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研究综述

2017-01-02张玉梅

中国舰船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舰员舰船系统

张玉梅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研究综述

张玉梅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是舰船总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为安全、高效、舒适、愉悦。首先,总结舰船人—机—环系统的典型特征:长期航行条件下作业环境恶劣;任务复杂、种类多、人力需求量大,对人员协作程度要求高;人机界面信息繁多,舰员的脑力认知负荷高。然后,将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的技术体系划分为人机协同、人环协同、人—机—环特征评价和人机工程仿真4个部分,按照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的技术发展脉络,即在舰员人体基础特性研究、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应用、舰船人—机—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等相互迭代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海军人力系统集成(HSI)专业工程实现全舰系统的最优化,分别阐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根据技术体系划分,对我国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分析。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人机工程;人因工程;工效学;技术体系

0 引 言

现代舰船是一个典型的、庞大的、复杂的人—机—环系统,舰员担负着直接使用、操纵该系统,保证舰船圆满完成其预定使命任务的重任。舰员的工作质量、操纵效能和生活条件将直接影响舰船作战能力、航行安全和各项战术技术指标的完成,是决定作战使用可靠性的重要环节[1]。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MMESE)是总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装备是否适合海军用户的关键纽带。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舰员在舰船环境中作战、训练和长期居住的特点,通过研究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机械设备和环境设计最大限度地符合舰员的形体、生理和心理特征[2]。因此,针对舰船MMESE,提出“安全、高效、舒适、愉悦”的总体设计原则。其中:安全是对舰员生命和健康的保障;高效则是以优化作战使用流程,提高全舰任务效率及减员增效为目标;舒适体现在提高居住性设计水平,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活保障环境来弥补舰员在工作中损失的体能,并舒缓精神压力;愉悦融入了艺术设计理念,例如,追求情感附加值、注重用户体验等。

基于任务需求、作业环境和人员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不同行业装备MMESE的特点、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也有所区别。在航天、航空、兵器与核能工业中,人—机—环系统中的“人”是指特定的单个人或几个人,人的因素研究逐步趋向于精细化。以目前代表国内工效学最高、最新水平的航天为例,根据其面对的长期空间飞行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需求,研究范畴涵盖了月球与火星探测等变重力环境下人的能力与绩效、星球表面舱外活动、人—机与人—人团队协作、航天人误预防和人因可靠性等各个方面[3]。而舰船作为一个由多人员、多部门共同操控,并且系统更加庞大、复杂的武器平台[4],人员编制动辄成百上千,在这里,人—机—环系统中的“人”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因此在系统研制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方案。为了解决舰船系统最优化的问题,需要根据海军的需求和相关规则对这些方案进行模型化[5]。舰船的行业特点鲜明,基于MMESE专业自身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其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导致将MMESE应用于舰船还有许多可以深化挖掘的空间,而不能简单照搬或是生硬移植其他成熟行业的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将总结舰船人—机—环系统的典型特征,即MMESE研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MMESE技术体系划分为人机协同设计、人环协同设计、人—机—环特征评价和人机工程仿真4个部分,覆盖设计、评价和工具手段等各个方面;之后,基于舰员人体基础特征研究、舰船MMESE总体设计应用、人—机—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等的相互迭代优化,引入海军人力系统集成(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HSI)专业工程,实现全舰系统最优化的技术发展脉络,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最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差距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体系划分对我国舰船MMESE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分析。

1 舰船人—机—环系统的特点

舰船人—机—环系统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航行条件下作业环境恶劣。

舰船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时间长,机动能力强,常经历盐雾、高海况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应对陆、海、空、天、潜全方位的立体战场环境威胁,舰船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呈现出“多元化、集成化”的特点,空间资源极为紧张[6]。而舰员长期工作、生活在这种密闭的舱室内,活动空间狭小、空气混浊,再加上高温与潮湿、噪声与振动、生物时钟的不规律,极易出现疲劳、浅眠、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导致心理障碍,工作效率降低[7]。据有关报告记载,潜艇航行70天以后,绝大多数艇员会出现梦多易醒、失眠烦躁、反应迟钝等症状,80%以上的艇员食欲明显减退,记忆力明显减退的占56%,近一半的艇员还出现了牙出血、血压降低、腹胀脉缓等现象,致使潜艇的整体作战能力大打折扣[8]。

