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7-01-05许丽芳

关键词:会展竞争力一带

许丽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福州 350016)

【经济学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许丽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福州 350016)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会展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历史机遇,是会展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新起点。在回顾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和营销力为核心能力要素构建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分析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和“一带一路”战略为会展企业发展创造的条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提出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会展产品和服务、建立以品牌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以及政府对会展活动的管理等方式提升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带一路”战略;会展企业;能力系统;国际竞争力

早在公元前200年,丝绸之路就成为连接亚非欧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为东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契合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为国际合作开拓新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逐步实施,我国诸多企业正加快融入全球市场的步伐。被誉为“朝阳企业”的会展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之契机推动会展企业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未来会展企业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文献述评

国际竞争力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热点问题,早期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涉及微观层面,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之后逐步向中观以及宏观演进,所以依据竞争主体和结构的不同,国际竞争力可分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产品竞争力。战略权威迈克尔·波特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他的 “竞争三部曲”中,《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主要研究微观企业,而《国家竞争优势》分析的角度是国家。

作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的企业竞争力,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研究框架,Slater 和 Angel(2000)通过把使用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的企业进行对比,得出后者通过研发或改良技术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可以获得一系列竞争优势如效率优势、技术优势以及整合优势等。[1]Armando J.Garcia Pires(2012)研究发现R&D 的高投入,有时甚至是不成比例的,会为企业赢取更大的市场,导致各个国家的内生不对称。因此,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中增加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2]Ioannis Boumakis(2013)立足于希腊出口额近年来的变化,在成本、知识、市场结构等方面细化了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得出企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相对劳动生产率而非劳动成本。[3]

国内学者也很重视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谢康(2004)认为经济效率是衡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与本质,以经济效率为核心评价指标,以经营管理、制度环境、资本市场、跨国经营为关键评价指标建立“蝴蝶模型”来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4]陈汉林、张新国(2009)以经济全球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五维结构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创造性分析信息、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决策五个方面民主化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从五维结构模型角度提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5]温晓娟、马春光(2012)基于企业文化视角,建构跨文化因素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模型,得出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价值和内部整合价值是跨文化因素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效果的主要中介。[6]

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关于会展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始于近几年,对于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甚少,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理论研究成果几近空白,会展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就目前而言仍滞后于实践发展。笔者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视角研究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并构建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模型。基于会展企业理论研究的薄弱性,本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会展企业竞争力理论,并为相关部门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会展企业的作用认识和战略定位提供智力支持。

二、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模型构建

(一)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能力要素构成

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会展企业比国内外竞争对手以更有吸引力的方式长期、稳定、持续地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它是由各种能力要素以一定关系联结而成的能力系统,有研发力、生产力、学习力、营销力、协调力、沟通力、文化力、创新力等。笔者认为,最能体现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能力要素是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和营销力。

1.文化力

文化力是会展企业的第一国际竞争力,也是本质的竞争力。会展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与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有关,更离不开文化力的开发和建设程度。共同价值观的确立是会展企业文化力建设的核心,正确的价值观使企业员工个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与企业整体文化价值体系保持一致,能增强会展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文化力建设在维护会展企业员工利益、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7]

2.学习力

学习力是学习主体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转化力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学习动力反映学习的目标,学习毅力体现学习主体的意志,学习能力来自学习主体掌握的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效率说明学习、吸收的速度,学习转化力则展现知识的转化能力。学习力是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保证,会展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克服发展阻力,提高知识转为资本的能力,赢取未来发展能力。

3.创新力

创新力是会展企业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在会展活动各个领域不断提供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力是会展企业既快又好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创新,首先可以不断开发新的会展项目、创造新工艺、挖掘参展商和观众新的需求空间,占领会展市场制高点;其次可以提高会展服务水平,降低会展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增强会展企业盈利能力,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7]

4.营销力

营销力是会展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会展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满足参展商和观众等客户需求以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简而言之,是会展企业有效开展会展营销相关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立足会展企业整体层面,涉及会展项目调研、展前策划、展中实施、展后总结等各个环节,具有动态持续性、异质性、延展性、系统整合性等特性。营销力直接决定了会展企业把握市场主动权能力的大小,对会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实质意义。

