多年间国内学者又对不同碳源、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花脸香蘑生长状况,栽培模式对花脸香蘑生长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并就栽培过程中一些操作要点进行了总结[9-12]。

大量试验表明,培养料的发酵时间约为25 d~30 d,含水量保持在65%~70%,pH为7~8。在发菌阶段,当料温下降到30℃进行播种。菌丝生长阶段温度要求为22℃~28℃,空气相对温度为85%~90%。菌丝发菌阶段应保温、保湿、遮光,并保持遮盖物的湿润。出菇期菌丝约30 d左右成熟,长满覆土层,由营养生长逐渐向生殖生长形成菇蕾。现蕾期应以20℃~25℃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90%~98%,为使子实体色泽亮丽应适当调节光照[1-18]。

丁智权[10]等进行了栽培料用量、播种量和播种方式、覆土和覆土方式对花脸香蘑产量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单位面积上栽培料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2层播种的播种方式生物学效率较高;以发酵土、黄泥土、水稻土和腐叶土为实验材料,结果显示发酵土培养的花脸香蘑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也最高,但其制作工艺较复杂,腐叶土方便易取,更适合推广。花脸香蘑在播种量为2袋·m-2与1.5袋·m-2时生物学效率差别不大,均高于1袋·m-2。而栽培料用量15 kg·m-2、2层播种方式时生物学效率最高。

李碧琼[11]等采用3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培育,并对3种栽培方式进行了比较。模式1(袋栽法):按培养基配方配料,栽培袋装料,灭菌,接种,培养。模式2(发酵料床栽法):按培养基配方配料,建堆发酵,播种,培养。模式3(生料床栽法):配料后,提前1 d用4%石灰水泡稻草6 h,对棉籽壳、牛粪等预湿。第2天按比例加入碳酸钙拌匀,播种,培养。待菌丝布满培养料时,进行覆土出菇管理。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对栽培进程中的幼蕾总数、有效子实体数和产量进行比较,模式3为3种模式中最为理想的模式。

1.2 液体培养

花脸香蘑液体发酵技术相对成熟,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较多,但均属于摇瓶发酵实验,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尚属空白。关于花脸香蘑液体发酵方面的研究均集中于对发酵条件优化的探索,且多以菌丝体干重为评价标准,研究碳源、氮源、碳氮比、培养时间、pH等因素对花脸香蘑液体发酵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

王剑锋[19]等报道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葡萄糖1.7%、米糠2.56%、氯化铵0.003%、豆饼粉0.007%、KH2PO40.024%、MgSO4·7H2O 0.002%、米糠水解液0.6%(以米糠干重计)、初始pH6.0。在28℃、120 r·min-1、装量为50 mL/250mL的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7 d,干重可以达到(26.6±3.6) g·L-1。孟玲[20]等以发酵液粗多糖提取率为标准,确定了菌丝体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pH、碳氮比,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0 g、蛋白胨4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2 g、H2O 1 L,最佳碳氮比为30:1,pH5~10。邓功成[21]等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菌丝体发酵中碳源、氮源、pH、时间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确定了花脸香蘑菌丝体液体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酵母膏0.2%,pH6.0,培养时间8 d。

2 成分分析

花脸香蘑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已有文献报道表明其营养成分丰富多样。其中花脸香蘑子实体营养成分为粗蛋白43%、粗纤维7.6%、脂肪2%[22]。

2.1 多糖类

胡先运[23]等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子实体为材料,采用HPLC法,对海藻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海藻糖含量为8.34%。孟玲[24]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花脸香蘑可能含有的单糖有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岩藻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Miao[25]等用二乙氨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法(DEAE cellulose-52)和高度偶联琼脂糖凝胶6FF渗透色谱(Sepharose 6 Fast Flow gelpermeation chormatography),从花脸香蘑子实体中分离出 4种水溶性多糖 LSPa1、LSPb1、LSPb2、LSPc1,4种多糖的分子量分别为 156 kDa、134 kDa、96 kDa、57 kDa。分析结果显示,a1的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摩尔比为3.2:1.3:0.6。b1、b2和c1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花生四烯酸组成,其占比例分别为2.6∶2.1∶0.9∶0.6∶0.3、1.2∶1.0∶2.3∶0.6∶0.5、0.2∶0.3∶2.3∶0.3∶2.0。

2.2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花脸香蘑所含氨基酸种类多样,18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4.37%,谷氨酸含量较高,味道鲜美[26]。罗心毅[27]等用等离子质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人工代料栽培的花脸香蘑进行元素测定,在测定的18种元素中,硒、锗锌等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抗癌功用的微量元素含量都较高,同时,对有害金属元素铅、镉、汞的富集,较已报道的欧洲25种野生蘑菇低约20倍~100倍[28]。

