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测度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2017-01-07王子玥韩增林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海洋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吞吐量竞争力港口

李 博,王子玥 ,韩增林(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区域经济】

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测度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李 博,王子玥 ,韩增林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重要中转区,是海上交通与内陆联系的特殊结点。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生产条件、政策支持、经济环境5个角度,选取11个单项指标,构建港口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TOPSIS法,研究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的综合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以上海、南京、九江为核心的簇团式空间分布格局;上海、宁波—舟山港、九江、南京、武汉等五港的综合竞争力较强,而安庆、铜陵、黄石、马鞍山等四港的港口竞争力较弱。最后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优化路径。

港口竞争力;海洋运输;水路运输;熵权法;TOPSIS;长江经济带

引言

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世界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全球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日渐成熟,使我国港口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国40%以上的经济总量都集聚在长江沿江地区,这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各个港口深入了解自身情况、发挥自身长处、改进薄弱之处,提升港口综合实力,进而实现港口的多样服务、高效运营和科学管理。

国际上,1968年,英国著名地理学家博德将港口发展根据港口物质设施的添加与变化划分成六大阶段,并由此提出了“港口通用模型(Anyport模型)”,被认为是最早的港口发展的研究[1,2]。此后一段时间里,学者们将其根据各个不同地区的港口的自身条件进行修正并予以应用[3]。之后,麦耶、威根德先后提出了港口间陆向腹地竞争与海向腹地竞争的研究,港口的腹地范围也由此扩大[4]。英国经济学家豪尔则提出港口的腹地是互相重叠的,所谓的港口竞争也是对它们的交叉腹地而言[5]。1975年,麦耶、肯扬等学者综合考虑成本、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等因素,扩展了港口竞争的分析范围[6]。Ha于21世纪初对亚洲东部及北部地区集装箱港口的基础建设、管理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价,认为上述因素均会直接或间接的给港口的竞争力造成影响[7]。2004年,卡洛斯等学者将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商业因素(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功能、管理以及运营体系和运输系统的便利程度)和技术因素(如GIS、VTS等)两类,并对其具体的原理及作用进行了解释[8,9]。2005年,J Tongzon根据港口的自身情况、运作效率以及外部条件等8个因素建立了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出港口吞吐量是影响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10]。2006年,Wei Yim Yap等人提出要想综合评价港口的竞争力,应涵盖部分人类社会因素,如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11]。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港口竞争力的探究。但起初,很多经济学家仅仅只把港口看作航运经济的组成部分,并重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分散,因此直至20世纪60年代港口发展才被系统的研究,并开始逐步探究港口的竞争力[18]。上海海事大学许长新等提出了六个形成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且将其他港口与上海港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后得出结论:港口间只有采取合作与竞争的策略才有可能建成国际航运中心[12]。在此之后,孙光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五个方面(包括港口的形象、设施、运营情况、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评价和分析了大连港的港口竞争力与影响因素[13]。匡海波和陈树文等于2007年对我国的八个主要港口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分析,建立了神经网络基础上的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模型,最终得到各港口的技术效率评价结果和存在的影响因素[14]。随后,曾凡华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将我国港口与各国之间的货物中转竞争力的实情与其他发达国家港口的特色相结合,构建了港口国际中转竞争力的评价体系[15]。2010年,宋毳毳对传统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选用DEA方法评价港口的竞争力,同时建立了评价模型。2013年,王爱虎、刘晓辉详细地将港口竞争力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了评价方法。

综上所知,国内外对港口竞争力的研究尽管较多,但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建立及选择等都各有千秋,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还不够全面。港口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的系统,且影响因素众多,因此使得港口竞争力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难度加大。

