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白介素-17的表达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0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白介素

赵 丹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白介素-17的表达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赵 丹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治疗的AMI病人6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根据投硬币法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及常规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病人在治疗后白介素-10(IL-10)、IL-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心肌血流灌注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2.87±0.45)pg/mL比(2.15±0.42)pg/mL],IL-17、MI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23±1.32)ng/L、(11.32±2.04)ng/L比(54.32±2.36)ng/L、(14.21±2.45)ng/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心肌白介素-17的表达和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正相关性,采取替罗非班治疗AMI后,对抗炎反应的平衡起着调节性作用,可改善病人的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白介素-17;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机制和损伤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出现急性闭塞,进而对心肌细胞的死亡产生诱导性影响,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1]。近年来,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其中伴有AMI的病人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占到了20%,也属于AMI的一种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白介素-17(IL-17)在炎症细胞因子中能发挥强有力的分泌性影响,在组织炎症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很大程度上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17水平的上升相关[3]。本研究就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17表达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AMI病人,纳入标准[4]:缺血性胸痛时间持续性超过30 min;心肌酶学证据;经心电图检查,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无肿瘤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者;血液系统性疾病者;严重感染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整个研究均在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均根据投硬币法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 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及常规的溶栓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立即采取盐酸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0214)进行治疗,静脉推注的最初剂量为10 μg/kg,随之按照0.15 μg/(kg·min)进行持续性静脉输注。

1.3 观察指标 在病人入院后翌日和术后10 h进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的检测,分别在上述时间段中抽取3 mL静脉血,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检测。在治疗前和术后5 d检查两组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包括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LVESD)进行监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病人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及心前区与胸闷等疼痛症状,对病人的疗效做出判定,其中心电图检查情况及心前区与胸闷等疼痛症状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为痊愈;上述情况明显改善为显效;上述情况稍有改善则为有效;以上症状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5]。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IL-10、IL-17、MIF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IL-10、IL-17、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IL-10水平均有所上升,IL-17、MIF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观察组病人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MIF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L-10、IL-17、MIF水平变化情况(±s)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心肌灌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SV、CO、CI、LVEF指标均有所上升,LVEDD、LVESD指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观察组病人的SV、CO、CI、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标比较(±s)

2.3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室性心律失常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17的表达相关性研究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17的表达水平呈现出正相关(r=0.88,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受到严重而又持久的心肌缺血影响,此病的发病机制很大程度上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子出现一系列非感染或者感染性纤维化增生或者炎症反应相关,其根本原因还是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6-7]。在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做出预测时可通过炎症标志物水平予以判定。相关研究显示: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在AMI病人中呈现明显有上升趋势[8]。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MIF炎症细胞因子能对巨噬细胞产生激活性作用,从而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等细胞因子,损伤动脉粥样及聚集巨噬细胞[9]。在前炎症细胞因子中发挥重要影响因素的IL-10因子,受到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影响而产生,在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介导性作用,对TNF-α、IL-1、IL-6等众多炎症因子产生抑制性作用,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控制及调节性作用,降低心肌炎症,对心脏起着保护性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也属于炎症反应过程,不但和心肌缺血性受损相关,免疫机制中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也和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张和心肌损伤的加重相关。Th-17细胞在CD4+辅助性T细胞亚型中属于较为新型的一种,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介导性效应,Th-17能分泌出多样性的细胞因子,最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就是IL-17。IL-17均能对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性作用,能对组织器官中的内环境起着稳定性作用[10]。相关研究显示:IL-17在炎症前细胞因子中能发挥强有力的分泌性影响[11]。如多发性硬化病、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IL-17等炎症因子所发挥的介导性影响,并且室性心律失常很大程度上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IL-17水平的上升相关[12]。即炎症过程始终会对心肌梗死造成影响,心律失常很大程度上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PCI术有利于梗死部位中的相关血管迅速重建,是一种恢复快、创伤小的手术方式,临床上常常将此方法用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3]。替罗非班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中所发挥的作用较为迅速,可降低血栓负荷,从而减少再次梗死的发生[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经PCI术并结合于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后,IL-17、MIF水平均得到显著性降低,IL-10水平上升较为明显,表明PCI术和替罗非班相结合对IL-17、MIF促炎性因子的释放起着抑制性作用,而对IL-10抗炎性因子的释放能发挥促进性作用,进而实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本研究中还发现,病人经PCI术和替罗非班结合治疗后,LVEF、CI、CO、SV水平明显上升,显著性降低了LVESD、LVEDD水平,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替罗非班的干预下,有利于改善病人的心肌缺血,对心功能恢复起着促进性作用,并且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单纯的PCI术常规治疗,再次证实了替罗非班辅助于PCI常规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功能起着改善性作用。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白介素-17的表达和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正相关性,病人在经替罗非班治疗后,对抗炎反应的平衡起着调节性作用,可改善病人的心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1] 高海,段小春,李南,等.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血浆B型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18-621.

[2] 何文凯,李明琰,邢晓雯,等.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36-2939.

[3] 陈春望,程勇,张荣林,等.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95-598.

[4] 陈航,刘童,卢聪,等.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5(17):4730-4732.

[5] 卢健棋,何贵新,潘朝锌,等.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5):920-924.

[6] 芮浩淼.国产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3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21(35):4326-4328.

[7] De Luca G,Savonitto S,van’t Hof AW,et al.Platelet GP Ⅱ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primary angioplasty: back to the future[J].Drugs,2015,75(11):1229-1253.

[8] 任琳,王文广,王倩,等.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32-35.

[9] 周勇,徐飞.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病人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9):907-910.

[10] 陈昭喆,宋亚辉,谢秀乐,等.白介素-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4):2506-2509.

[11] Arslan F,Mair J,Franz WM,et al.Acute pontine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very rare but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J].Neth Heart J,2015,23(7-8):366-367.

[12] 黄军章,严华,陆永光,等.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7):487-489;495.

[13] Barbieri L,Verdoia M,Schaffer A,et al.Two catheters for one coronary perforation[J].GItal Cardiol (Rome),2015,16(2):112-115.

[14] 胡雅光,张会久,张志,等.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B型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499-2501.

[15] 黄翠娟,李平,甘剑挺,等.减半剂量应用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病人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4,22(17):2833-2835.

(本文编辑郭怀印)

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大连 116000),E-mail:zhaodan198802@sina.com

引用信息:赵丹.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白介素-17的表达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651-2654.

R542.2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2.020

1672-1349(2016)22-2651-04

2016-04-02)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白介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