2)任务复杂,种类多,人力需求量大,对艇员的协作程度要求高。

舰船装备规模巨大,系统设备繁多,操作使用复杂,导致不同等级战备状态下涉及的任务种类多,因而对人力的需求量也大。其中,驱护舰的人员编制一般达数百人,而航空母舰的人员编制则高达数千人。在舰船上,人员的组织结构是根据全舰的指挥和管理需求,依照职能、区域、技术等分类形式来进行混合设置[9],由多个工种共同协作完成大量繁杂的作业。全舰系统的整体效能取决于各项任务的综合执行情况[10],例如,在高海况下,舰面补给接收任务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流程复杂,包括索道牵引、设备对接、物资转运等[11],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机毁人亡的悲剧,故在时间、空间有限,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的情况下[12],对舰员的协作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人机界面信息繁多,舰员脑力认知负荷高。

随着设备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综合显示器和多功能键盘逐渐取代机电式仪表与传统控制器,舰员的作用由操作向监控转移[13-14],导致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量呈爆炸式增长,易造成舰员心理负担重、警觉水平过高等现象,甚至是超出人的精神负担和工作能力的限制。例如,在舰用核动力控制室这种有限的空间内,监控设备集成度高,信息来源分布广,结构关系错综复杂[15],舰员需面对人机界面呈现出的海量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否则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和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成为诱发核动力系统故障的潜在危险因素[16]。

2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的技术体系

舰船MMESE的技术体系由人机协同设计、人环协同设计、人—机—环特征评价和人机工程仿真4部分组成。

人机协同设计技术是指针对舰船复杂的人机系统,基于人体测量、认知技术等基础科学知识范畴,通过协调人机之间作业交互、信息交互关系,使人机界面作业域设计与集成、信息显示与控制符合舰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而达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能量消耗、减轻疲劳、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提高工作效率目的的设计技术[17],包括视觉、听觉、语音等信息交互界面设计技术以及体能作业的操纵器和控制器等作业交互界面设计技术。本技术在不增加设备数量和系统复杂程度的前提下,用于协调人机关系,简化工作流程,降低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舰人机界面集成优化和人员配备优化,有效控制舰体容量和排水量,从而降低全寿期费用。

人环协同设计技术是指根据舰船物理、化学环境特征以及运动环境特征,基于心理学、医学、工效学、环境科学等原理,通过人与环境共处作用中两者的适配关系建模和综合平衡分析,为舰船舱室环境(包括空气品质[18]、热舒适性[19]、振动[20]、噪声[21]、电磁辐射[22]、照明[23]、色彩[24]、材料[25]等)、船舶垂向运动[26]的控制以及舰员的防护设计提供设计输入的技术,包括舰员的工作和生活特征建模技术、人机相互作用表征的分析技术以及环境设计要素的综合平衡技术。本技术用于为舱室、运动等环境条件设计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在有限的条件下控制环境条件以适应舰员工作及生活的不同需求,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性,改善生活条件。

人—机—环特征评价技术是指针对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主要围绕标准、规范开展应用设计(其总体性能分析和评价依赖于专家的主观意见及设计经验),基于人的控制与决策模型、人的可靠性等人体基础科学范畴知识,通过语言描述、图形描述、数学建模、实物模拟、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制定评价人—机—环系统效率的途径、方法和标准,实现定性+定量评价的技术[27],包括评价人—机—环系统总体性能的途径及方法、人—机—环之间相互关系的评价标准等。本技术用于为实现人—机—环系统多方案评价和优选,提出最适宜舰员工作、生活的机器和环境条件而提供判断依据及实施途径。