(二)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模型构建

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所包含的四个核心要素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和营销力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良好的文化力是学习力的前提,是孕育创新力的摇篮;学习力是有效营销力的基础,它的进步促进文化力的提升;创新力所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是文化力的载体,需要借助营销力展示、宣传创新成果;营销力体现学习力的学习效果,推动会展企业的进一步创新。这四力协同促进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打造,如图1。

图1 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结构模型

建立以人本为核心价值观是根基,为员工提供机会,给客户创造价值,让社会增加效益,是会展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是本质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是保证,会展企业应组织员工终身学习,使员工具备独特、不可模仿的知识与技能,以维持国际竞争力;以会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基本内容的创新力是核心,通过会展产品和服务的后向创新和前向创新来满足客户需求并发掘潜在客户,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最后,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是基本手段,会展企业品牌通过系统的营销努力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确保客户价值得以实现。会展企业的国际地位在这四个核心能力要素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升。[8]

三、我国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根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与上海市会展业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上海会展论坛—国际会展业CEO峰会”上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展会活动数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世界百强展商中约占20个席位,排名世界第二;15个国家占据了80%的全球室内展览面积,德国、中国和美国居前三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展览中心。尽管我国展会整体规模已越来越大,办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会展企业的办展实力与国际会展企业差距还是很大,如下表1和表2 。

表1 国外会展公司2015年主承办展情况(按成立时间先后排序)

数据来源:各会展公司官网介绍

表2 中国会展公司2015年主承办展情况(按成立时间先后排序)

数据来源:各会展公司主承办展会官网数据叠加计算。

通过上述国内外会展企业办展情况的对比表格,可以发现我国会展企业与国际会展发达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一,会展企业发展时间不长。我国会展企业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欧洲会展企业发展已逾百年,运作和管理模式比较成熟。国内外会展企业所属企业生命周期不同,发展成果自会有差距。任何企业的成熟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我国会展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二,展会质量不够高。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各种新的展会活动、高峰论坛等,展会项目数量大,但除了部分展会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等享誉全球之外,很多展会活动虽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在国际上很难打开局面,对境外参展商和客商的吸引力不大。展会运作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展品交易轻品牌打造、重招展轻招商等问题,导致展会质量难以提升。[9]

其三,展会规模偏小。展会规模偏小的直接结果是会展项目的雷同,重复办展现象严重,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规模化是国际会展企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展会活动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可能获取经济效益。规模代表着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聚集度,体现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国际会展市场上,规模化展会的竞争力强,品牌忠诚度高。

其四,展会对外交流空间有待提升。我国展会对境外参展商和境外专业观众的吸力不足,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我国幅员辽阔,省市众多,与其他国家距离遥远,文化差异大,展会的国际间交流不方便。二是展会宣传力度不够,境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了解展会的窗口不多。[10]三是展会本身的内在吸引力不足,这是关键要素,挖掘展会亮点、建立口碑、寻找展会与参展企业个性化的结合点是展会吸引参展企业的三大突破口。

就国际会展企业而言,我国被认为是会展企业成长最迅速的国家,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凸显,但与欧美会展企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与推进,为会展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大会展企业的发展力度以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四、“一带一路”战略为会展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的条件

“一带一路”是国家领导人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区域合作发展战略,起于中国,贯穿欧亚非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通欧洲经济圈,覆盖60个多国家和地区、约44亿人口、23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强化多边合作机制方面提出要充分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展览会、博览会、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这为会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为会展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在践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中,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会展企业在境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国际政策出现不良波动,会给会展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带一路”战略是站在国家间关系的制高点来衡量和制定的,积极发展和沿线区域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互信、包容、共赢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区域合作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环境,为会展企业“走出去”提供基本支撑。

(二)为会展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各种资源丰富,但发展相对薄弱,多数产业处于成长期,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会展企业在促进交流合作、开拓市场、扩大产品进出口、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日益显现。[11]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发挥行业专长,立足于已有国内、国际资源,充分开发国内、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取得经济效益的新机会

通过契合“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会展企业可以利用新资源、新市场培育新的展会项目,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增加创收的新机会。“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促进境外展出的转型升级,境外自办展将得到更好的拓展空间。新兴经济体区域也需要通过会展活动这个平台,迅速了解并熟悉我国目前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展会主办单位可在新兴经济市场举办主题展如高铁科技展等,使境外主题展成为促进我国重工产品“走出去”的一个有效渠道,并由此推进重工高端设备、新产品的经贸合作。

