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肘试验在PICC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01-05廖妍妍王蓓王莉莉韩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贴贴膜渗液

廖妍妍 王蓓 王莉莉 韩玲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科,江苏 南京 210036)

屈肘试验在PICC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廖妍妍 王蓓 王莉莉 韩玲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科,江苏 南京 210036)

目的 探讨屈肘试验在PICC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6月的32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放置PICC导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次维护结束后,嘱患者做屈肘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期间的贴膜维持周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贴膜维持周期高于对照组,渗血、感染、渗液、导管体外破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屈肘试验可以延长贴膜的维持周期,有效降低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屈肘试验;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日常维护; 护理

Elbow test; PICC; Routine maintenance; Nursing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其安全方便、易于操作、留置时间长、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和刺激性药物等特点和优势,迅速得到了医学界和众多患者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1]。但在患者的日常维护中出现了贴膜维持周期缩短,渗血、感染、渗液、导管破裂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下降。屈肘试验是运用于手外科的一项检查,对诊断肘管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我们的观察研究,发现将屈肘试验运用在PICC维护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6月乳腺科收治的320例接受化疗且同意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男2例,女318例;年龄23~89岁,平均(57.4±5.2)岁;婚姻状况:已婚305例,未婚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36例,高中及中专130例,大学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所有患者使用的导管均为美国巴德公司三向瓣膜4Fr单腔导管,穿刺方法均为在B超引导下结合赛丁格技术,穿刺部位都是上臂,维护地点为我科病房,维护人员均为我科护士。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维护前,首先建立无菌区,准确记录PICC外露的长度,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为15 cm环形消毒,先以75%的乙醇消毒3遍,方向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再用碘伏消毒3遍,方向同75%乙醇。导管、连接器用碘伏消毒两遍,待干;或者用洗必泰消毒3遍,导管、连接器用洗必泰消毒2遍,待干;再次确认导管长度后,将导管在体外部分弯成“S”形或者“U”形[2],再使用IV3000贴膜运用减张贴法固定导管,再用胶布固定外连接器及接头部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外加屈肘试验,即消毒结束后使用IV3000贴膜运用减张贴法固定导管,然后让患者导管侧上肢处于自然下垂位,接着做屈肘动作3~5次,P观察贴膜是否有卷边、气泡,穿刺点的导管是否有进出的现象,贴膜下硅胶管是否有明显的锐角弯曲,并询问患者是否自觉整体有不舒适的感受,如有以上任意一项,将贴膜去除,重新设计体外弯曲部分的形状,再次贴膜固定导管,继续运用屈肘试验,直至无上述现象,患者感觉舒适为止。观察组的160例PICC维护后及时运用屈肘试验,需要更换贴膜的例数达32例。

1.3 观察指标

1.3.1 更换贴膜标准 贴膜出现卷边、气泡需更换。

1.3.2 并发症的发生率 渗血:置管48 h后仍有血液渗出,或者48 h内渗血浸湿覆盖在穿刺口的纱布[3];局部感染: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出现脓液[4];渗液:穿刺点渗液发生在置管后1~14 d,渗液为淡黄色、淡粉色或无色透明液体[5];导管体外破裂:体外部分输注液体或冲封管时有液体漏出。

1.3.3 置管期间舒适度及满意度评估 参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自制PICC置管患者舒适度评估量表,标尺左端计为0分,右端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舒适度越差。0分:无不舒适;1~4分:轻度不舒适,不影响;5~7分:中度不舒适,但可以忍受;8~10分:严重不舒适,难以忍受。出院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带管的满意度情况,置管后1个月回收问卷,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4。

表1 两组患者贴膜完整性维持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 例(%)

注:χ2=8.23,P=0.042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注:Fisher精确概率P<0.001

3 讨论

3.1 屈肘试验有效延长PICC维护后贴膜完整时间 贴膜张贴时是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下的区域会因为肌肉隆起的梭形改变而呈现不平坦现象。再者,个别护士对执行导管维护的贴膜张贴的方法领悟不到位,如对消毒液待干时间评估不足,或者贴膜减张贴法执行不规范,加上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起居导致每日不经意的屈肘动作频繁,正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运动,导致贴膜松动,贴膜平整的周期和局部无菌区域的有效期缩短。表1显示,运用屈肘试验后,PICC导管贴膜的完整性平均维持时间多于2.5 d。我们将屈肘试验与PICC维护同期完成,就是提前完成对贴膜减张贴法和消毒液待干的操作执行有效与否的评估,以此弥补维护中可能存在护理技术的缺憾。

3.2 屈肘试验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由表2可见,观察组中PICC导管留置期间局部渗血、感染、渗液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2例出现导管破裂现象,1例的断裂位置位于导管与连接器减压套管的连接处,1例断裂位置在贴膜下穿刺点外露的导管中部。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日常活动中进行屈肘动作时,由于贴膜覆盖为规范执行减张贴法,过于紧密的贴膜将皮肤积压成锐角,上臂的皮肤和脂肪受挤压易形成褶皱,连同屈曲的导管而呈现折返现象,患者反复多次活动时导管会在同一个部位反复折曲,从而导致导管发生无法恢复的折痕,甚至破裂[6]。PICC置管后患者带管期间进行肘关节屈曲动作时,若贴膜与皮肤贴合不服可导致导管固定不到位,导管会随着肢体运动在穿刺点局部呈现进出皮肤现象,尤其在置管两周内,会导致局部渗血、渗液量增加;同时,亦增加了穿刺点局部感染的机会。屈肘试验的运用,是预见性提高导管维护质量,提前干预并保证贴膜与皮肤的有效贴合,从而达到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3.3 屈肘试验提高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和满意度 表3和表4显示,运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评估屈肘实验效果,令患者总体舒适度达到0分(代表无不舒适)的同比提高10.2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PICC维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CC导管作为外来植入体,对患者或多或少的带来舒适度的影响。PICC日常维护后的屈肘试验,是通过患者的主诉查找不舒适的原因,如肝素帽螺纹口侧缘较硬且轮廓分明,长期、反复的垂直作用于皮肤表面,增加了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另外,固定时胶带粘贴过紧也是形成压疮的原因之一[7],这些都是影响舒适度因素。我们通过尝试屈肘试验,及时调整贴膜,提高患者带管期间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屈肘试验在PICC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有效延长了患者导管维护的周期,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丁俊兰.PICC围置管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592.

[2] 严蓉蓉,钱小洁,仝玲.透明敷料维护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7(21):52-53.

[3] 张娣,张利岩,毛莎,等.肝移植患者PICC置管渗血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32-34.

[4] 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5] 童瑾,冯丽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11,28(21):46-47.

[6] 孙莉,中心静脉导管末端不同摆放角度对折管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4,7,14(4):33-35.

[7] 吕友红,黄丽玉.改良固定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压疮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3):2207-2208.

廖妍妍(1982-),女,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王蓓,E-mail:wwthk1998@163.com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6.06.032

2015-09-09)

猜你喜欢

张贴贴膜渗液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某贴膜机设计
中国年画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人小鬼大狄仁杰
贴膜暴利:批发2元零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