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偏好视角下的PPP项目控制权分配研究

2017-01-09丰景春杨圣涛张云华1

工程管理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用性控制权参与者

丰景春,杨圣涛,张云华1,

(1.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河海大学 项目管理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E-mail:15298356766@163.com;3.河海大学 国际河流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4.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

异质性偏好视角下的PPP项目控制权分配研究

丰景春1,2,4,杨圣涛2,3,张云华1,2,3

(1.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河海大学 项目管理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E-mail:15298356766@163.com;3.河海大学 国际河流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4.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

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将PPP项目的私营部门区分为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并依据现有研究将控制权划分为28项具体权利。针对各参与者对同一控制权收益喜好程度的不同,引入控制权偏好的概念。据此构建PPP项目控制权最优随机合作博弈模型,实现控制权依据参与者控制权偏好在双方之间进行转移,并确定控制权最优分配比例,最终实现合作效率最大化。

PPP;项目控制权;控制权偏好;分配比例

传统项目交易模式下,政府、投资者、专业公司、中介机构等主体都是独立的,各自承担责任、风险,收益的来源也是单一的。而近些年,PPP项目的发展更趋向于主体角色多重化、股权结构多元化、收入渠道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专业公司开始入股项目公司,形成“投资者——专业公司”角色重叠情形。所以现阶段PPP项目公司股东不单是纯投资者,还会有专业公司以及中介机构的参与,可以将项目公司股东分为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两类[1]。

现阶段PPP项目公司中主要包括政府、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3种类型主体,而专业公司中又可能同时包含不同领域的公司,如设计单位、承建单位、运营单位等。现有研究仅将控制权分配主体抽象为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此种分法过于概括,不能与PPP项目参与主体多样化的特点匹配。因此,将私营部门细化为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两类,并将专业公司按照不同的领域做进一步划分。与此同时,控制权本身也应当按照项目的生命周期分解为具体的决策节点。

不同的投资主体决定其在投入类型上存在差异,而投入要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参与主体对于同一决策问题有着不同的喜好程度。控制权分配不仅要充分调动各参与者专用性投入的积极性,而且更应充分利用各成员在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降低项目的决策风险。因此,控制权应综合考虑各参与方控制权喜好,并针对具体的决策问题进行合理的分配。

1 文献综述

控制权分配问题最早在企业中出现,用于解决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问题,伯利[2]将控制权阐述为对董事所具有的实际选择权;德姆塞茨[3]则认为,企业控制权主要集中在企业稀有资源的使用和处置方面,是具有排他性质的一组权利束;周其仁[4]提出控制权是“对一公司的业务经营及决策有主导之权力”,从决策经营的角度强调了企业控制权实质为利用企业资产的排他性权利。基于以上的研究,徐霞等[5]认为PPP项目中控制权分配主要解决的是,项目投资决策权在公私之间的归属问题;叶晓甦等[6]认为PPP项目控制权的本质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控制权,并认为它是影响公私合作效率的基础。

在控制权分类方面,Hart等[7]认为契约性控制权主要包括通过契约加以明确的特定控制权和事前没有加以明确的剩余控制权两类;Aghion等[8]认为控制权理论上应当属于拥有股权的股东,但是现实情况中作出决策的实际权利却掌握在经理人手中,前者的控制权称为名义控制权,后者称为实际控制权。按照企业的决策程序,Fama等[9]提出控制权应当分为决策控制和决策经营两个层面,并将企业决策过程划分为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

在PPP项目的控制权分配方面,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有:Grossman与Hart(简称GHM)[10,11]在研究私人部门间合作生产私人物品控制权的分配问题时,提出将控制权分配给投入更加重要的一方。Hart(简称HSV)[12]在将公共部门引入GHM模型时,提出合作方类型会影响到控制权的分配。在HSV的基础上,Besley与Ghatak(简称BG)[13]认为公共双方投资产品类型会对控制权分配产生影响,并且认为在双方投资公共产品时,应当将控制权赋予对产品评价更高的一方。Ahgion等[14]则将控制权视为只有0和1两种状态的决策变量,即控制权作为一个整体变量要么给投资者要么给经营者。Dessein[15]构建了企业控制权在0到1之间的连续变量分配模型,认为控制权可以分享但仍将控制权视为静态配置。Schmidt-Gebhard[16]进一步提出了状态依存控制权配置模型,指出通过控制权与其他金融工具的结合可以到达视状态而配置控制权的目的。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喆[17]在BG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将控制权比例设为连续变量,并从降低私营部门自利性投入与增加公共性投入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给出不同参数条件下控制权合理的分配区间。孙慧等[18]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PPP背景下控制权分配与合作双方投入激励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初始契约规定收益分配方案的情况下,最优的控制权分配范围与初始契约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合作双方的技术因素以及双方对预期最终收益的乐观程度有关。胡振[19]以控制权作为连续变量,构建控制权配置与VFM效果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VFM效果与项目公司拥有的控制权呈二次曲线关系。王欢明等[20]以委托代理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公交服务中政府、公交企业以及社会公众三方满意的控制权配置效益模型。