人机工程仿真技术是指针对舰船人—机—环系统在总体设计阶段仿真、测试、试验和演示验证手段的不足,通过CAE技术或陆上实物模拟的方式,对已有或预设方案进行人—机—环系统的仿真与分析评价,解决因其性能指标滞后于检验而对产品设计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实现方案评估与优化的技术[28],包括虚拟人建模及运动控制仿真技术、人—机—环特征数据采集及建模技术、数字样船和环境建模技术、系统信息集成及管控技术、基于虚拟现实的人体运动扩展技术,以及人机工程仿真分析评估技术。本技术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较低的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完成对已有或预设方案人—机—环特征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推荐方案,从而为辅助完成人—机—环系统多方案评估和优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3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的研究现状

在舰船MMESE研究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较为成熟,并且有相关的标准指导舰船设计、试验及评价[29]。舰船MMESE的发展主要遵循“舰员人体基础特性研究”、“舰船MMESE总体设计应用”、“舰船人—机—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三者相互渗透,并随着装备的升级换代和作战使用需求的变化不断迭代优化的发展规律,开展舰船MMESE的整合分析及评价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HSI专业工程”实现舰船系统的最优化,如图1所示。

1)舰员人体基础特性研究。

1995年,美国针对“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计,对1 017名舰员进行测定(包括10项人体动、静态数据测量指标),提出了改进武器装备设计最新参数依据和指标的要求。2003~2009年,美国开发了Mr.vivid人体模型用于检验航空母舰三维设计操纵空间。该人体模型可以模拟站立、坐、蹲、爬等姿态,可伸展手臂操纵设备,关节可旋转并具弯曲自由度限制,主要用于辅助测量作业空间能否顺利进入,各种设备是否可达和便于操控[30]。2009年,德国Jena大学建立了基于体力、智力及情绪周期性波动节律(Physical Sensitive Intellectual,PSI)理论的简易虚拟舰员模型,旨在解释和描述舰员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以作为虚拟船桥测试工具[31]。

2)舰船MMESE总体设计应用。

使用与维修作为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是舰船MMESE关注的重要领域。在技战指标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产品的费效比、使用与维修问题。为了在总体设计阶段就能充分评估舰船后续过程中的问题,并尽可能提前暴露和解决,进而促进设计的改进,提出了利用计算机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开展设计方案验证和优化的解决方案[32]。

2005年,Dalpiaz等[33]采用CAD技术,结合人—机—环设计纲领性要求与导则,针对美海军干货弹药补给船进行了工效评估。2007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海空集成实验室的着陆和舰载适应性研究小组在F35战斗机项目中,利用全尺寸沉浸式投影系统、人体实时动作捕捉系统和力反馈装置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施,通过3D激光扫描仪快速捕捉和创建3D模型,综合考虑基地和舰船适用性、人机工程、维修性和可靠性等因素,完成了内部武器装载、紧急捕捉钩操作、联合发电装置维护、加油装置降落检查保护、发动机拆卸、升力风扇拆卸、捆绑装置操作、水上维护时的飞机尾翼操作、噪音控制、外部武器装载、飞机清洗、分布式孔径有效区检查等装备在使用、维修和技术保养等过程中的虚拟仿真模拟分析,其通过在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积极有效地改善了飞机设计,解决了多个核心领域的整合问题,为设计变更节省了7.5亿美元[34]。

3)舰船人—机—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

《军事系统、装备和设备的人机工程要求》与《军事系统、装备和设备的人机工程设计标准》是美军人机工程设计的总标准,其中详细叙述了各项设计的要求,包括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在武器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35]。另外,对于水面舰船和潜艇,也有专门的人—机—环标准和规范。我国有关舰船人—机—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军用视觉显示器的人机工程设计通用要求》和《舰船人机工程要求》等[36],其中针对设备的人机界面要求、舱室工作环境、居住环境要求[37]以及操作性、维修性、安全性要求等具体的工程问题进行了规定。

4)全面引入HSI专业工程学科。

根据美国海军研究咨询委员会(Naval Research Advisory Committee,NRAC)的统计,在一艘舰船的总保有费用(Total Ownership Cost,TOC)中,使用和保障费用占70%,而其中舰员及服务保障费用就占据了近60%[38]。美国海军成立了HSI办公室,对过去舰船设计中因忽略系统工程中由人员因素引起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HSI设计方法,在综合考虑人因工程、人力、人事、训练、居住性、舰员生存能力以及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等因素的基础上,力求在提高舰船性能的同时以最少的舰员来最有效地操纵舰船,从而在不影响作战效能的前提下减少舰员配置要求,降低全寿期费用[39]。

