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区域众创建设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以科教之城武汉为例

2016-12-31许汝俊

当代经济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众创十三五创客

■许汝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十三五”时期区域众创建设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以科教之城武汉为例

■许汝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自2015年以来,众创空间在各地兴起,“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规划,指导各地区逐步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的区域众创建设模式。文章在分析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类型基础上,通过各众创空间示范试点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并结合武汉市发展特点构建武汉市区域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为全面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十三五”规划;区域众创空间;发展模式;武汉市;创新创业要素

一、引言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反复提及创新创业,同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3年3月,“众创空间”一词正式进入国务院政策文件,在2015年中旬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之后,又访问中关村创业大街,国家两大主要人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频频提醒大家,中国政府对众创空间建设重视到何种程度。2016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并拟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第7章也明确了未来5年“双创”战略的重要性及相关工作部署,为各地实行众创发展提供指导。而在国外并没有“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在国外已有10多年的历史,发展也较为成熟,并对其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创客空间”在国外有很多表达方式:markerspace、hacker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等等,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们提供开放的物理空间和原型的加工设备,以及与组织相关联的聚会和工作坊,从而促进知识的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使之产品化,全球知名的创客空间较多,如:Metalab、FabLab、Trendlines、TechShop等等,但是目前来说美国的TechStars、Y-Combinator和Wework以及英国的Regus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端。相较于传统的科技孵化器而言,我们提出的众创概念更多的是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即更加注重投融资对接、财务法律咨询、创业指导等多元化创业服务的不断完善,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创新创业,强调人人创新创业[1]。

作为一种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是国家乃至各地方未来逐步探索及研究的重点,当然,各地也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并相继出台地方政策以顺应众创空间发展趋势,也取得相应成效。作为科教之城的武汉,如何通过众创空间建设在提高科技对武汉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同时还能有力地推动武汉市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助力武汉创新型城市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二、典型“众创空间”发展模式

(一)“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类型比较

“众创空间”新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国内的众创实践从2015年开始就已有所探寻,但均未上升到政策层面,时下国家将众创空间建设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体现了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创业驱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愿景。目前从我国整体众创发展来看,深圳、北京、天津、上海运用众创发展模式处于领跑水平,随着我国各地区纷纷响应众创空间建设,各式各样的众创空间建设模式也逐渐显现,并根据各地特点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元素在众创氛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各地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其发展模式一般可分为专业服务型、活动集聚型、投资驱动型、媒体依托型、地产思维型、培训辅导型及垂直产业型7大主流类型[3]。

1.专业服务型

专业服务型又名企业平台型,致力于打造由各行业的领军企业以产业资源、技术资源及资金资源带动初创企业实现本行业内技术创新的新模式,一方面,初创企业不会因资金短缺、技术咨询缺乏等因素而停止创新步伐,能够做到“专心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依托的大型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行业内的创新动向,为自身发展提供方向。这种类型较为典型的是腾讯众创空间、微软创投加速器、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等。

2.活动集聚型

活动聚合性又名创客孵化型,这种模式的众创空间可以算比较简单的类型,除了正常的创业空间(硬件设备、技术指导及各类管理服务)以外,其强调的是创新创业中经验的分享、教训的汲取,而这些都会以定期举办的创客或创业活动交流来实现,且大多以地域为标志,达到跨界合作、广泛交流的目的。此种类型较为典型的是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及美国的Y-Combinator等。

3.投资驱动型

投资驱动型又名共享空间型,此种模式是以共享开放式的办公空间,且与相关投资机构形成较好的资金对接平台为特色的发展类型,该类型针对较小的创业团队,虽然在他们初创阶段有较大资金需求,但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天使投资,为未来“走出去”提供一定支持。美国的Y-Combinator会通过前期的种子基金支持到最后的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对接来进行初创孵化,Wework也有类似于投资者对接活动,而国内代表车库咖啡、3W咖啡及北京科技寺等,也是涵盖此种众创形式的。

