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2017-01-05羌虹丁瑞芳耿明珠王春玲卞承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申请单手术室标本

羌虹 丁瑞芳 耿明珠 王春玲 卞承玲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羌虹 丁瑞芳 耿明珠 王春玲 卞承玲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目的 探讨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手术室病理标本,提高病理标本管理效率。方法 自行设计信息化病理标识模板,实现标本信息输入、保存、打印并粘贴于病理标本袋及病理送检登记本的信息化管理。结果 95%的工作人员对改良的信息化病理标识使用满意,使用便捷、核对时间缩短、病理的准确性提高为排名前三的优点,满意率分别为96.15%,94.23%和94.23%;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问题标本发生率在采用信息化病理标识后均有所下降。结论 应用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病理标本的管理,可提升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信息化; 病理标识; 标本管理

Informationization; Pat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Specimen management

病理标本是评估患者疾病病理结果的重要诊断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金标准。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随着手术量增加,病理标本量也日益增多,增加了医护相关人员核对、处理病理标本等工作的管理难度[2]。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本部手术室年病理标本量约16 000例。病理标本送检的传统方法为医生填写纸质病理检验申请单,巡回护士在标本袋外填写患者姓名、标本名称等基本信息。由于责任心的差异,常存在以下问题:(1)字迹潦草、字体模糊易擦除。(2)病理申请单、标签信息受福尔马林污染。(3)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左右侧等基本信息与实际不符。(4)标本放错标本柜或淋巴结吻合圈等小标本混在大标本袋内,导致标本混淆。以上任一错误都易造成核标本送检时间延长,严重时甚至存在影响诊断结论的可能性及风险[3]。我院麻醉科手术室依靠计算机局域网络信息系统有效整合了病理信息采集系统及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实现了病理标本标识的信息化,现将信息化病理标识的应用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患者的1 325例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患者的1 281例病理标本为实验组,对实验前后的病理标签相关质量指标进行采集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病理申请单的电子化录入 术前医生在病理信息系统内提交病理申请单,术中如肿瘤大小、性质有差异及时更改信息,病理科通过局域网可随时查阅申请单。

1.2.2 信息化病理标识的设计 选择Word文档建立表格,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ID号、住院号、手术间号、病理名称、送检要求(术中冰冻、术后病理)、送检人、送检时间。

1.2.3 信息化病理标识的填写 送病理前由巡回护士在手术间计算机登陆手术信息系统,点击“病理送检”,即出现患者病区、住院号等基本信息。由医生口述,巡回护士复述,输入病理名称,选择送检要求(术中冰冻,术后病理),保存后打印两份病理标签(1份粘贴于标本袋外,另1份粘贴于病理登记本上)。如有第二个标本点击“追加病理”即可。

1.2.4 病理标本登记本的设计 规格为A4纸大小,2栏5段,每页可印制10份病理标签,并订制为50页/册的登记本。左侧7 cm×6 cm的方框内粘贴打印的病理标签,右侧核对栏内为签名信息。

1.2.5 病理标本的送检 送检医生与巡回护士核对标本信息后,只需将打印的病理申请单及标本放入专用柜内,在登记本上填写标本柜号及签名即可。专职送检员核对签名后送病理科,病理科人员核对后签字并填写接收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满意度调查 自行设计信息化病理标识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15名送检医生、30名手术室护士、5名送检卫勤人员、5名病理科人员,进行应用效果的调研,了解四类人员对该方法应用的反馈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6.3%。其中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94.5%。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共10个条目:(1)四类人员的一般情况;(2)四类人员对该方法应用的满意度。采用liker加5级评分法对5个满意度条目进行评分,1分为“不满意”,2分为“较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较满意”,5分为“满意”。

1.3.2 计算问题标本发生率 将1 325例对照组病理标本与1 281例实验组病理标本的字迹问题、申请单标签污染、信息不符等相关质量指标进行采集,计算问题标本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类人员对改良后标识的使用满意率 见表1。

表1 四类人员对改良后标识的使用满意率

2.2 两组问题标本发生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问题标本的发生率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提升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 纸质信息登记干扰因素较多,如遗漏签字、字迹潦草、签字单被污染、缺失等,各类信息留存较困难,一旦出现异常,如病理数量、部位、肿瘤标记方式等有异议时经常信息滞后,甚至无迹可寻,责任归属往往非常模糊[4]。使用该系统后优势明显,可做到信息点对点准确传递,减少中间环节,有效减少了因标本信息问题引起的纠纷,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保证患者安全[5]。

3.2 提高手术工作人员的效率 全电子化信息操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卫勤人员及病理科医师以往繁琐的多站式手工纸张化录入、核对等环节,大幅度缩短各节点的交接时间,实现无缝式衔接;病理科接收标本后如有疑问均可通过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反查至相应的手术间及术者,及时进行沟通,提高病理检测的全面性与及时性,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3.3 提高病案室工作效率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病案室在归档病案时因缺少病理结果回报,不能及时将病案归档的情况。信息化病理标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从病理标本到病理结果这一过程出现误差的概率,明显缩短整个流程所需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患者能及时复印病理结果用于门诊复查。

3.4 优化标本管理的操作规程 将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运用于护理管理,优化病理送检流程,有效减少手术室标本管理的安全隐患,高效便捷,数据全面、真实,进一步提升手术室病理送检操作的规范性。

3.5 标本混淆问题 因送检医生误将标本放错标本柜,或单个淋巴结、吻合圈等小标本混在大标本袋内,增加复核人员的工作量,造成核对延迟。我院由于严格落实能级管理制度,未造成标本丢失、变质等严重差错。两组标本混淆问题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标本混淆率对照组为0.6%,实验组为0.1%,在理论及客观上均有所改进,这是由于改良后优化了工作流程,有效提高病理标本信息的精确性、清晰度,提高核对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性。

3.6 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应对预案 (1)在使用过程中偶有打印机程序错误打不出标签,或色带用完未及时更换等问题,现配置备用打印机一台,由专人负责每天查看墨盒及标签纸余量,及时补充。(2)如出现电子化系统瘫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内储备一定数量的纸质版病理申请单,进行手工录入操作。

综上所述,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从根本上保障手术患者标本的安全性,推动手术室、病理科的工作更加有序与规范,有效提高病理标本信息的精确性、清晰度及核对工作效率,确保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有效,真正履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 龚启慧.手术病理标本管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8-59.

[2] 张立美.优化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及改进方法的实施与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8):102-103.

[3] 张丽纹,陈春燕.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再造的探索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67-68.

[4] 赵晓洁.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及存放容器的改良[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87.

[5] 孙静,单单单,秦德华.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再造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6):263-264.

羌虹(1978-),女,江苏常州,本科,主管护师,从事手术室护理及管理工作

丁瑞芳,E-mail:13501610398@163.com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6.06.015

2015-06-23)

猜你喜欢

申请单手术室标本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运用PDCA循环提高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和规范性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