2.3 二萜类

1996年,德国学者Xenia Mazur[29]用花脸香蘑发酵分离出2种二萜骨架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这两种化合物具有促细胞分化和抗菌作用。

3 药理活性

在花脸香蘑的药理活性研究中,对于花脸香蘑抗氧化、抗肿瘤、保肝以及调节免疫等方面的功能均有研究,但作用机理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3.1 抗菌作用

张京良[30]报道了花脸香蘑的抑菌活性,发现花脸香蘑的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均无抗菌活性,但其小分子物质对防治植物致病菌黄瓜枯萎菌和辣椒炭疽菌效果明显,花脸香蘑小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在植物防病和抗病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3.2 保肝作用

用CCl4或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小鼠肝损伤模型,对5组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后,测定花脸香蘑多糖对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影响。结果显示花脸香蘑可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提高血清白蛋白(ALB)、GSH含量和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表明其有一定的保肝作用[31-32]。

3.3 抗肿瘤作用

陈湘莲等[33]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提取了花脸香蘑次级代谢产物,采用MTT法测定了其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活性,各相提取物对Hela的抑制成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强。MIAO等[34]从花脸香蘑子实体中提出的多糖命名为LSPc1,并进行了人喉癌细胞Hep-2的体外抗肿瘤实验,发现LSPc1可以抑制G2/M期的细胞增殖,处理过的细胞中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此外LSPc1可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增加促凋亡蛋白Bax(Bcl-2 Assaciated X protein)的比例,引起细胞色素的释放,增加半胱天冬酶-3(caspase-3) 和半胱天冬酶-9(caspase-9)等这些引起细胞凋亡因子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Hep-2细胞的目的。

3.4 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Choi等[35]从花脸香蘑中分离得到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咪唑-4-甲酰胺(imidazole-4-carboxamide,I CA),发现ICA可抑制草皮草和水稻幼苗生长,在1项温室试验中,ICA使稻粒产量提高26%。

3.5 水稻细条病抑制作用

刘艳如等[36]报道了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具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培养方式对其抑制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液体摇瓶培养的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组分。随后,刘艳如又对发酵时间对其抑制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脸香蘑的抑制活性与发酵时间有关,约在发酵12 d后,其乙酸乙酯相活性最高[37]。

3.6 免疫调节作用

秦丹等[38]对花脸香蘑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花脸香蘑粗多糖提取物可以提高雏鸡的脾脏、法氏囊以及胰腺指数。Luo等[39]从花脸香蘑子实体分离出1种水溶性多糖LSP,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其摩尔质量约为4×104Da。初步试验结果表明,LSP对小鼠巨噬细胞有显著的活化作用,能促使一氧化氮(NO)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产生。

3.7 抗氧化作用

Zhong等[40]用菌丝体经浓缩醇沉后获得的胞内多糖进行体外以及体内的抗氧化实验。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提取的胞内多糖对超氧阴离子、DPPH和羟基都有显著的清除作用。而在体内抗氧化实验中,将不同浓度的胞内多糖对由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进行为期6周的口服给药,结果表明,花脸香蘑的菌丝体胞内多糖能显著抑制MDA的形成,同时能增加小鼠大脑和血浆中的SOD、GSH-Px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花脸香蘑研究的发展,仍然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如花脸香蘑深层发酵的条件控制鲜有报道,其深层发酵条件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花脸香蘑活性物质的研究逐年增多,但多集中于多糖类,其活性小分子成分仍不明确,药理活性研究仍不够系统,且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人工栽培仍处于小规模探索阶段,无法商品化,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饶军.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食用菌,1997,16(1):20.

[2]张振宇,田雪梅,宋爱荣.六种食用菌中药渣固体发酵及其粗多糖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10,17(3):46-50.

[3]田果廷,杨琼芬,徐学忠.紫花脸香蘑驯化栽培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3,10(1):52-56.

[4]黄水珍.花脸香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0(4):53-54.

[5]黄水珍,丁智权.花脸香蘑熟料栽培技术初探[J].食用菌,2009(3):49-52.

[6]赵文华,马杰.花脸香蘑裸地栽培[J].新农业,1990(11):43-29.

[7]饶军.花脸香蘑栽培方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S1):151.

[8]饶军,饶文龙.花脸香蘑菌种培养基筛选[J].中国食用菌,2000,19(2):9.

[9]李晓华,赵兵,莫少芬.花脸香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初报[J].食用菌,2004(3):12-13.