2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吸引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港口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要素与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市场份额、价值的创造及对环境的产生影响等方面与其他港口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突出优势[17]。本文由五个方面来构建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①自然条件。航道水深、通航里程等自然因素会对船舶的航行安全以及水运网的规模产生影响,同时也是评价港口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此外,港口所在地的气候也与其竞争力紧密相关[16]。本文选取了港口位置、航道条件以及气候条件三个指标。②港口基础设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其中码头的泊位、泊位长度、装卸设备等属于硬件设施建设,尽管如今决定港口竞争力的因素已经远远不止于硬件设施的条件,但硬件设施是港口建设的基础要素,对港口发展前景的影响不可小觑。软件设施的建设主要有信息化建设程度和自动化生产程度等。港口基础设施的规模、功能将会影响港口对货物和集装箱等的吸引能力,进而威胁到港口的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16]。本文选择港口泊位数、岸线长度两个指标来衡量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程度。③港口生产能力。港口能力主要是指集装箱吞吐能力、货物吞吐能力、旅客吞吐能力、配套服务等。港口的吞吐能力不仅能够最直接的反映一个港口的货运能力,更是体现港口当前总体规模的指标之一,因此港口的吞吐能力是衡量港口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其中集装箱和货物的吞吐量尤为能够体现港口的生产能力[16]。④港口政策环境。港口的政策环境包括市政建设投入资金和相关的优惠政策等。港口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是政府大力倡导优先发展的项目,而大量的资金又是港口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16]。因此,政府通常会投入部分资金作为引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更多的资金聚集到港口建设上。本文选择政府支持力度和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这两个指标。⑤经济环境。包括港口所在城市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此本文通过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港口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港口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Tab.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weight of all levels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m个评价对象的n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评分值Xij(i=1,…,n;j=1,…,m) 。

第i个指标的熵定义为:

式中:

(i=1,2,…,m;j=1,2,…,m)。

计算权重,第i个指标的熵权定义为[18]:

当概率相等时,熵值最大,此时提供的信息量最少。在综合评价中,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及权重也越大;相反,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权重也随之变小[16]。

然后,计算S=W×(Pi)jn×m=(wj×pi)jn×m,确定正理想解S+j(相应指标的最大值)和负理想解S-j(相应指标的最小值)。再计算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向量到正理想解的距离d+i和负理想解的距离di:

最后确定相对接近度(Ci)。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Ci为[19]:

2.3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上海、南京、南通、镇江、宁波—舟山港、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九江、武汉、黄石、宜昌、荆州、重庆、泸州共16个主要港口截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主要数据来源于《中国港口年鉴(2014)》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以及各港口网站或相关网页等,其中部分指标采取专家赋值法得出。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综合特征分析

采用上述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港口进行综合测评,评价结果见表2、表3。从表2的综合评价结果上看,综合排名在前五名的港口分别是上海、宁波—舟山港、九江、南京和武汉,港口竞争力普遍较强;芜湖、宜昌、南通、荆州、镇江、铜陵、安庆七个港口分别位列第六名至第十二名,其竞争力表现为中等水平;黄石、重庆、马鞍山、泸州四个港口的竞争力相比较而言弱于其他港口。

表2 港口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Tab.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port competitiveness

3.2 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子系统特征分析

根据表3中的5个一级指标评价所得出的结果,并结合11个二级指标,对长江经济带16个港口的竞争力进行深入探析。根据对自然条件指标的分析可以得知,南通与九江港口的相对接近度最高,表明其港口位置、航道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较其他港口具有很大优势。排在其次的是南京、武汉、镇江、铜陵、芜湖、马鞍山、黄石、宜昌、安庆、上海、宁波—舟山港,表明其自然条件方面均为中等水平。重庆、泸州两个港口在自然条件方面与其他港口相比优势不明显。

根据对基础设施指标的分析可以得知,上海港的相对接近度最高,表明其港口的泊位数及岸线长度等较其它港口具有较大优势。排在其次的是泸州、宜昌、芜湖,其中泸州的港口泊位长度排名首位,泊位数较高,说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竞争力。而宜昌、芜湖两港口泊位数及泊位长度都排名靠前,因此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宁波—舟山港、南京、荆州、九江、安庆、武汉、重庆、镇江基础设施竞争力排位中等。南通、马鞍山、黄石、铜陵4个港口的泊位数以及泊位长度的竞争力都较弱,因此基础设施竞争力的优势不突出。

