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初步建立护理长效帮扶机制的实践效果探究

2017-01-05刘捷赵庆华肖明朝任国胜刘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科我院护士

刘捷 赵庆华 肖明朝 任国胜 刘丽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护理管理·

我院初步建立护理长效帮扶机制的实践效果探究

刘捷 赵庆华 肖明朝 任国胜 刘丽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目的 提升基层医院能力,发挥护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方法 结合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对点帮扶等方式,集聚辐射能力,示范帮扶基层。结果 进修护士素质增强,返院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90项;3所县级医院的优质护理试点病房覆盖率提高至100%;1所市外医院的优质护理试点病房覆盖率从55.6%提升至94.4%;4所市内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1所市外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患者满意度在帮扶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效帮扶机制有助于推动帮扶区域医院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发展。

护理管理; 长效帮扶机制

Nursing management; Long-term assistance mechanism

医疗帮扶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发挥大医院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以强帮弱,以大带小,促进各地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1]。我院以发展临床护理为基础,强化重点专科护理为核心,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拓展服务领域为特色,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树立典范,带动全局”的总体思路,围绕“患者满意、护士满意”两条主线,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我院近三年来在帮扶工作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护理长效帮扶机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2月14日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由分管院长和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护理部干事、各病区护士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下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3号文件,召开临床重点专科护理项目建设启动大会,明确临床重点专科护理项目建设方向,全面、全程加强对该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制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预期效果、具体举措、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规划,监管专项活动方案的落实。

1.2 方法 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探索建立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对口帮扶基层医院的长效机制,为各托管、帮扶医院的各层次护理人员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1.2.1 帮扶形式

1.2.1.1 托管、帮扶医院的护士来我院进修 我院每年接收国内近300名护士来院进修,2011-2013年共接收进修护理人员725名,覆盖四川、贵州、河南、河北、海南等9省市177所医院,其中埠外学员比例达20.27%。对托管、帮扶医院人员从护士长、护理骨干,到专科护士、普通护士、新进护士进行分层次、多层面、多阶段的持续培训,为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医院护理管理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1.2.1.2 理论培训 包括学术会议、专科培训班、专题报告会及护理沙龙等多种形式,均向托管、帮扶医院免费开放,以使更多的基层护理人员能及时接受护理学科的实用技术、专科发展动态及专项管理等知识。我院于2011-2013年共举办培训班及学术会议47项,其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6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41项。并依托我院9个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承办我市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训班共18期。举办伤口造口、静脉治疗专项护理技术培训班各3期。专题报告会囊括“五心”优质护理文化、移动护理、护理管理新媒体应用等多方面信息,多角度地扩展帮扶医院护理人员的视角,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在市内率先开展“ICU沙龙”、“康馨沙龙”、“护肝沙龙”等活动,邀请托管、帮扶医院护理人员参加,不仅造福于患者,更带动和传授了帮扶医院开展此类活动的意识和方法。

同时,我院将信息技术引入医院培训项目,突破传统现场培训时间、空间和教学资源局限,覆盖重庆周边綦江、酉阳和垫江等县级医院,使基层卫生人员接受与我院护士同步同质同量的教学培训,传递最新护理理念及专科护理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互动,保证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1.2.2 帮扶内容 三年内我院护理专家外出讲学指导151余次,其中跨市级专家培训有24人次,受益对象共计3 224人。定期派3~5名护理专家到帮扶医院进行帮扶工作,包括现场指导、管理帮扶、对点帮扶、召开经验交流总结会议等。

1.2.2.1 现场指导 2011年至今,我院护理专家162人次远赴琼、新、鄂及川渝各级医院开展专题讲学、查房和理论技术指导,培训基层护理人员11 865人次。从优质护理、护理管理,到专科技术、医院建设,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本院的最新技术和经验与各托管、帮扶医院共享。

1.2.2.2 管理帮扶 为托管、帮扶医院提供管理相关文件资料,如《危重症临床护理实用手册》、《100条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手册》、《常见疾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管理手册》等书籍,涉及护理质量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时,我院护理专家深入基层后,积极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持续提升其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

1.2.2.3 对点帮扶 (1)专项卫生支农 2011年至今,累计选派护士长及骨干护士14人到重庆对口区县医院完成3~6个月的卫生支农,协助进行理论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了相关科室的业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社区延续护理 我院与重庆市渝中区合作建立了重医大附一院——渝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护理网络,开展优质护理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讲座及现场指导。至2013年12月,共深入社区开展对口帮扶31批,内容涵盖社区义诊、健康教育讲座、家庭访视、理论授课、技术指导、专科理论培训等,受益人群982人次。

