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以J市B区为例

2016-12-31文/孙

财会学习 2016年11期

文/孙 伟



县级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以J市B区为例

文/孙伟

摘要:县级统计局处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最前端,也是整个体系的入口。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县级调查单位增加变动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分析了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的主要困难,其次就B区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县级调查单位增加变动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级统计局;增减变动工作;强化建议

一、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的主要困难

(一)报批材料收集难

企业在申报成为联网直报单位后,需要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定期报送报表,这样客观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并且统计更多服务于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企业则更着重采集和分析财务等微观数据,所以企业对主动申报成为联网直报单位的情况鲜有发生。大部分申报工作均是由街道或社区根据某些线索,主动联系企业后取得的,有些企业甚至需要街道或村居统计员反复上门做工作后才能收集完整。

(二)提升报批资料质量难

基层统计机构由于自身规模限制,在工作分工上往往出现一人身兼数种统计任务的情况。特别是在街镇一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往往因工作应付不过来而顾此失彼,一拿到收集到的材料就慌慌忙忙往上报,缺乏规范的质量管理流转程序。

(三)审批时限遵守难

年度申报工作的时限一般是在靠近年底的月份,这一时期也正好是企业年终业务繁忙的期间,往往企业负责人出差在外地,这给统计人员造成工作联系和收集材料方面的困难,以至于无法及时联系企业而被迫延后申报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B区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两个“一致”框定工作标准

一直以来,制度标准是B区做好调查对象增减变化的依据和申报标准。B区严格履行申报制度,有序推动全区新增单位申报工作的开展,并以两个“一致”确保工作标准执行到位。

一是业务标准与考核要求一致。在区级层面,以考核要求为蓝本,落实参与审批流程各相关科室的考核责任,定责定岗,工作成果与考核内容相衔接,促进调查单位审批流程标准化。在街道层面形成专业人员与名录人员相衔接,确保申报单位名录信息及时更新,符合入库要求。在街道与区级之间,要求街道专业人员与局专业相衔接,确保申报单位资料齐全、有效,符合制度规定;在区级层面形成名录与专业科室衔接,确保申报单位资料符合专业规定,以上流程环环相扣,在区级层面,专业与名录配合,对材料轮番核对,防止材料缺漏、错位、失效等情况,有效提高通过率。

二是工作导向与会议精神一致。以市局各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落实会议精神为重点,组织开展全年各阶段名录申报工作。通过重点阶段任务变换,主动调整阶段性工作标准,将新增单位更新工作与四上单位查找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调查单位的育成和储备能力。比如,年初以名录差错修正,减少基本单位差错为重点,对照查改要求定标准,同时兼具单位查漏补缺工作;二季度以更新名录单位为工作重点,以更新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同时兼具查找储备准四上单位工作;三季度以更新维护工作为契机,重点找寻准四上单位,为年度单位审批做准备;四季度以发掘准四上单位为工作重点,以审批通过率为主要标准,同时兼具更新基本单位名录,修改名录差错工作。

(二)两个“到位”搭建工作网络

B区名录工作平台的搭建,是以经济普查工作网络为基础,不断完善,形成了纵横两个“到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名录工作及调查对象增减变化的申报管理水平。

一是区、街、村三级纵向管理到位。以查找核实单位,提供单位审批材料为主要任务,健全覆盖全区各街道园区的工作网络,畅通工作渠道,对上下之间做到无缝衔接,沟通顺畅,对核查工作做到“村村有人管,户户有人核”,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调查对象。比如,B区下属一些街道,利用已经成形的社区管理网格,网格管理人员兼职起到联络企业、服务企业、帮助申报的作用,是工作渠道源头的生力军。

二是名录与专业横向业务管理到位。以深化审批工作,规范名录管理为主要任务,完善B区统计局内部各专业科室的联动管理机制,对上下之间做到市、区、街三级专业人员衔接顺畅,对审核工作做到“科科有人审,步步有人批”,确保各项审核能够落实到调查单位审批的各环节。

(三)三个“提升”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提升合作沟通意识。B区在规范执行单位审批程序的同时,以工作网络为载体,建立科室之间,区街之间的合作机制,对各个审批环节上出现的问题都能够有科室迅速回应和解决,做到上下沟通顺畅,专业衔接无缝,补救措施及时,确保不因审批手续和流程问题而损失任何一家宝贵的四上单位。

