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大学生对话教育

2017-01-04邓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

邓魁

[摘要]对话教育作为一种古老而不过时的教育方式,近年来,专家学者又对其予以重视和研究。文章所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对话、长期的对话、关注异性对话、增加专业对话、少一点网络对话,多一些自我对话的大学生对话教育,以使大学生摆脱目前在对话教育中所呈现被动、孤立、无所谓和无知的境地。

[关键词]大学生对话教育;主动对话;长期对话;专业对话;自我对话

对话教育早在远古时期便为人们所重视,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对话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种问题此起彼伏。大学校园里,只有老师讲,没有学生听,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没有学生问,老师也不管,这样的情况更是遍布全国各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正对话已经终止,大学正出现“教师学生相互独立”的场面。

一、被动对话与主动对话

对话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发起呼唤的过程。只有当另一个主体面对呼唤发生响应时,对话的过程才算完成。积极地响应成为主动对话;消极的响应称为被动对话。

被动对话,长期以来,被动对话充斥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的呼唤基本上都是被学生以消极应付的方式做出回应,例如上课的问答,课后作业等。而对于这些对话都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只能算是一个教学过程而已。

主动对话,《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保罗·弗莱雷(FreirePaulo)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话所应遵循的基本前提:(1)对话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2)对话不能缺少“爱”;(3)对话要有谦虚的态度;(4)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保罗·弗莱雷所提出的对话就是指主动对话,因为被动对话不需要这些条件。除了以上几个基本条件外,主动对话还需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需发挥其人格魅力。从表面上看,学生和教师已经初处于一个平等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教师也尊重学生,且在法律制度层面把二者定位为平等的关系;但在道德层面,二者永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应使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感觉到自己不是教师,而是朋友,而做到这点,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是情商。

第二,学生需在制度上主动提出对话。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自由的向老师探讨问题,这都不现实,人具有有限理性,大学生的理性更是脆弱,如果不在制度上促使学生主动地跟老师交流,二者之间的对话则几乎不会存在。制度建设上可以把握几个基本点,第一,教师可以作为旁听者。大学生不是小学生,字都认识,教师不必一字一句的把课本讲解给学生听,相反,学生可讲解给老师听。第二,教师可以作为引入者。呈现精彩的开端,而不呈现其内容,使学生自主挖掘,而后共同分享。

二、短期对话与长期对话

短期对话,顾名思义,指的是对话时间短。例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但就目前情况来说,二者之间在课堂上真正对话时间是很少的,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至于课堂下,教师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不能希冀教师为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课下为学生展开更多的对话,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

长期对话,长期对话指的是两主体之间长期开展对话。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可以向高中生和研究生学习,他们与老师或导师之间的对话,就是存在这种长期性的,对话的内容可以不是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不是学习上的事情,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与教师保持一个长时间的沟通。

对话根本上不是一种具体的关于提问与反应的交流形式,它本质上是连接它的参与者的一种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长期对话,不仅既能提高双方对事物的认识,更能够加深二者浓浓的师生之情。

三、同性对话与异性对话

大学中,同性对话是常见的,他们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对话,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生异性之间的对话却是少之又少。观其原因,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空间因素,由于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寝室就成了大学生最重要的场所,大学生也就形成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小集体。这种小集体的出现导致不好一面的发生,那就是对外交流明显不够,自我关闭,尤其是与异性的交流,且较为严重的是,个别小集体还具有排外思想。

第二,座位自由,大学生上课是唯一异性之间共同交流的固定方式。而大学生上课座位的自由使得两性之间并没有得到一定的交流,课时,同性小集体同坐一起,课后,大家就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以至于个别学生大学毕业后都不知道同班同学的姓名,足可见大学生异性之间的陌生,更别说是相互之间的交流了。

很明显,异性之间的交流沟通是有诸多益处的,异性沟通对话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利于社交能力的提高。将来走上社会,异性之间的交流也是多多益善。

四、生活对话与专业对话

所谓生活对话,不言而喻,是指主体之间生活上的对话。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集体里,自然而然地就会对生活上的事展开对话,小到兴趣爱好,大到国家大事,无所不谈。

专业对话,指的是专业学习上的对话。大学生并没有像生活对话一样在寝室里聊专业知识聊得热火朝天,不仅如此,反而存在被排斥,大学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某人在课后对专业知识的提出讨论,对待他的不是讨论交流,而是攻击。大学是分专业的,按理说,大学生都能够以专业作为话题来展开对话,但现实却不是这样,究其原因,发现有以下原因:

第一,大学生有比专业更感兴趣的东西,例如游戏,大学生在一起谈论游戏的时间远远高于聊专业的时间。第二,不正确的学习观,学习专业知识是课堂上的事,课下就是休息娱乐的时间,谈论专业知识纯属无聊。第三,大学生自身不具备专业素养,这也是最根本的因素,肚子里没有货,大家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没法讨论。

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必须予以重视,无论从制度建设上还是学校氛围营造方面,都需要提供一个有益的环境,促进专业对话的发展。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专业对话,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五、网络对话与自我对话

网络对话,是指两主体之间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展开对话。目前,各种通信工具无处不在,时时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大学生更是被各种网络所包围,举个例子,有些大学生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微信,睡觉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在玩微信,整天就沉迷于聊天游戏中。我们并不反对网络通讯上的交流对话,但我们更需要多一些自我对话的时间。

自我对话,自己跟自己交流,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等等,这些问题大学生自己不思考,谁又能代替。但现实是,大学生中自我对话自我反思的却是寥寥无几。

自我对话最重要的是自我反思,对话如果没有反思,就必定流于空泛和肤浅,只有当对话成为反思性对话时,对话才真正具有它的深刻意义。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我对话,自我反思,他才能真正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总之,对话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事,对于教师,大学生需要主动的参与对话和长期的交流;对于同学,一方面,需要加强异性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对话;对于自己,无可逃避,大学生更需要不断地自我对话,认识自己,只有这样,大学生对话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