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6-02-08王宏国家海洋局北京100086

海洋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

王宏(国家海洋局,北京 100086)

【宏观经济】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宏
(国家海洋局,北京 100086)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在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动力转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海洋空间;海洋产业;海洋生态文明

引言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连接世界的通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频率和规模不断扩大,依托海洋的各类产业和新业态应运而生,由此而形成的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1 海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1 依海而兴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我国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由来已久,也曾拥有发达的造船技术和先进的航海技术,更出现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壮举。遗憾的是,近代以来我国海洋意识不强、海权思想薄弱,缺乏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海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致使国家错过了三次历史性发展机遇:一是起源于15世纪人类走向海洋、实现海洋强国的机遇,在这次机遇中,通过拓展海外空间、利用海外资源,多个欧洲国家先后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我们错失了正确认识海洋的机遇;二是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使得西方国家纷纷利用海洋运输和贸易,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我们错失了有效控制海洋的机遇;三是起源于市场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借此机遇,通过海洋开发和产业发展,利用海洋通道的纽带作用,使二战后一批新兴国家成功实现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我们错失了充分利用海洋的机遇。

不仅如此,由于对海洋的误判,在过去几百年中让中华民族遭受了至少三个看得见的巨大损失:一是我们错失开拓或固守海洋和海外新疆域的机会;二是使中国近百年来遭受了西方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与蹂躏;三是使得当前我国在包括东海、南海在内的主权权益遭受了严重的侵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安全与防卫工作,结束了我国有海无防的历史,彻底洗刷了中国近代遭受西方列强来自海上侵略和蹂躏的屈辱。特别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好地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这两个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和“世界工厂”。同时,这样的发展,也使我国经济形态和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依海”特征:一是我国经济已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深化;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大进大出、两头在海的经济格局。

事实上,这种“依海”特征不是我国所独有的,世界发达经济体莫不如此。从国际看,美国东、西海岸经济带、欧盟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等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均呈现出依海布局的突出特点。从国内看,东部沿海地区以占全国陆地总面积13%左右的土地,承载了全国近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奠定了其“率先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依海是其根本的比较优势。可以说,英国的雷利“控制海洋、控制世界”论断和美国的马汉“海权论”提出几百年后,“依海而兴、依海而强”的历史规律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海洋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1.2 海洋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接续空间

海洋拥有广袤的空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类型多、储量大,而且均为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一是海水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80%以上的沿海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功能性缺水,海水综合利用对解决我国资源性、结构性缺水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政策机制问题是制约我国海水综合利用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海洋生物资源是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海产品产量为3 000万吨左右,其中海水养殖产量为1 800万吨左右,占世界海水养殖总量的70%左右,是世界海水养殖产量超过海洋捕捞的唯一国家,如能有效利用适于养殖的30米以内浅海区域,作物提供量将至少相当于10亿亩农田。此外,海洋生物还是重要的药物原料,在海洋生物中提取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以及其他天然活性成分等已经成为海洋药物发展的新方向,极端环境下的深海生物基因作为新型资源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三是海洋油气资源是我国能源增产的主要来源。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连续六年突破2亿吨,其中海洋原油产量虽然仅为5 000多万吨,但新增石油产量的80%来自海洋,这种趋势在未来数年会愈发突出。另外,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极具战略性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四是海洋多金属化合物开发是维护我稀土资源大国地位的关键。调查表明,大洋中广泛分布着锰结核、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富含金、锌、锰、镍、钴、铂等战略性贵金属和稀土元素,总资源量约3万亿吨,有商业开采潜力的资源量达750亿吨。2001年,我国申请获得了位于东太平洋的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矿区。2011年7月20日,我国在西南印度洋洋脊获得1万平方千米的硫化物矿区。2012年,我国再次率先提交位于西太平洋3 000平方千米的富钴结壳矿区的专属勘探申请,并于同年7月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成为世界上首个对三种主要国际海底资源均拥有勘探矿区的国家。