DDG-1000非首艘采用HSI设计方法的舰船,但HSI的功能和作用却在其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被美海军誉为HSI设计方法的“最佳实践应用案例”。DDG-1000首次将舰员(148人)作为关键的性能参数(Key Performance Parameter,KPP)融入到了早期的设计决策中,这就意味着与DDG-51ⅡA型舰船相比,DDG-1000这艘排水量比其重5 000多吨的舰艇将实现52.8%的减员率,同时还将实现比其更高、更复杂的性能要求。为了实现这一高难度的减员目标,DDG-1000以“零基础人员配备”概念为开端采用了HSI设计理念,并将其贯穿于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在具体的研制过程中,HSI设计遵循了一种各系统相互关联的重复性、螺旋型设计流程,始终围绕“以舰员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来实现148名舰员的优化配置。例如:分析和明确了舰员的数千个任务及相应的特征,并将其绘制成了任务线索活动表;将任务分析结果输入到了HSI任务数据库以供重复利用,包括各个任务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所需工具、优先权、重要性、持续时间、特征等信息;分析并对比了各个岗位每分钟的工作量以及嵌入自动化技术之后的工作量变化情况,以寻找减员的空间;利用舰员模型进一步细化舰员设计;利用工程设计模型(Engineering Design Model,EDM)和相关技术进行适用性测试,验证舰员编制规模和工作量等。基于HSI设计方法的应用,DDG-1000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性能提高、风险控制、费用降低、人员编制规模缩减等目标[40]。

4 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

舰船MMESE的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和逐步实现模型量化分析的态势,注重人体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41],并广泛应用于舰船总体研制全过程。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模型化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的不足,我国舰船MMESE目前仍处于分散和孤立研究的阶段。在分别满足舰船人、机、环境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在总体上进行集成优化设计,从系统的高度来考虑人—机—环的关系问题,使舰船这个巨系统最优化,在我国舰船设计中尚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基于MMESE技术体系,将分别从人机协同设计、人环协同设计、人—机—环特征评价和人机工程仿真4个方面,对我国舰船MMESE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1)应用HSI设计方法开展舰船设计是当今舰船行业最为热门的技术。以“零基础人员配备”概念为开端,人机功能分配侧重于最大化机器的角色、最小化舰员的角色,在实现减员的同时提高系统性能,始终围绕“以舰员为中心”的核心设计思想[42]开展装备研制并优化人员编制方案,将成为舰船总体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2)传统的设计思想往往局限于经典工效学,着眼于人机界面、人机交互的优化设计,而忽略了舰船社会环境的特点:舰上人员编制复杂;舰员长期处住在密闭、狭窄、独立的空间中,远离家庭和陆地[43]。可通过引入美学设计方法[44],将船舶科学与设计艺术学融会贯通,追求舰船作战使用特征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满足舰员的情感需求[45],从而实现“从单纯的功能实现到注重用户的整体体验”设计理念的转变。

3)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客观判断舰船的物理、化学和运动环境对人的影响。采取新材料、新产品和特殊结构的形式来改善舰船舱室温度、湿度、空气品质,以及振动、噪声、电磁辐射、照明和色彩等微环境条件[25,46],或者根据舰员的耐受特征,在特定环境下提出新的管理手段以适应该环境的特点,将成为未来人环协同技术的研究重点。

4)结合生理参数测评、访谈法、观察法、量表调查法和仿真技术等手段,在主观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客观评价方法,并建立结合主、客观评价结果的舰船人—机—环特征评价标准[47-48]。在客观评价方法成熟以后,将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定量的人—机—环特征评价体系,进而牵引实现舰员作为一个有机和主体部分被设计于舰系统中[49]。由于充分考虑了人的能力和局限性对于舰船综合效能的影响,因此可以自上而下地优化人机功能分配,系统地开展舰员工作负荷量化分析评价和总体设计改进。