二是提升质量控制意识。B区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加深街道统计科长和各级名录人员的质量意识,并且着重对每年审批工作的新变化和时间节点、报送流程和方式等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同时,对街道申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急不躁,耐心细致的说明情况,解决问题,既将审批质量控制在流程源头,又积极化解基层工作的压力。

三是提升找寻四上单位培育意识。B区在单位找寻和培育上不断突破,一方面通过专业科室调研提供新增单位线索,另一方面通过其他政府部门,如税务等有关行政信息共享获取找寻新增单位的线索。此外,对未达四上标准退出的四上单位坚持定期监测,对税额达到一定标准的非四上单位,由专业科室和街道重点监测,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报入库。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县级调查单位增加变动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突出依法治统

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是整个联网直报统计体系的源头,贯彻的是“先有库,再有数”的理念,统计人员能否正确认识该项工作基础性和重要性,广大统计对象能否依法配合申报,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客观和真实。统计法规是统计工作的权力依据,依法统计是法律赋予统计工作的有力武器,将统计宣传和依法统计紧密结合,以统计宣传为“面”,以依法治统为“点”,点面结合,积极推进联网直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有序开展。一是通过各地区普法宣传,引导企业积极配合申报,努力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也为今后的统计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二是依法依规进行统计执法活动,强化基层统计干部法律意识,树立统计法律威严,严防虚报多报,更要防止漏报少报,依法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强化协调配合,规范工作机制要确保调查单位申报材料的质量,提高县级申报工作的绩效,就需要县级统计统计系统内各部门间的有序配合。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将各专业科室在申报各环节中的的具体工作要求和职责明确列出并责任到人;二是有序组织各专业科室在平时非申报时期,积极开展准四上单位的核实,做好对四上单位申报工作的预测预警,做到心中有数,为正式申报阶段有序推进有关工作做好准备。

(三)加强名录维护,拓展工作渠道

统计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与联网直报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调查单位来自于基本单位名录库,名录维护工作是统计工作基础的基础;而名录库维护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调查单位申报提供信息和线索,因此调查单位申报赋予名录库维护工作一项重要意义。因此,这两项查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夯实统计数据的基础,有利于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一是加强名录维护的更新力度,严格管理,规范流程,梳理县域基本单位的数量和分布,建立对地区单位整体变动情况的监测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准四上单位的监测跟踪机制,与各政府经济部门建立单位信息收集渠道,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前瞻性。

四、结语

总之,县级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地区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得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业内人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善于发现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有效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地方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城市社区流动儿童的社会工作研究——以北京市南磨房乡B社区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王艳红.盘点近五年盘锦“一套表”调查单位增减变动情况[J].辽宁经济统计,2015(07).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综合抽样调查队)

上接(第228页)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一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为了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机构等内部监督部门的职能力量,应该赋予其相应的、独立的权限,要加大公路建设的监管力度、深度,有必要的可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及工程招标投标过程进行深入地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全程跟进工程建设的资金用途,确保项目的合规合法性、施工的质量安全性,杜绝规避或虚假招标、贪污或私自挪用公款等不提倡行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检查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整改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资金安全;二是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透明化的操作,积极推行政务活动、工作标准及具体流程公开化,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等外部监督。各级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及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将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与领导政绩挂钩,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实施

通过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对下设14个内设机构、17个局直属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指导8个县区交通运输局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形成以权力制衡为重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更有效地管控单位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编制一套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内部控制手册,形成以“以人为本、团结进取、诚信高效、创新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理念,从而构建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内部控制规范,有效解决原先管理制度中不完整、弱化等问题,进一步界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办事流程的原则,为使得职能调整后的大交通体系业务运行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之后要求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手册相关内部控制规范来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其行为,从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同时要全面梳理与资金管控密切相关的重点业务的关键岗位的职责及流程控制节点,加大规范业务流程及职责分工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制衡与监督机制,明确流程上的关键流程点,并将控制措施嵌于每个业务流程中,着力把控风险关口,促进内部管理的风险防范以及资金安全的保障能力。还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考评体系并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单位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严格奖惩兑现,对执行内控制度成效显著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如提拔优秀人才,提高其福利等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对给单位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如公开警示、降级或罚款等有效手段,使其认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全面落实到位,有效地控制交通运输业的廉政风险,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工作效率及成效。

[1]周小红.交通运输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J].财会通讯,2015(05):124-125.

[2]宋娜.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新经济,2015,07:88.

(作者单位:魏伟 刘瑞静 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周慧艳 秦皇岛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