从国内外的研究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对于控制权方面的研究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研究的适用性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现有文献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研究多将PPP项目全过程的控制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但控制权是围绕“决策”过程的一系列权利,只有将其解构为各个具体权利,才能在众多参与者之间进行明确的权利划分。

(2)现阶段专业公司分饰多角的情况下,现有研究仅仅将项目的参与者抽象为政府和私营部门,就现实情况而言过于概括。

(3)现阶段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要素多样化,不同的投入要素会对参与者控制权需求产生影响,而对于参与者需求差异对控制权分配的影响方面,现有研究鲜有涉及。

本文根据PPP项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将私营部门细化为专业公司和纯投资者,并且根据现有文献将PPP项目控制权分为具体的28项决策问题;而针对不同主体对于同一具体控制权收益的喜好程度不同,本文提出了控制权偏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控制权随机合作博弈模型,允许控制权依据参与者控制权偏好进行转移。最终确定PPP项目最优的控制权分配比例,并验证控制权分配比例随着参与者控制权偏好程度的增高而增加。

2 模型的构建

2.1 投入要素和控制权分配的关系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专业公司以投资者的身份加入到PPP项目中来,分饰多角的专业公司的产生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政府希望更多的专业公司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PPP项目公司。首先,通过承包商等专业公司参股PPP公司的方式,能有效激励专业公司做好其本职工作,发挥其最大努力水平,更有利于项目高质量地完成。其次,政府可以更好地引进专业公司在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利,并且在与其专业领域的相关决策问题上,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出更加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专业公司本身也是希望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项目公司的管理层。从长远角度来看,参与PPP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其自身声誉的提升,可以带来更多与政府合作的机会;就短期而言,专业公司可以通过进入管理层为自己带来直接的项目分红,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项目控制权,保障自身专用性投入的收益,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等。

控制权的分配目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能够激发项目参与者的专用性投入[22]。就投入要素而言,PPP项目的主要参与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专业公司相对于政府和纯投资者而言更多的是在专业技术上的投入,而纯投资者投入主要体现在资金方面。项目投入要素的多元化决定了控制权不单纯来自于所有权[23]。由于成员在投入类型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其在股权占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仅仅通过股权的角度来解决控制权分配问题是有失偏颇的。在涉及到具体的控制权收益分配时,应当考虑更多投入要素与决策问题的相关性,即参与者关于决策问题的专用性投入越多,其所获得的控制权收益也应当越多。本文以RN(i)表示成员i参与控制权N分配所期望获得的保留性收益,与成员i关于控制权的相关性投入成正相关关系,其中包括资金投入与技术投入。

2.2 控制权偏好

与现有研究将PPP项目全过程的控制权抽象为一个整体不同,本文认为控制权是围绕“决策”过程的一系列权利,只有将控制权分解为具体的权利,各个参与方针对特定的控制权才能进行明确的分配。因此,本文借鉴杜亚灵等[22]与伍迪等[24]提出的PPP决策清单,将PPP控制权按照项目全过程的控制权节点分解为28项具体的权利,其中涉及到项目建设运营的不同领域、不同专业。

由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原因造成了决策具体问题时,决策结果总是与最优的决策结果存在偏差,这就使得控制权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参与者在获得控制权的同时就需要承担决策失败带来的不确定性损失。而PPP项目参与主体专用性投入和拥有专业技术信息存在差异,对于同一控制权的喜好程度不尽相同,进而对于决策风险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对于与自身专用性投入密切相关的领域的控制权,参与者有着较其他成员更高的喜好程度,对于与控制权相随的决策风险也有着较高的承受程度,本文将PPP项目参与者对于某一具体控制权喜好程度称为控制权偏好。譬如,PPP决策清单[25]中在D11施工现场准备方面的决策问题,对拥有投资者和承建商的双重身份的专业公司而言,因为对这一问题有着更高的专用性投入和专业知识,所以相对于其他参与者对此控制权偏好程度较高。同理,对于D6资金的到位与适用,纯投资者较其他参与者有着更高偏好。