5)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CAE技术进行人—机—环特征评价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将利用立体眼睛、数据手套、全人体动作捕捉系统等VR工具实现人体运动的扩展[50],人机工程仿真将大量应用于舰船空间布局和作业环境中,以进行人体动作的接触可达性和视觉可达性检查以及姿态评估、生物力学分析等。可通过采集舰员生理尺寸、骨肌生物力学和认知功能等基础数据,构建数字人仿真推演平台,开展作业流程仿真,评估舰船人—机—环系统的综合效能,验证全舰人员编制是否能够保障作战使用效能和系统任务的充分发挥以及满足多任务剖面及工况的系统人力需求[51]。

5 结 语

“以人为本”和“减员增效”是现代舰船设计发展的主旋律。舰船作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单纯地依靠技术系统性能的提升来实现其整体性能的最优化和高绩效,实际上已到了瓶颈阶段。如何利用MMESE原理,实现从强调事后把关,到逐步转变为将人的因素设计特征提前介入到舰船总体设计全过程,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舰船MMESE设计原则,针对其特点、技术体系、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指导舰船总体集成优化、提高舰船综合效能、缩减人员编制、节省全寿期费用等,实现从“人适应机”到“人—机—环协同”舰船总体设计理念的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颜声远.武器装备人机工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尤子平.舰船人—机—环境系统工程[J].船舶工程,1989(1):4-13.

YOU Z P.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for ships[J].Ship Engineering,1989(1):4-13(in Chinese).

[3] 陈善广,姜国华,王春慧.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进展[J].载人航天,2015,21(2):95-105. CHEN S G,JIANG G H,WANG C H.Advancement in space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J].Manned Space⁃flight,2015,21(2):95-105(in Chinese).

[4] 李爽,田斌斌,徐青,等.水面舰船集成优化设计探讨[J].中国舰船研究,2013,8(2):1-5.

LI S,TIAN B B,XU Q,et al.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design of naval surface ships[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3,8(2):1-5(in Chi⁃nese).

[5] 金立.舰船人机系统行为分析与可靠性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06.

[6] 郑卫东,冯东辉.舰船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技术[J].舰船科学技术,2007,29(1):56-59.

ZHENG W D,FENG D H.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echnology of ship weapon equipments[J].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9(1):56-59(in Chi⁃nese).

[7] 张瑞萍,孙学川,张波.舰船环境对船员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2):149-151.

ZHANG R P,SUN X C,ZHANG B.Advance in re⁃search of effects of ship environment on seamen[J].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06,24(2):149-151(in Chinese).

[8] 刘权,龚三,周佳.舰船人机工程在舰船战斗力中的地位与作用[J].船舶,1999(4):44-47.

LIU Q,GONG S,ZHOU J.On the position and effect of man-machine engineering in the fighting capability of the naval ship[J].Ship&Boat,1999(4):44-47(in Chinese).

[9] 吴凤辉,熊治国,王涛,等.舰船人员编制的设置与控制[J].中国舰船研究,2014,9(5):15-19,32.

WU F H,XIONG Z G,WANG T,et al.Design and con⁃trol of manning for naval ships[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4,9(5):15-19,32(in Chinese).

[10] BOST B.Transforming coalition naval operations by utilizing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to reduce warship manning: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navy DDG-51 class warship reduced manning study[C]//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San Di⁃ego:Space and Naval Warfare Systems Center,2004:13.

[11] 余建星,顾鹏.海上干货补给技术[J].海洋技术,2005,24(3):105-110.

YU J X,GU P.The technique of solid cargo supplying on the sea[J].Ocean Technology,2005,24(3):105-110(in Chinese).

[12] 商振.大型船舶人—机—环工程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13] 林伟国,王立新.综合舰桥系统综述[J].船舶,2007(4):1-5.

LIN W G,WANG L X.Survey of the warship integrat⁃ed bridge system[J].Ship&Boat,2007(4):1-5(in Chinese).

[14] 罗兰,刘忠.未来舰艇指控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2003,31(5):43-46.

LUO L,LIU Z.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future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naval vessel[J].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2003,31(5):43-46(in Chi⁃nese).