[10]彭卫红,王勇,甘炳成,等.野生珍稀食用菌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515-517.

[11]戴肖东,张丕奇,马庆芳.发酵料栽培花脸蘑技术[J].食用菌,2005(2):20.

[12]张洪海,李建国,何琳华,等.野生食用菌花脸香蘑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2006(2):120-121.

[13]郭勇,彭卫红,贾定洪.花脸香蘑的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3):41-42.

[14]丁智权.花脸香蘑栽培技术试验[J].食用菌,2011(6):49-50.

[15]李碧琼,陈政明,林俊扬.花脸香蘑3种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4,33(5):33-34.

[16]谢福泉,林远崇,蒋陈军,等.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J].菌物研究,2007,5(2):89-92.

[17]胡七金,谢福泉.花脸香蘑Le.s0529-1菌株的特性与熟料袋栽技术要点[J].浙江食用菌,2008,16(2):15-17.

[18]黄水珍.花脸香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10(4):53-54.

[19]王剑锋,白涛,饶军.花脸香蘑液态发酵条件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4):44-46.

[20]孟玲,王丽华,王兰英,等.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6):121-125.

[21]邓功成,王经,赵洪,等.花脸香蘑菌丝体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5):12403-12405.

[22]张京良.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液体发酵及代谢产物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23]胡先运,张文娟,罗心毅,等.花脸香蘑海藻多糖及营养成分分析[J].食用菌,2011(6):60-62.

[24]孟玲.花脸香蘑发酵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D].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10.

[25]Miao SS,Mao XH,Pei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epista sordida against laryngo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3,60(6):235-240.

[26]罗心毅,洪江,张勇民.人工栽培花脸香蘑氨基酸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3):14-15.

[27]罗心毅,洪江,张勇民.花脸香蘑元素测定[J].中国食用菌,2003,22(4):43-44.

[28]Kalac P,Svoboda L.A review of trace concentrations in edible mushrooms[J].Food Chemistry,2000,69(3):273-281.

[29]Mazur X,Becker U,Anke T,et al.Two new bioactive diterpenes from Lepista sordida[J].Phytochemistry,1996,43(2):405-407.

[30]张京良,李蓉,江晓路.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LS7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活性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6):948-951.

[31]宋晓琳,沈明花.花脸蘑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科技,2011,36(7):49-54.

[32]吴晓琴,宋晓琳,彭瀛,等.花脸蘑多糖水提物对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36(1):22-24.

[33]陈湘莲,李泰辉,沈亚恒.花脸香蘑发酵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76-8278.

[34]Miao SS,Mao XH,Pei R,et al.Lepista sordida polysaccharide induces apoptosis of Hep-2 cancer cells via mitochondrial pathw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3,61(10):97-101.

[35]Choi JH,Abe N,Tanaka H.et al.Plant-growth regulator, imidazole-4-carboxamide,produced by the fairy ring forming fungus Lepista sordida[J].Food Chem,2010,58(18): 9956-9959.

[36]刘艳如,李小明,李军进,等.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202-205.

[37]刘艳如,吴小君,郑永标.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2,12(2):47-49.

[38]秦丹,孔超,孙效乐,等.花脸香蘑粗多糖对雏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3,20(2):37-41.

[39]Luo Q,Sun Q,Wu LS,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mmunoregulatory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Lepista sordida[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2,88(3): 820-824.

[40]Zhong WZ,Liu N,Xie YG,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aging activities of mycelial polysaccharides from Lepista sordi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3,60(6):355-359.

Research Progress on Culture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Lepista sordida

TANG Meng,ZhANG Li-li,YANG Hai-ru,HUANG Yan-yi,CAI Jia-xuan,WANG Lan-ying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Lepista sordida(Schum.:Fr.)Sing.,a basidiomycetous fungus of the family Tricholomataceae,was a kind of delicious edible agaric species mushroom.Recently,it had absorbed a lot of attentions.It exhibited several activities such as immunomodulation,antitumour,antibacterial activity et al.This review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mos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various aspects(i.e.,cultivating mycelia and fruiting body,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The contents and data would serve as useful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pista sordida in functional foods and therapeutic agents.

Lepista sordida;artificial domestication;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S646.9

A

1003-8310(2017)01-0005-05

10.13629/j.cnki.53-1054.2017.01.002

唐萌 (199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花脸香蘑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E-mail:417621956@qq.com

*通信作者:王兰英(1982-),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食)用菌活性物质开发。E-mail:wanglanying922@163.com

2016-11-22

猜你喜欢

花脸菌丝体食用菌
花灯和花脸
响应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有猫如弟
有猫如弟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