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国库部门的风险管理

2016-12-31文/方

财会学习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风险应对风险管理

文/方 芸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国库部门的风险管理

文/方芸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正在执行的财政资金支付制度,相对于以前的国库资金分散支付,集中支付制度更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更高的支付效率。但是,这一制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本文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涵出发,结合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其实施过程中已经展现的或者潜在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使这一制度更加完善,能为我国的财政资金的支付作出更大贡献,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关键词:国库集中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得它已经不能满足高效率的需要,为此我国学者借鉴了在外国普遍存在集中支付制度,学习和借鉴外国这个制度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之上,先在部分地区进行尝试,进而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逐渐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问题,如何对风险进行控制、减少漏洞和损失是需要投入更大精力来探讨的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建立解决方案机制,对潜在风险做好防范。

一、国库集中制度及其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组成之一,是市场经济发展和计算机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内涵主要是,改变原来的预算单位在银行单独建立账户的模式,由国库中心在银行建立一个“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资金放入这个账户,当单位和部门有预算时,需要提出用款申请,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对其审核,符合标准之后再由支付专户拨款。另外,专一账户为每个预算单位设立支出账户,记录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金的浪费,有效防止了资金的挪用,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实施这种制度的前提,需要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支撑,在支付款项时,要先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后,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给一级单位,然后一级单位再按照预算层层下拨到基层,基层单位根据需要购买商品和劳务。从支付程序中可以看出,国库集中支付比较简单和快捷,减少了资金的重复往来,减少了资金流失,也便于机构和部门对预算单位的审核,提高了财政资金的透明度。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风险分析

财政资金的集中支付存在诸多潜在问题,对集中制度的安全实施造成了一定威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风险分析:

(一)管理监督不足的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是从分散支付转换而来,对这一支付方式缺乏透彻的认识,因此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有效的管理需要以规范条理的制度为依据,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但是制度中存在着漏洞,在申请、审核、支付、监督等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善的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这一支付方式起步较晚,发展时期不长,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经验主要是通过是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发展经验而来,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弥补漏洞,逐渐完善这一制度,使之更加健全有力度。

(二)信息系统风险

我国的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依托,利用网络建立起来的信息库,扩大了信息量,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支付速度,也便于对预算单位进行审核和监督。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增加安全隐患,这一风险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和有关机构必须制定有效办法预防风险。

一是财政支付信息系统的风险。集中支付的全过程都是在GFMIS系统中完成的,是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员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行审核、支付等流程,极其快捷和便利,但是如果遇到黑客、病毒、网络攻击等等人为或非人为的不可预测的打击时,整个系统就会瘫痪,造成数据丢失。二是网络自身的弊端。由于所有的资金支付过程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客户资料就有泄漏的风险。三是银行清算系统与财政国库部门的信息共享。一项完整的支付过程需要银行和政府财政合力完成,而信息在输入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给财政支付带来风险。

(三)集中支付操作风险

集中支付所涉及的环节较多较复杂,因此需要的操作业务人员较多,又基于操作员的素质业务技能有差,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造成资金损失。操作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三个,一是支付凭证的风险,这个风险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识别凭证的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资金的管理风险,资金的使用单位在银行分账户中的操作可能存在漏洞,因为对于零余额这一制度,预算单位在银行的剩余资金既可以转账也可以提现,在这方面没有并明确的要求。三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有些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操作,自我约束力较差,缺乏责任意识。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风险应对对策

(一)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正如上文中所写,管理不善是由于制度不完善,因此应当基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对制度进行完善,在制度深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力度,使这一制度实现大的跨越,更好的为集中支付服务。这一制度中应包含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尚未发生的风险,要善于发现,做好防范工作,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进一步发展,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风险发生之后要从中找出问题所在,找到源头并制定可行性策略及时解决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风险的再次发生。

监管到位才能保障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制定相配套的监督制度。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涵盖了多个部门,所以针对不同的部门要分别制定监督制度。对于预算单位,加强对资金申请的审核,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加强对银行尤其是代理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对预算单位在银行的分账户进行审核,定期对银行的财政进行清算,并审查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二)建立安全的现代信息系统

一个安全、有保障的信息系统是储存信息的前提,数据的安全对于财政支付的运行至关重要,当前的数据信息系统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要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改善,保证信息的安全。首先,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及时排除可能的隐患,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保管,提高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其次,给网络建立防护系统,避免病毒、黑客的侵入,并要及时更新,使系统本身能够保障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信息系统中储存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要实现这些信息的共享,在政府机构和银行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机制,提高信息对称和透明度,这样以来不同部门也可以互相监督,共同防范风险,另外,可以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判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后,国家要培养一批信息系统技术性人才,人才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命脉,因此优秀的人才才能为这一制度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保障数据的安全。

(三)加强集中支付人员的综合能力

操作问题的出现多数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欠缺或道德问题产生的,因此要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奖惩机制,及时发现与岗位不匹配的人员,选拔优秀、合适的人员在相关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从领导层的管理者到基层的员工要进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丰富知识储备。培训工作还应包括道德教育方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另外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给员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四、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财政资金拨付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在不断的使用中已逐渐发挥出了优势,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呈现出逐渐适应的趋势,在关注其优势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伴随的风险。针对目前这一制度在法律、信息系统、资金支付、人员操作方面的风险,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使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它的价值,更好的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柯婉贞.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2]王铭.浅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13(32).

[3]王延兵.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9).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财政局)

上接(第80页)

(二)落实完善企业预算部们各部门之间的反馈危机。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部框架里,做到全人员、全部门共同协作,梳畅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预算模式后下发到各部门,再根据他们执行的情况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上级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救,以确保预算目标准确,促使企业能灵活及时的根据自身的处境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三)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选择适合自己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阶段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即稳定期和衰退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同,企业正确预测自己当前的战略指标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处在发展的过渡时期,选择适合自己的全面预算模式,合理及时的转变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发展各时期对应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有:(1)以销售为起点的销售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这类模式适应的企业属于成长阶段,注重的是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高低;加大成长步伐的企业。(2)以利润为起点的利润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这类模式适应的企业属 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成长速度最快时期;(3)以目标成本为起点的成本控制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使用这类模式的企业属于:市场处于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企业求稳,着力降低成本,实行成本扩张战略,以求获得市场占有率;(4)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使用这类模式的企业属于:处于衰退期,财务方面出现困难或需要资金回收。企业明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构建相对应的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四)明确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不合理的预算目标确定将影响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终导致预算执行过程的不可控制性和预算效果评估的不准确和不公平。企业建立明确的预算目标,不仅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还有利于提高全面预算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服务力度,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让企业发展战略在良好的环境下得以完成。

(五)改进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早在上个世纪我国企业已经使用了一定的预算方法,但是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传统的预算方法和技术必须进行改进。目前很多西方国家使用的先进方法和我国自己研究的方法技术都得到推广和使用,比如: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概率预算法等,先进的预算方法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客观、科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保证了企业战略的实施和目标实现。

[1]刘俊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江文毅.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爱迪思,赵睿,等.企业生命周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霍丁格包尔文(苏州)电子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应对风险管理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应对研究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探讨
浅析中储粮内部控制风险
期间费用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