根据对生产能力指标的探究可以得知,上海的相对接近度依然排在首位,其在生产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非常突出。宁波—舟山港、南京、镇江分别排在第二、第三、第四位,三地的集装箱吞吐量排位依次为第二、三、七位,货物吞吐量指标都属中上等,因此集装箱吞吐量指标是决定上述三个港口排名的重要因素,总体生产能力较高。南通、芜湖、武汉、马鞍山、铜陵、宜昌、九江、重庆八个港口的生产能力排位中等。具体来说,南通、芜湖、武汉、九江、泸州五港口的二级指标排名顺序不相上下,都处于中间水平;马鞍山、铜陵、重庆三港口的二级指标排名则相差较大。其中,铜陵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分别排在第十六名和第十一名;马鞍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较高,而集装箱吞吐量的排位却靠后;安庆港口则是集装箱吞吐量相对较高,货物吞吐量却排在最末端。因此马鞍山、铜陵、重庆三港口在港口生产能力指标上无明显优势。重庆、泸州、荆州、黄石四个港口的生产能力排名后四位,其二级指标较低。

根据对政策环境指标的分析可以得知,宁波—舟山港、上海、九江及武汉三港口的政策环境方面占有较大优势,政府支持力度与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均排在前几名。南京、芜湖、重庆、南通、镇江、铜陵、安庆、黄石、宜昌、荆州等港口排位中等,分别并列排名第四、第五名。马鞍山和泸州两港口排在最后,政府支持力度与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均较低,在政策环境方面不具有优势。

根据对经济环境指标的分析可以得知,上海经济环境最好,港口所在城市GDP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均为第一名。宁波—舟山港、重庆、南京、武汉、南通、镇江、九江、宜昌、安庆分别排在的二位到第十位,经济环境处于中等水平。芜湖、荆州、黄石、马鞍山、泸州、铜陵排在后六位,港口所在城市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均排名靠后,因此经济环境指标上不具有竞争优势。

表3 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各子系统评价结果Tab.3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sub-system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4 结论

4.1 港口竞争力评价结果

本文将熵权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综合分析与评价了长江经济带16个港口的竞争力,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1)从指标权重方面,11个二级指标中集装箱吞吐量指标权重最大,4个一级指标中港口生产能力指标权重最大,这两项指标中上海、宁波—舟山港、南京均排名前三,与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地区大致相同,可以说明对港口的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指标是集装箱吞吐量。由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知,上海、宁波—舟山港、九江、南京、武汉港口的竞争力较强,芜湖、宜昌、南通、荆州、镇江、铜陵港口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安庆、黄石、重庆、马鞍山、泸州港口竞的争力比较弱。

2)由各个分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港口的自然条件中南通、九江排名最高,其次是南京、武汉、镇江、荆州、芜湖、铜陵、马鞍山、黄石、宜昌,排位中等,安庆、上海、宁波—舟山港、重庆、泸州相对较低;港口的基础设施指标中上海排名最高、铜陵垫底,泸州、宜昌、芜湖、宁波—舟山港、南京相对较高,荆州、九江、安庆、武汉、重庆、镇江等港口排位中等,南通、马鞍山、黄石、铜陵港口相对较低;港口生产能力指标中排在前五的是上海、宁波—舟山港、南京、镇江、南通,重庆、泸州、荆州、黄石在后四位;港口政策环境指标中宁波—舟山港、上海、九江港口排位相对靠前;港口经济环境指标中排在第一名的是上海,宁波—舟山港、重庆、南京、武汉分别位列第二至五位,南通、镇江、九江、宜昌、安庆、芜湖港口属中等,荆州、黄石、马鞍山、泸州、铜陵港口则相对较低。

4.2 长江经济带港口竞争力优化路径

1)上海要继续发挥港口贸易综合性强的优势,着力完善港口的自然条件与政策环境,加快建成集装箱深水港,积极扩大内需,与此同时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资源整合效率,调整临港产业布局,挖掘港口的市场潜力,提高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提高其整体综合实力。

2)宁波—舟山港应加强改善港口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高效的开发港口资源,积极发挥港口的优势,提高货物吞吐能力,节约运营成本,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港口泊位数及泊位长度,提高旅客吞吐量,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港口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水平。