与此同时,与自身专用性投入相关的决策问题,参与者有着较其他成员更多的专业技术信息和更高的管理能力。所以从项目整体或政府角度而言,让更加专业的参与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收益不确定性效用损失,而且可以激发项目参与者专用性投入的积极性。而从参与者角度而言,拥有更多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控制权,有利于保障自身专用性投入收益,并为自己争取更多额外利益。所以控制权偏好越高者越是愿意为争取更多的控制权承担更多的决策风险。

考虑到控制权总是可以给拥有者带来直接或者间接收益,所以本文假设项目参与者对于控制权均表现为偏好。采用ri(ri>0)表示参与者i对于控制权的偏好程度,ri越大,参与者对控制权的偏好程度越高。

2.3 合作性分析

PPP模式强调的是公私部门之间的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它更加注重于各成员之间的伙伴关系,而这种伙伴关系需要公共部门和各私营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来加以完成[26]。因此,项目的成败取决于项目的参与者能否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这种积极性的激发大多依赖控制权的合理分配。

合理的控制权分配是一个相互博弈、协商谈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参与方的控制权偏好程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控制权分配的激励约束效用,而且可以实现PPP项目联盟的长期稳定。此外,合理的控制权分配要同时满足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即保证项目参与者在项目中获得较单干更大的收益,并且实现项目的整体利益大于各参与者单干收益总和,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专业公司或私人投资者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中来。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合作博弈的思想很适合用于解决控制权分配问题。

2.4 随机合作博弈

2.5 Shapley值

合作博弈中,Shapley值是根据参与者的边际贡献来分配收益的,它不仅满足各参与者的个体理性,而且还满足PPP项目整体的集体理性,所以它是实现PPP控制权最优分配解的基础。由于控制权收益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构造Shapley值保证各个参与者专用性投入的积极性和合理性。

令E(R(X))为随机收益期望,而且在E(R(S))≥E(R(T))条件下,满足R(S)≥iR(T),即认为参与者i更加偏好于收益R(S)。由Timmer等[27]既得结论可知,收益效用的Shapley转换函数可以表示为:

根据Suji等[28]研究表明,PPP项目各参与者在控制权分配谈判中均存在一个确定等价收益mi,其无差异于参与者i的随机收益。因此本文使用确定性等价收益代替PPP项目参与者的随机控制权收益,有:

本文以两个PPP项目参与方为例,构建PPP项目参与各方控制权收益分配的Shapley[29]值:

其中,RN(1),RN(2),R(N)分别代表成员1保留控制权收益、成员2保留控制权收益和两者协商决策时获得控制权随机收益。

2.6 合作博弈的超可加性

随机合作博弈中,随机合作收益依旧满足超可加性[28],即PPP项目控制权分配满足集体理性,PPP项目参与者的协商决策所获得控制权收益大于各参与者保留性收益之和。同时,PPP项目参与者的Shapley值满足个体理性,即项目成员参与PPP项目决策时所获得收益大于保留性收益,所以即使在控制权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参与者依然有参与协商决策的意愿,即:

本文试图通过调节权重p来实现项目合作效率化,即:

按照PPP项目参与各方博弈的特征,获得PPP项目Shapley值,即:

其中,μ(N)为PPP项目控制权N收益期望固定值,这样方程(7)可以简化为:

3 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的均衡求解

为了获得PPP项目控制权分配最优比例,构建拉格朗日方程,有[26]:

对式(10)进行求导,可以获得:

其中,

项目治理理论认为,控制权应与相应的责任相匹配。假如参与者承担了较多的决策风险,那么其就应当获得相应的控制权,即控制权分配双方承担的决策风险比例应当等同于控制权分配比例。因此双方的最优控制权分配比例为:

4 PPP项目控制权偏好与控制权分配比例的关系

合理的控制权分配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参与方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决策时让拥有更多专业技术的参与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降低控制权收益的整体不确定性效用损失,实现合作效率最大化。为了验证这一点,本文计算对r1的导数,有:

5 结语

针对专业公司入股PPP项目公司的现状,本文提出将私营部门依据其投入要素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专业公司与纯投资者。同时,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将PPP项目中的控制权分为具体的28项决策问题,而针对同一决策问题的控制权带来的利益和责任,不同参与者表现出的喜好程度不同,本文引入了控制权偏好的概念。此外,本文提出项目成员之所以对某一控制权存在更高的偏好,是因为他对于控制权所涉及的领域有着更专业的信息,更多的专用性投入;而更多的控制权不仅可以保证其专用性投入收益,并且可以在不损害项目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为自身谋得更多利益。

由于决策时总是存在决策偏差的可能,由此导致了控制权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以本文采用了随机合作博弈构架控制权最优分配模型,并假设控制权收益不确定。此外,文中采用Shapley值,依据项目参与者边际贡献的不同来分配控制权收益,既满足了集体理性,又满足了项目成员的个体理性。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控制权分配比例随着控制权偏好进行转移,即实现了让更专业、专用性投入更多的成员拥有较多话语权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项目参与者投入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各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决策,从而降低整体控制权收益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合作效率最大化。

[1] Ho S.Real Options and Game Theoretic Valuation,Financing and Tendering for Investments on Build -Operate -Transfer Projects[D].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2001.