[15] 国家技术监督局.核电厂控制室的设计:GB/T 13630-199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6] YAN S Y,ZHANG Z J,PENG M J,et al.A computerassisted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unigraphics[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Orlan⁃do,Florida:ICNE,2008.

[17] 布什.工效学基本原理、应用及技术[M].陈善广,周前祥,柳忠起,等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18] 宋靠华,陈观富.改善水面舰艇舱室空气品质的技术思考[J].上海造船,2008(4):64-68.

SONG K H,CHEN G F.A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ameliorating air quality in the cabins of surface na⁃val ships[J].Shanghai Shipbuilding,2008(4):64-68(in Chinese).

[19] 金雅婷,韩厚德,阚安康,等.船舶舱室环境下的动态热舒适性研究[C]//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239-243.

[20] 冯志敏,王颖.基于人机系统的船舶振动分析及其控制[J].中国航海,2003(2):70-75.

FENG Z M,WANG Y.Ship vibration analysis and control based on man-machine system[J].Navigation of China,2003(2):70-75(in Chinese).

[21] 梁振福.舰船舱室噪声环境现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C]//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六卷.厦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03:252-257.

[22] 褚新奇.船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1):1-2.

[23] 白继嵩.舰桥视觉环境人机工程设计及其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24] 胡晓芳,梁斌,汤皓泉.舰艇生活舱室色彩设计方法初探[J].中国舰船研究,2012,7(1):52-56.

HU X F,LIANG B,TANG H Q.Method for chromatic design in living quarters of ship[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2,7(1):52-56(in Chinese).

[25] 陈文战.舰船舱室环境工程技术综述[J].中国舰船研究,2012,7(4):83-87.

CHEN W Z.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ship's cabin[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2,7(4):83-87(in Chinese).

[26] 熊虎,卢晓平.驱逐舰与人因中晕动症相关性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17,12(1):32-37.

XIONG H,LU X P.Ang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destroyer seakeeping and motion sickness in human factors[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7,12(1):32-37(in Chinese).

[27] 茅云生,卢笑庆,马运义,等.潜艇内部人—机—环境系统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3):322-325.

MAO Y S,LU X Q,MA Y Y,et al.Multiple fuzzy syn⁃thetic judging method for inside submarine's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Engi⁃neering),2004,28(3):322-325(in Chinese).

[28] 黄金锋.基于数字样船的舰艇人机工程虚拟仿真技术研究[C]//2009年CAD/CAM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郑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9:163-169.

[29] 余昆.大型船舶驾驶室人机界面综合评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30] 吕波,赵建辉.国外舰船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最新进展[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0(3):35-38.

[31] BRÜGGEMANN U,STROHSCHNEIDER S.Nautical PSI-virtual nautical officers as test drivers in ship bridge design[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Human Modeling.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2009:355-364.

[32] 李佳.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船舶维修性验证系统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08,3(2):70-73. LI J.Research on the maintainability verification sys⁃tem of ship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08,3(2):70-73(in Chinese).

[33] DALPIAZ T M,MILLER G,MCQUILLAN D,et al. Conducting a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3-D comput⁃er modeling ship design review[C]//RINA,Royal In⁃stitution of Naval Architec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uman Factors in Ship Design,Safety and Oper⁃ation.London,United Kingdom:[s.n.],2005:57-64.

[34] 张玉梅,魏沁琪,曾俊.基于虚拟现实的舰船使用和维修性分析评价系统[J].中国舰船研究,2013,8(2):6-12.

ZHANG Y M,WEI Q Q,ZENG J.Evaluation of over⁃all warship oper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3,8(2):6-12(in Chinese).

[35] 曹瑞英,于喜海.两项美国“人—机—环”军用标准简介[J].航天标准化,2006(1):32-35.

CAO R Y,YU X H.Brief introduce about two Ameri⁃can"human-engineering-environment"army stan⁃dards[J].Aerospace Standardizition,2006(1):32-35(in Chinese).

[36] 刘权,龚三,周佳.国军标《舰船人机工程要求》的制订及内容介绍[J].舰船标准化与环境条件,1998(2):19-22.

