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2017-01-03顾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改善策略大学生

顾伟

[摘要]促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需要。然而从目前来看,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并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促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养;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4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2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促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需要。然而从目前来看,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并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甚至存在蔑视法律的不良心理。为了促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学生普遍意识到,为了适应这一经济形态,单纯靠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法律素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对法律知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渴求。但由于这一年龄层次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社会阅历浅,遇事容易盲从,情绪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在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幼稚性和不稳定性。另外,也由于就业和竞争的压力,许多学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把主要精力用于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忽视自身整体素质包括法律素质的提升。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法律距自己很遥远,只要不做杀人放火的事情,有没有法律知识照样生活。于是,大学生普遍缺乏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的内在动力。

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路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一般都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是唯一对所有学生传授法律常识知识的专门课程,由于这门课程在大一开设,所以可以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热烈需求。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大有裨益。

其一,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必须承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到目前并未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就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觉得这门课没有什么大作用,学生只是为了学分来学的。为了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理念,用自己对待法律的激情来影响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如果教师一味选择陈旧落后的法律知识讲解给学生,势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那些有利于形成法律素养、又能增长学生见识的教学内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就业法》等,这些法律内容与大学生有一定关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法律素养。

第三,教师要灵活采取教学方式。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教学方法,诸如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的法等,都可以在课堂中应用。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话题,引导他们围绕话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第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爱上该教师传授的课程。有鉴于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课堂上为学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用综合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与影响。事实证明,教师可以用自身的守法素质和用法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培养新生的法律意识

大一新生刚入高校,对美好的校园生活充满憧憬,而高校一般会为大一新生安排新生教育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态度行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可以在新生教育内容中加入法律意识培养内容。

第一,夯实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新生教育的内容是形式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为他们开展相关活动。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校园中,将其法律意识缩小至校园中,就是认同和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高校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设计出新生教育的单独环节,通过案例讲解、视频观看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新环境中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第二,实施典型违纪案例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就算学生犯下错误,教师和家长也会对学生抱有包容态度,只希望学生能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后,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导致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他们片面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再犯错也无伤大雅,这势必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有鉴于此,高校在新生刚入学起就要对他们实施典型违纪案例教育,让他们从反面教训中总结经验,自觉遵纪守法,产生规则至上的最初情感和意识。

(三)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第一,高校要大力实施社会活动类实践锻炼。高校校园是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区域,这就使得大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十分有限,对社会缺乏有深度的了解。然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社会活动中接受锻炼。有鉴于此,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类实践锻炼,与司法部门取得联系,安排学生去监狱走访、去法院旁听。如果学生光有法律知识,但是没有得到应用,那么形成的印象必定不会太深刻,如果可以到法院旁听,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我国司法制度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法律素养。而监狱走访等活动能让学生产生对法律的敬畏感。

第二,高校要定期实施竞赛类实践锻炼。当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本知识,高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类实践锻炼,锻炼形式可以不尽一致,包括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演讲赛等。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提升应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与此同时,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大学生往往会自觉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法律素养。

(四)完善学校的基本制度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高校还要完善相关制度,优化校园环境,保障学生基本权利。

第一,高校要拓宽大学生诉求渠道。毫无疑问,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大有好处。高校要拓宽大学生的诉求渠道,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当然,拓展学生诉求渠道并不是允许学生无理取闹、胡作非为,而是为学生创设合理倾诉的平台。当大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合法权利被侵害,可以到诉求平台中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能感受到规则在保护自己权益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理性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第二,优化团学代表大会制度。从某种角度而言,团学代表大会是支持大学生合理表达自己意愿的制度,如果发挥得当,会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在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团学代表大会制度可以为学生走进社会后积极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好准备。必须指出的是,高校收到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响应大学生的心愿,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对规则、对法律形成信任感,认为法律是真实存在且确切可行的,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必须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创造有利条件,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夯实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改善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