(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舞台

截至目前,我国境外展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境外国别综合展,第二阶段是境外国别专业展,第三阶段是当下的境外自办展的国际展,每个阶段都少不了与国外会展企业合作。[12]通过与国外知名会展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学习对方先进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积累经验,增长本领,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培养一批能角逐国际市场的会展企业,提升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一带一路” 战略下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在“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背景下,会展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还能促进会展业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结合前文我国会展企业与国际发达会展企业的差距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提升我国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重点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实施之后,会展企业内部、会展企业之间、会展企业与以参展商和观众为代表的客户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会展企业首先应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清晰定位企业文化的根本内容,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和机会。

1.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求会展企业将参展商、专业观众为主的客户当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各国因历史、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客户需求差异大,会展企业应以不同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客户实现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价值。主要做法有:

(1)建立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在展会开始之前,要通过大众媒体和小众媒体多角度宣传展会,让境内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知悉展会。大部分客户比较重视主承办单位的资质和实力、展会的规模、展会的影响力、历届展览成果等情况,会展企业需要把展会的相关信息与相关服务迅速、有效地传递给客户,争取客户的信任与参与。[13]

(2)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保留客户。展前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专业咨询,展中为他们提供实质性帮助,展后关注他们参展、观展效果。做到客户第一,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让客户会主动宣传会展产品和服务,客户宣传的效果大于会展企业用大成本所做的宣传。这不仅会提高会展企业的知名度,更为企业开发了新客户,为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基石。

2.会展人才培养多元化

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依靠的是人才,会展企业需要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厘清新的思路和做法来培养人才,以提升会展人才的匹配性和适用性。

第一,注重对员工专业能力的培养。会展企业人才主要有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构成。[14]对于经营管理类人才主要培养其洞悉商业规则发展变化能力、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全球化视野和战略管理能力等;专业技术人才应侧重培养会展市场分析能力、会展项目策划能力和展会运作组织协调能力等;高技能人才主要培养其熟悉会展行业通晓动态的能力、招展招商的能力等。

第二,注重对员工的激励。恰当的激励能增加员工对会展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使他们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可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发展性激励等方式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能力,为会展企业实现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注重本土人才国际化与国际人才本土化相结合。首先,本土人才是每个企业人才结构的主体,从国外引进的国际化人才仅是补充,本土人才国际化能极大增强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参考国际会展业运作管理惯例培养本土人才,也可以将本土人才送到国外知名会展院校培训,或聘请国外会展专家到企业给员工培训,培养本土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会展企业带来境外办展的新机遇,国际人才本土化是会展企业的重要选择。培养既熟悉我国会展业发展情况,又熟悉本国和本区域消费市场的高端人才,德国、英国、法国展览巨头当年就是采用国际人才本土化战略在我国成功立足。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快节奏时代,企业和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方能保持弹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外界的变化,故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会展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建立学习型组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塑造学习氛围。把学习作为会展企业的关键理念进行塑造,成立“读书会”“交流会”或“分享会”之类,定期组织全体成员学习,让成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与薪酬和考核结合起来;强化终身学习机制,把学习落到实处。[15]

2.构建学习体系。明确符合成员岗位要求的学习内容,如会展行业规则学习、前沿会展理论学习、沟通协调能力培训等,以解决会展企业碰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目的。

3.突出团队学习。团队是学习型组织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队成员之间学习和交流是会展企业员工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团队学习使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实现自我超越,成就共同愿景。

(三)创新会展产品和服务

会展企业要在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扎根,照搬原有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和做法,成功的几率很小。只有结合当地的国情、民情,创新会展产品和服务,才能给会展企业增添新的活力。

1.打造精品展会

在国内,借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展会的做法,会展企业在国内可创办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论坛、峰会等,为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淀基础。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展会项目。可借助世博会平台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2017年哈萨克斯坦专业性世博会、2020年迪拜综合性世博会,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会展企业可寻找发展商机,在这些国家立足。[16]