[2] 伯 利.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M].商务印书馆,2005.

[3] 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 周其仁.“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公有制经济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个案[J].经济研究,1997(5):31-42.

[5] 徐 霞,郑志林.公私合作制(PPP)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3):104-106.

[6] 甦叶晓,易朋成,吴书霞.PPP项目控制权本质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3):67-70.

[7] Hart O,Moore J.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98(98):1119-1158.

[8] Aghion P,Tirole J.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7,105(1997):1-29.

[9] Fama E F,Jensen M C.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83,26(2):301-325.

[10] Grossman S J,Hart O D.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4):691-719.

[11] Hart O,Shleifer A,Vishny R W.The Proper Scope of Government: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Pris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4):1127-1161.

[12] Hart O D M J H.Foundation of incomplete contracts[J].Review of Econmic Studies,1999:61-66.

[13] T B,M G.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quirer Retur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6(4):1341-1372.

[14] Aghion P,Bolton P.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2,59(3):473-494.

[15] Dessein W.Information and Control in Alliances and Ventures[J].Journal of Finance,2005(3):2513.

[16] Schmidt K M,Gebhardt G. Conditional Allocation of Control Righ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e[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6.

[17] 张 喆,贾 昉明,万迪.PPP背景下控制权分配及其对合作效率影响的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3):23-29.

[18] 孙 慧,叶秀贤.不完全契约下PPP项目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3(2):227-233.

[19] 胡 振.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控制权配置的决策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0-96.

[20] 王欢明,吴光东,诸大建.基于合作治理的公交服务控制权配置及其对效益的影响:以上海市公交服务为例[J].管理工程学报,2014(4):125-131.

[21] 旲曹宏铎,李,郑建龙.公共项目控制权配置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55-63.

[22] 杜亚灵,王剑云.BT模式下工程项目控制权的合理分配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J].软科学,2013(5):56-61.

[23] 李翠娟,徐 波.跨国合资企业决策权的知识控制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126-128.

[24] 伍 迪,王守清,冯 珂,等.PPP项目决策分解结构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5,13(1):20-24.

[25] 杜亚灵,尹贻林.治理对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实证研究——以企业型代建项目为例[J].土木工程学报,2011(12):132-137.

[26] 何 涛,赵国杰.基于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J].系统工程,2011(4):88-92.

[27] Timmer J,Borm P,Tijs S.On Three Shapley-Like Solutions For Cooperative Games With Random Payoff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s Theory,2004,32(4):595-613.

[28] Suijs J,Borm P,Waegenaere A D,et al.Cooperative games with stochastic payoff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5,113(1):193-205.

[29] 周运祥,曹国华.项目融资中风险分担的优化模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0):136-138.

PPP Project Control Right Alloc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

FENG Jing-chun1,2,4,YANG Sheng-tao2,3,ZHANG Yun-hua1,2,3
(1. School of Business,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2. Institute of Project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E-mail:15298356766@163.com;3. Jiangsu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orld Water Valley and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Nanjing211100,China;4.International River Research Centre,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The private sector in PPP project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professional companies and pure investors based on reality. Control right is divided into 28 specific control righ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control right preference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rticipants' preferences for the same control right. Based on these,optimal stochastic cooperative game model of PPP project control righ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ntrol right is allowed to transfer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based on the participants’ control rights preference. Besides,the allocation proportion of control right is given and thus the efficiency of cooperation is maximized.

PPP;project control right;control rights preference;allocation proportion

F283

A

1674-8859(2016)06-095-06

10.13991/j.cnki.jem.2016.06.018

丰景春(196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

杨圣涛(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

张云华(1983-),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

2016-08-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JL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3B15020062,2014B09014,2015B08214,2016B03914);江苏省水利工程PPP项目机制创新与政策建议研究(2015097).

猜你喜欢

专用性控制权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神农科技集团正式接收广誉远控制权
公司控制权的来源
FF陷控制权争夺漩涡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独立董事的义务——以万华之争为例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