3)九江应大力改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港口生产能力,增加集装箱及货物的吞吐量,合理配置资源,激发港口潜力,使经济发展与港口竞争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南京要加强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港口泊位数和泊位长度,学习国外发展港口的优秀经验,弥补不足;开发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存在的潜力,从而提高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综合提高港口能力。武汉更要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功能,着力提升港口生产能力,提高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提高港口所在城市的GDP比重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而带动港口整体综合实力提升。

4) 重庆、安庆应着力改善港口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位置及航道条件,增加港口泊位数,提高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此外,重庆应依托地区经济优势,增加货物吞吐量,以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港口竞争力的提升。芜湖、宜昌应该增加旅客吞吐量,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宜昌要改善港口的泊位结构,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利用,以提高竞争力;还应提高集装箱吞吐量,政府应加大对港口的支持力度,要提升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南通、镇江都应该大力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提升港口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规划地位;南通应通过提高货物吞吐能力来提升其整体生产能力;镇江还应完善港口的位置以及航道条件,将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集装箱吞吐能力的提升。泸州、黄石、马鞍山港口都应该大力改善港口的自然条件、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港口生产能力的基础;要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提高生产能力。政府应给予港口发展大力支持,提升港口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发展地区经济,为港口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物质、经济基础,在港口发展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增长,实现两者共赢。

[1]Bird J H.Seaport Gateways of Australia[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2]Bird J H.Seaports and Seaport Terminal[M].London:Hutchinson,1971.

[3]张 芯.港口企业竞争初探[J].中国港口,1995(2):23-26.

[4]Mayer H M.The port of Chicago and the St.Lawrence Seaway [M].Department of Geography Research Papers No.49,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57.

[5]Hoare A G.British ports and their export hinterlands:A rapidly changing geography[J].Geografiska Annaler,1978,68(B):29-41.

[6]Malchow M,Kanafani A.A disaggregat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ort selection[J].Maritime Policy&Management,2001,28(4):265-277.

[7]Ha M S.A comparison of service quality at major container ports:implications for Korean port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3(11):131-137

[8]Carlos Perez-Labajos,Beatriz Blanco.Competitive policies for commercial sea ports in the EU[J].Marine Policy,2004,28:553-556.

[9]J E Lee-Partridge,T S H Teo,V K G Lim.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 case of the port of Singapore Aushority[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0(9):85-99.

[10]J Tongzon,Heng Wu.Port privatization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ontaimer ports(terminal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5(39):405-424.

[11]Wei Yim Yap,Jasmine S L Lam.Competition dynamics between container ports in East Asi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6(40):35-61.

[12]许长新,徐 杏.上海与周边港口的国际竞争策略[J].深圳大学学报,2001(3):29-32.

[13]孙光圻.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定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18.

[14]匡海波,陈树文.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效率研究一对中国港口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04):676-681.

[15]曾凡华,马 军.港口国际中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综合运输,2008(06):69-71.

[16]焦泥沙.岳阳港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7]张 翼.集装箱港口企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王爱虎,刘晓辉.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4.

[19]孙 然,王泽宇,郭萌雨.我国沿海地区港口竞争力综合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8):8-11.

Study on 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Optimization Path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LI Bo,WANG Ziyue,HAN Zenglin
(Center for Studies of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Port is the assembly point and the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hub,it is node of linking inland and maritime transport a particular.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infrastructure,production conditions,policy support,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paper selects 11 individual indicators to construct the port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and TOPSIS method,studies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in port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t competitiveness space differ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significant,presenting a cluster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Shanghai,Nanjing, Jiujiang as the core.Shanghai,Ningbo-Zhoushan Port,Jiujiang,Nanjing and Wuhan are stronger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ort;whereas Anqing,Tongling, Huangshi and Maanshan are relatively weaker.

port competitiveness;marine transportation;water transportation;entropy method;TOPSI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

A

2095-1647(2016)04-0013-07

2016-0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401176];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 [ZJ2015033]

李博,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和海洋经济地理研究,E-mail:libo_ok@126.com。

猜你喜欢

吞吐量竞争力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惠东港口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