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蚕病毒病症状及其防治

2017-01-06周保华,王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蚕体蚕沙蚕室

家蚕病毒病症状及其防治

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蚕农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病原物的存在。在蚕桑生产中,病死的蚕及蚕沙、烂茧、被病蚕污染的蚕室、蚕具、簇具以及蚕室周围环境,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死蚕随便丢弃或喂养家禽,蚕沙乱堆乱放,或在蚕室室围晾晒或未经堆沤腐熟就直接施入桑园的蚕沙也是病原扩散的主要途径;另外,桑园害虫及野外昆虫发生病毒病后的排泄物、尸体污染的桑叶,同样也能引起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

1.2 传染途径。家蚕病毒病主要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血液型脓病主要通过食下传染,也可通过创伤传染,创伤传染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食下传染,伤口接触少量的病毒也能引起100%的感染;中肠型浓病主要通过食下传染,家蚕吃了被污染的桑叶后,引起感染发病。

1.3 抵抗力的不同。对病毒病的抵抗力,因蚕品种、龄期及生理状态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夏秋用蚕品种对病毒病的抗病力比春用蚕品种要强,大蚕期比小蚕期抗病力强,起蚕和将眠蚕最容易感染病毒病。

1.4 饲养环境。在气温高、空气干燥的环境下,蚕体代谢快,消耗体能大,桑叶易脱水,造成蚕体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易感染病毒病;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蚕座闷热潮湿,桑叶含水多,导致蚕体营养失调,抵抗力下降,造成病毒感染;温度低,蚕儿龄期增长,感染机会增加;除沙操作不当、蚕座过密容易造成蚕体皮肤破裂、相互抓伤,饷食过早,叶片过老容易造成蚕儿口器损伤,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创伤)都能够造成创伤传染,引发病毒病的发生。

2 发病症状

2.1 一般症状。体躯肿胀、体色乳白、狂躁爬行、皮破流脓,狂躁爬行至匾边,坠地死亡,皮破流脓汁。

2.2 其他症状。因发病时期不同,在上述典型病症的基础上还出现下列症状。①不眠蚕:各龄眠期发病,即成为不眠蚕。②起缩蚕:在各龄眠起后发病,病蚕停止生长,体壁松软多皱,体色发黄,举动狂躁,给桑后迅速爬上叶面,来回爬行,足基部乳白色,最后皮破流脓。③高节蚕:在4、5龄盛食期发病即为高节蚕。病蚕各环节后半部分隆起形状如竹节,俗称竹节蚕。隆起部分乳白色十分明显,在气门附近所看到的乳白色有深有浅,很不均匀。④脓蚕:上簇前发病,成为脓蚕,其环节中央拱起,形如算盘珠,身体异常膨大,体皮紧张发亮,呈乳白色,有的蚕体躯扭曲变形。体皮不容易破裂,爬动能力差,有时死后尸体发黑时才皮破流脓。发病迟的在簇中死亡,或结薄皮茧后死亡。病轻的似熟蚕,但不吐丝,不久死去。高节蚕泄脓后,体壁紧贴消化管,外观似暗绿色尸斑,病蚕腹脚基部变为乳白色,气门周围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变为黑气门。

2.3 蚕蛹的病征。病蛹的体色乳白,失去应有光泽,体皮易破,一经震动,皮肤易破碎,流出臭的浓汁,污染蚕茧和用具。

3 防治方法

3.1 养蚕前彻底消毒,最大限度的减少蚕室内外以及蚕具上的病毒数量,加强管理,严防环境中的病毒进入蚕室。

3.2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视蚕期、蚕后的消毒,加强桑园治虫工作,坚持叶面消毒。

3.3 进出蚕室换鞋、换外衣,没经过消毒的一切蚕具物品不得进入蚕室,门口撒石灰粉,消灭进入蚕室的病毒,蚕室地面经常性的用石灰桨、石灰粉消毒。

3.4 小蚕期抗病力差,尽量少开窗,防止病毒随尘土进入蚕室,对用过的任何小蚕具要做到彻底消毒。

3.5 凡是接触桑叶前都要洗手,一切能与桑叶接触的用具必须经常消毒,严防桑叶被污染。

3.6 仔细操作,蚕头稀放匀放,严防创伤传染,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体活力,提高蚕体抗病力。

3.7 桑园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每个饲育阶段都精选适熟叶,并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喂,让蚕儿良桑饱食。

3.8 在标准饲育温度下,采用略偏低温度饲养,严防高温危害,光线应均匀散射,并有一定的亮度。

3.9 充分发挥石灰的作用,蚕座内经常使用,发病后可每次给桑前都撒一遍,做好眠起处理工作,安全度过易感期;加强蚁蚕起蚕,将眠蚕的保护管理,严格提青分批,彻底淘汰迟眠蚕、弱小蚕,在提青分批的基础上起齐饷食,彻底选除未眠迟起蚕。

3.10 经常观察蚕群,准确识别病蚕,在其皮破流浓前拣出,采取正确处理方式严防再次传染;蚕沙要远离蚕室,高温发酵后方可施用。

3.11 做好回山消毒,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毒扩散。

674200 云南省永胜县生物产业技术推广站 周保华 王 云

猜你喜欢

蚕体蚕沙蚕室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沼气养蚕的技术
蚕沙真好吃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季养蚕技术的要点分析
蚕沙处理资源利用分析
蚕沙的妙用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蚕品种华东×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