1.3 海洋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转的生命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经济和产业分工互补格局。一方面是中国制造服务全球,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处于世界第一位,印有中国制造、中国组装的机电、服装和日用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是我国主要战略性资源需求转向国际市场,用以弥补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内资源短缺。作为世界经济的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海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经济发展的实现方式上看,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堪称拉动GDP增长的头驾马车。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8.55万亿元,其中外贸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36.3%,对外贸易量仍稳居世界第一。

从对外贸易的物流形式上看,我国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海运基础设施和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沿海超过亿吨的国际港口达19个,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队,商船航迹遍布世界1 200多个港口。

从战略性资源、原材料和产品市场对海外依存程度上看,我国经济综合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在能源方面,2015年,石油净进口量达3.28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0%;天然气进口量62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上升到了32.7%。在金属原材料方面,多种矿石原料具有较高对外依存度,2015年,进口铁矿石总量达9.53亿吨,外依存度升高到84%;进口精铜矿超过1 30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5%。在粮食方面,目前我国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接近或超过一半。

作为世界经济的“蓝色大动脉”,海洋支撑着我国经济90%以上的产业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远洋运输遍布世界各地,按航线方位大致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四大航线,由此将我国与世界各地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区域连接起来。我国大宗进出口贸易所经过的关键海域和通道,总计14个。进口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主要来源为中东、非洲,由西行航线承运,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等。进口矿石、粮食等主要来源为东南亚、澳洲、南美等地,由南行、东行航线承运,其中南行航线高度依赖台湾海峡、宫古海峡、巽他海峡、民都洛海峡等。出口机电和传统外贸产品对象主要包括北美、欧洲地区,由东行航线和西行航线承运,其中东行航线所经主要的海峡包括大隅海峡、巴拿马运河等。虽然目前北行航线运量较低,但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朝鲜海峡将会是往返北极航道的必经之路。上述14个关键海域和通道,与我倡导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有11个,即: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

综上所述,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就是要确保我国海洋的自由航行权、管辖海域控制权、资源环境收益权。“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我党、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要任务。海洋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开发、利用、管控海洋能力的重要标准。只有发达的海洋经济,才能担负起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重任。同时,建设海洋强国也要依托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妥善解决与周边国家海洋划界矛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国家海上力量等任务,它们与发展海洋经济共同组成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任务。

2 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以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自给自足型的海洋产业为主,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海洋经济规模很小,海洋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也相对较小。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向沿海一带聚集。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也出现海洋资源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的现象,导致海洋环境质量整体下降,近海生态环境恶化。进入新世纪,海洋经济发展速度依然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海洋开发的规模继续扩大,海洋经济发展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开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逐步受到重视和加强,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也进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快发展积蓄了新能量,提供了转换的新动力。具体概括为“五个新”。

2.1 海洋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先于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正经历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十二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2011年为10.0%,2012年为 8.1%,2013年为 7.7%,2014年为7.7%,2015年为7.0%。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未来一段时期海洋经济的“新常态”还将会持续,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转换动力趋势也将会不断演变与深化。

2.2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亮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传统海洋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一步向深远海拓展,实现了从水深300米到3 000米的跨越。海洋渔业的养殖与捕捞比重发生新变化,捕养比由2010年的44.8∶55.2提高到2015年的41.2∶58.8,远洋捕捞比重持续增加。海洋船舶工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的新接订单不断增加。新兴海洋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9%,远高于海洋产业年均增速。全国海水淡化日处理能力提高了约42万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8.9%,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3.9%,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接订单居世界前列,占世界市场份额已达35%。海洋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滨海旅游业年均增速达到11%,涉海金融服务业快速起步,开发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逐步上轨。

2.3 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

海洋经济的加快发展已成为沿海区域发展战略的新依托。“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先后批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和天津等五个省(市)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的试点地区。具有海洋经济发展特色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广东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新区、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及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7个新区相继获批设立。同时,国家加大了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与调节。近年来,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沿海地区共有各类海洋产业园区126个,入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随着海南省三沙市的设立和《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的颁布实施,海洋经济布局正从近岸海域向边远海岛及深远海加快延伸与拓展。