2.创新服务方式

国务院在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配合 “一带一路”战略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会展企业应创新发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挖掘新兴展览业态。举办虚拟展会,发展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会展企业在规模化、全球化发展时,不仅需要展示平台,更要注重大数据。展会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展品的展示和体验的充分结合,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等客户,减少会展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客户对会展企业服务的满意度。

(四)建立以品牌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品牌化、全球化、专业化是会展企业发展必经道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育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会展品牌,打造有区域特色的会展活动,发挥会展品牌效应,提升会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会展品牌需要做的有:

1.制定以会展品牌为重心的营销策略。通过市场营销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逐步形成对会展品牌的认知,先进的品牌营销理念贯穿会展活动的始终,利用品牌符号把会展产品输送到客户心里。

2.树立以会展品牌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会展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源,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会展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管理,从会展项目前期调研策划、中期的逐步执行、检查会展活动执行的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直至尚未解决的或新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下一个动态循环。通过这样的长效机制来把控会展产品质量,以促进会展品牌形象的提高。

3.申请国际认证促会展品牌与国际接轨。国际认证如UFI、IAEM、BPA 、ICCA等对展会硬件指标境外参展商、境外观众、境外展览面积等有很高要求,在软件指标上如展会服务、管理等非常重视。积极申报国际认证,推动展会活动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

4.注重会展品牌推广。“好酒也怕巷子深”,恰当的宣传能帮助会展品牌快速打开市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会展企业既可以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吸引客户,也可以借助新媒体诸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的交互性和即时性来传递品牌信息。[17]两种媒体配合使用,使客户可以在多种渠道接触会展品牌信息。

此外,政府应转变角色,从会展活动参与者转变为会展活动指导者和管理者,引导和规范会展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保障、资源整合、资金扶持、完善会展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服务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如在国内各地巡回举办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说明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招商活动介绍,为走进沿线国家的会展企业做相关工作培训,支持会展企业建立沿线国家品牌推广中心等,帮助会展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地“走出去”,提升在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力。

六、结语

我国会展企业经过多年的成长与发展,在国内会展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并逐渐走向国际化,但与国外发达会展城市的会展企业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会展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它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但却是会展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展企业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让更多的展会品牌走向世界,促进会展业转型升级,有助于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有益于我国从展览大国向展览强国迈进。

[1] J.Slater,I.T.Angel.The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ly Linked strategies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study of Malaysian compan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7):75-89.

[2] Armando J.Garcia Pires.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J].Economic Theory,2012,50(3):727-763.

[3] Boumakis I. Cost,knowledge and market structure: understanding the puzzl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Greek export dat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J].2013,28(2):240-269.

[4] 谢康.经济效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本质——兼论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J].世界经济研究, 2004,(11):4-10.

[5] 陈汉林,张新国.五维结构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分析[J].经济管理,2009,(10):75-79.

[6] 陈坚.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0(3): 34-42.

[7] 舒化鲁.决战十大竞争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1-67.

[8] 陈献勇.会展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 2010(5):124-129.

[9] 乔小燕,胡平中德会展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 以上海、慕尼黑和法兰克福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 2010(10):91-97.

[10] 陈龙江.广州会展业的差距与发展对策:基于与先进城市的比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4):14-17.

[11] 汪亚青.地缘经济新格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塑造——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西部论坛,2015,25,(5):50-61.

[12] 林舜杰.发展高端会展经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5,(10):23-24.

[13] 刘华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走出去的前景与路径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5,(8):4-7.

[14] 谢泗薪,侯蒙.“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15,(8):33-39.

[15] 青舟.加快发展城市会展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愿景[J].城市观察,2015,(3) :1.

[16] 刘增涛,赵鸣.江苏“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16,(1): 9-15.

[17] 肖德,李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67-71.

[责任编辑 张成武]

Study on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hibition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XU Li-fang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Fujian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College,Fuzhou350016,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has created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exhibition enterprises to “go out”. It is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exhibition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 on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odel of exhibition enterprises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cultural power, 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marketing ability as the core compet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hibition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revealed some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hich included a people-oriented corporate culture,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novating MICE products and services, establishing brand-centric marketing model and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of MICE events etc.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exhibition enterprises;ability system;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2016-09-03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6B123);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949)

许丽芳(1982—),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研究。

F590.6

A

1008-777X(2016)06-0056-07

猜你喜欢

会展竞争力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