1.2.2.4 召开经验交流总结会议 定期派遣由护理部干事、病区护士长及科护士长组成的小组前往托管、帮扶医院召开经验交流总结会议。会上着重总结近期帮扶工作的落实情况,肯定成效,找出不足,共同探讨下一步计划及解决措施,以使帮扶效果最优化。同时,我院护理专家在会上逐一记录帮扶医院管理人员的反馈情况并带回本院,在专项会议上上报相关领导及工作小组,使沟通机制环环相扣,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流动性与有效性。

2 结果

2.1 进修护理人员返院情况

2.1.1 护士综合素质增强 进修护理人员通过3~6月的进修学习,转变护理理念,更新护理知识,拓展专业视野,跟进专科前沿。返院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90项,多名护士实现科研课题零突破,70名护士晋升上级专业技术职称,30名护士成功竞聘护士长岗位,1人任护理部主任,1人担任卫生院副院长。见表1。

表1 进修护士返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

2.1.2 护理管理水平提高 护理人员经我院进修学习,增强护理管理意识,熟悉质量控制流程,推广应用科学管理工具如PDCA、鱼骨图等,使基层医院质量控制、人员培训、护理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提升。如长寿区人民医院等7所医院熟练应用鱼骨图等品管工具开展质量控制;永川区人民医院引进我院的护理信息系统,优化医院流程,提高了护理效率。

2.1.3 医院护理文化融合 基层护理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返院后,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护理安全及“五心”优质护理文化: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通过护理文化的传递,我院护理文化与基层医院的护理文化逐步融合,“五心”优质护理深入基层护理队伍,让医生感觉更放心,让患者感觉更暖心,让护士感觉更自信,护理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我院医院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我院2011-2013年接收进修情况及基层指导情况,见表2。

表2 2011-2013年接收进修情况及基层指导情况

2.3 我院各项帮扶情况

2.3.1 优质护理成效情况 帮扶前患者平均满意度为(83.68±1.37)分,帮扶后平均满意度为(94.64±1.72)分(t=-15.17,P<0.01),见表3。

表3 帮扶医院优质护理成效情况

2.3.2 护理管理 培训长寿、开县、綦江、酉阳、合川、万盛、大足区人民医院熟练运用鱼骨图等品管圈工具开展质量控制。

2.3.3 专科技术 推广PICC置管、PICC管路维护、伤口造口技术至湖北、四川、贵阳等省市及长寿、开县、綦江、酉阳、合川、万盛、大足区人民医院。

2.3.4 医院建设 指导长寿、开县、垫江、江津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派驻1名护理部主任帮扶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同时,通过现场指导、护理查房、技术培训等形式,协助垫江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中心ICU病房。

3 讨论

3.1 结合四大帮扶模式,探索对口支援方法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完善城乡医院对口职员制度[2]。我院结合现存的托管帮扶模式、区域联盟帮扶模式、远程医疗服务帮扶模式和项目帮扶模式[3],立足于院内院外实际情况,把握发展方向,坚持以技术传授、人才培养、管理指导为主的帮扶主线,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地开展对口支持项目,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效果。但还需探索各种帮扶模式与我院及受援医院实际情况的结合程度,如应该加强与各托管、帮扶医院的紧密联系,以从全局和各具体方面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践措施,以期提升托管、帮扶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落实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优质资源的纵向流动。

3.2 建立持续、长效的帮扶机制 目前尚未建立帮扶的长效机制[4]。有学者[4-5]指出,医院部分人员对帮扶工作的探索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存在一定差距,对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这已经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效果。帮扶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医院员工应对此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帮扶的长效机制,是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有力保障。我院综合管理,统一规划,成立负责协调帮扶工作的小组,专项处理相关事宜。结合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对点帮扶等形式,融入本院的医疗护理文化,推动帮扶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今后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多元化的长效帮扶机制,制定远期支援目标,缩小城区公立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差距,满足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群众共享。同时,应不断验证帮扶成效,评价效果,做到动态、持续评估帮扶工作。

3.3 增强受援医院自身的造血能力,实现双赢 帮扶方应着重围绕如何增强受援方自身造血能力的方针,在双方互惠共赢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持久地开展帮扶工作,实现医院品牌传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6]。建立对口支援平台,规范帮扶具体措施的管理。在帮扶过程中,不仅使受援方受益,同时也展开自身建设,同步发展,提升自身技术、管理培训、人才推进等各方面的实力,以带动帮扶托管医院做好医院建设。

[1] 李敏,刘秀琴.医疗帮扶工作浅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1(4):70-71.

[2] 李雪松,翟三江.我院坚持城乡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6):18-19.

[3] 林凯程,王前,田柯,等.大型公立医院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8):577-579.

[4] 李华,黄惠根.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89-192.

[5] 刘瑞林,何井华,肖爱萍,等.大医院帮扶社区医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9,13(10):51-53.

[6] 张永安.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之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2):30-31.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建设项目(编号:财社(2010)305)

刘捷(1990-),女,硕士在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健康教育

赵庆华,E-mail:qh20063@163.com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6.06.014

2015-03-24)

猜你喜欢

专科我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