2.4 海洋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科技兴海”战略深入实施,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先后设立了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6个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7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和3个工程技术中心。一批涉海企业相继组建了海洋监测、深海装备、海水淡化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海洋高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取得跨越式发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突破7 000米,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作业水深达3 000米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试验成功,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从40%上升到现在的85%,一批海洋生物技术制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随着海洋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将会呈现规模化增长,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进一步提升。

2.5 海洋经济“走出去”拓展“新空间”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贸易、人文交流、公益服务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建成一批海外深水港口和产业园区,如缅甸皎漂的深水港和工业园、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和对外贸易量年均增速分别增长了20%和13%。中国赴东盟旅游的出境人数占中国大陆出境旅游人数的三分之一。丝路基金正式运营,一批重点项目逐步推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正式签署生效等,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当然,还需注意的是,当前制约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无序、无偿、无度”的开发利用方式,给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害;滨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重化工业园区与城镇居民生活区布局相互交叉,安全风险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存在体制和机制的障碍,这些都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3 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结合海洋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3.1 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多元化和集聚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原则,创新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健全海洋领域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海洋领域,建立由政府资金引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委托具备条件的投资机构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用于涉海中小企业在高技术产业化阶段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同时建立政府资金适时退出机制。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及产业园区发展基础,“以产城融合和功能综合促民生、以资源集约和科技创新促生态”为宗旨,推进特色鲜明、功能多元、生态优先、技术创新的国家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3.2 加大对海洋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政策扶持

加大对海水养殖增殖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海产品为主的水产食物资源每年向人类提供的食品已经占人类食品总量的30%左右,而我国海洋水产品蛋白质总量仅占我国食品蛋白质总量的16%左右,需求潜力和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推动海水养殖的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工厂化养殖及深水养殖。

要把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建议参照公益性水利工程对海水淡化供应设施建设给予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强化政府部门对海水淡化行业的综合统筹职能,研究制定在价格标准、政府补贴、管网规划与建设、社会资金引入、多层试点示范、市场推广、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一揽子方案,合力推动海水淡化的规模化生产。尽快形成海水淡化的新产业和新业态。

3.3 建立适应新常态的海洋资源供给方式和途径

切实做好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消库存、控增量”,实现围填海由“总量控制”向“去库存”转变。摸清闲置海域的家底,对围而不填的海域实行限期破堤还海,对填而不用的海域实行政府收回和生态修复,对大面积闲置围填海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限期拿出统一的处置方案。逐步推进海域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招拍挂制度。建立海域生态补偿制度,将海域使用金全额返还用于海洋生态修复。

3.4 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污染源联防联治,建立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大江大河污染物入海总量的监控和通报。对直接入海口的超标排放,要对当地政府实行约谈和通报,限期整改。建立海洋督查制度,对海洋环境监管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惩处。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落实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深入开展蓝色碳汇重大问题研究,适时推动蓝色碳汇纳入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规划。

3.5 推进形成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

南海合作开发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前沿和重要部分,也是消融南海争端、排斥域外势力的重要抓手。要将和谐稳定的经贸关系作为我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主旋律。以南海开发为核心,推进形成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推进三沙岛礁的民事化应用,带动我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开发,从油气勘探、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行业入手,逐步形成我国在南海发展的新增长极。发挥地方和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力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特别是海洋领域,以自主开发为先导带动合作开发,通过经济开发更好地维护权益,下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先手棋。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WANG Hong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860)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and new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y, marine econom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building ecocivilization,speeding up the dynamic transform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growth of economy.The Party's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made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lan for building sea power,and, strengthening the marine economy and expanding the blue development space is of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bringing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eapower;marineeconomy;marinespace;marineindustry;marineeco-civilization

F205

A

2095-1647(2016)04-0003-06

2016-08-31

王宏,男,现任国家海洋局局长。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