[37] 秦鑫泉,江堃泉,龚三.水面舰艇居住性规范的制订[J].船舶工程,1989(6):31-33.

QIN X Q,WANG K Q,GONG S.On the drafting of "habitability 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naval ships"[J].Ship Engineering,1989(6):31-33(in Chinese).

[38] SPINDEL R C,CANNON-BOWERS S L J,COOPER D,et al.Optimized surface ship manning[R].Naval Research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Washington DC:Naval Research Advisory Committee,2000:19.

[39] LANDSBURG A C.The art of successfully applying 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J].Naval Engineers Jour⁃nal,2008,120(1):77-107.

[40] 王娜.美海军DDG 1000驱逐舰减员技术措施研究[J].舰船工程研究,2014(1):12-17.

[41] 沈兴华.航海医学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42] CHIPKEVICH M B,PETERSON A V.Reducing manpower for a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ship[R]. Md: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10:7-12.

[43] 胡志平.国外水面舰船舱室环境研究[J].船舶,2014(6):93-96.

HU Z P.Research of cabin environment for foreign surface warships[J].Ship&Boat,2014(6):93-96(in Chinese).

[44] 张玉梅,徐青,吴凤辉.舰船造型设计及其量化评价方法[J].中国舰船研究,2014,9(5):8-14.

ZHANG Y M,XU Q,WU F H.The method for top⁃side designs and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naval surface ships[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4,9(5):8-14(in Chinese).

[45] 徐海燕.基于工业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船舶造型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46] 吴绪清,沈俊良,肖存杰,等.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医学保障[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7] 金立,郝绍瑞,刘从军,等.舰船人机系统行为的模糊综合评判[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1):62-66.

JIN L,HAO S R,LIU C J,et al.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human-machine system action of naval ships[J].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2007,24(1):62-66(in Chinese).

[48] 闫洪囡.船舶居住舱室人—机—环境评价系统[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9] 侯政良,杨自春,初珠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人因安全性评估模型[J].船舶工程,2011,33(1):78-81.

HOU Z L,YANG Z C,CHU Z L.Human safety assess⁃ment of ships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J].Ship En⁃gineering,2011,33(1):78-81(in Chinese).

[50] 张玉梅,苏兴华.VR2.0时代已悄然来临[J].CAD/ 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9):33-36.

[51] HAGAN J.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 and crew de⁃sign process development in the Zumwalt destroyer program:a case study in the importance of wide col⁃laboration[R].Bath Iron Works,Special Report 306,2011:6-20.

A review of warship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ZHANG Yumei
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Wuhan 430064,China

Warship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MMESE)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verall design,and its design principl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safety,efficiency,comfort and pleasure.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MESE are summarized.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is extremely terrible on long voyages.High level collaboration is required due to the complex task system and large manpower demand.Owing to the dense computer interface information,the mental cognitive burden on the crew is heavy.The MMESE technology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man-machine coordinated, man-environment coordinated,the evaluation of man-machine-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rgonomic simulation.Based on the MMESE development venation in this paper,the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es are expounded.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can be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researching the basic hum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w,applying this to the warship's overall design,and formulating relevant ergonomic standards and norms.Next,Human System Integration(HSI)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was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ly into the marines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ptimal system.On this basis,we comple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All these studies and results have some reference meaning for guiding the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warships as a whole,downsizing the manpower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warship;Man-Machine-EnvironmentSystem Engineering(MMESE);man-machine engineering;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ergonomics;technology system

U662.2

A

10.3969/j.issn.1673-3185.2017.02.0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755.TJ.20170313.1612.028.html

张玉梅.舰船人—机—环系统工程研究综述[J].中国舰船研究,2017,12(2):41-48. ZHANG Y M.A review of warship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J].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7,12(2):41-48.

2016-08-26 < class="emphasis_bold"> 网络出版时间:

时间:2017-3-13 16:12

国家部委基金资助项目

张玉梅(通信作者),女,1981年生,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舰船人—机—环协同技术。

E-mail:zhangyumei821202@sina.com

期刊网址:www.ship-research.com

猜你喜欢

舰员舰船系统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杀频发,200多舰员搬离美国航母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