4.媒体依托型

媒体依托型又名媒体平台型,类似于专业服务型中的龙头企业,这里成为了企业媒体平台,他们所建立的模式强调以媒体强大的创业资讯、创业宣传经验及对相关创业企业的报道来带动投融资对接,为初创企业“造势”。这种模式的代表有36氪空间、创业邦及创投圈等。

5.地产基础型

地产基础型又名新型地产商型,主要依托房地产商商业地产空置提供的办公空间及办公设施的共享,甚至是移动办公模式来为初创企业提供众创平台,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还未成熟,仅小范围有所涉及,其科学性及众创专业性有待考证。在国外,最为典型是美国5年前成立的致力于联合办公租赁的Wework模式,而在国内的代表如家居办公SOHO 3Q、万科的优客工场,都是2015年4月、5月才刚刚问世,期待探寻出地产商型众创新模式。

6.培训辅导型

培训辅导型又名投资培训型,此种模式虽然在其他种类的众创类型上有所涉及,但这里的培训辅导型还是侧重于对高校资源的利用,比如大学生创业学期课程的设置、高校创客学院的建立等,通过这些创新创业办法将高校创业资源作为创新创业重要力量与社会对接,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校资源创新驱动发展。国内模式的代表有清华x-lab、北大创业训练营、亚杰会。此外,国外著名的Y-Combinator也是以其强大的创业辅导能力造就了其美国10大创业孵化器榜首地位,而TechStars也是以其严谨的分阶段学习计划及导师制而著称,可见创业辅导型效果之佳。

7.定向产业型

定向产业型又名产业链型,此种模式由政府牵头,致力打造产业基金与专业技术融合创新孵化,引导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地方特色产业进行定向孵化,充分聚集该产业链创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链创业氛围,并不断孵化新型业态,此种模式的典型例子如创客总部、中关村云基地、亦庄云基地及上海云基地等。

(二)“众创空间”示范试点城市发展现状

1.深圳

作为国内被规划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之一,深圳在发展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相关专业平台建立及政府引导扶持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及便利,使深圳能够迅速在“众创空间”建设中脱颖而出,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在深圳,创新元素一直是围绕整座城市的重点话题,而“创客”的概念虽然起源于国外,但在我国第一次出现便在深圳,创客的创意—研发—实现—商业化过程已经形成了当地的创新产业链,大多数创客创意均来源于电子、微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而深圳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就顺势为创客创意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4年11月,中科创客学院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参与建立的创客学院,整个学院就是一个专业的服务创客综合平台,通过为创客提供工作空间、先进研发设备、技术咨询及导师双向引导等专业服务帮助创客逐步将他们的创意创新演变为实际产品,与此同时,学院也通过此种方式为企业及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创业人才。2015年4月,“众创工场”在深圳诞生,与创客学院不同的是,它更加注重对草根创业者的支持及对创意产品商业化、促进相关成果产业化,通过提供硬件设备及软环境的众空间为创空间的资金等问题保驾护航,实现创意到创业的过程。仅创客学院及“众创工场”就已经使深圳在相关领域领跑于其他城市。

除了强大的产业背景及相关先进专业培训及服务平台的建立,当地政府在引导及扶持政策上的帮助也不容忽视。为了营造良好的“众创”氛围,政府会定期为创业者举办创客周,促进彼此创意碰撞与交流。在为创业者提供的“福利”方面,政府也实行客观创造及主观扶持,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或者称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便宜及便利的配套创业空间环境,对创业者的租房等实行一定的补贴政策,此外,政府根据创业的项目类型及人群类别实行差异扶持,对作为深圳主导产业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9大领域予以重点资金支持。对大学生实行了“援手计划”,主要是导师一对一帮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海外归国创业人群政府视具体情况实行三等创业差别资助(一等资助50万元,二等资助25万元,三等资助15万元),鼓励相关人员回国发展。与此同时,深圳当地政府会为中小微企业备案登记,对资助的使用及追踪予以控制。

2.北京

相较于深圳,北京也被视为“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地域,早在2015年中旬,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顺利揭牌,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创业服务集聚地的诞生,不仅拥有新兴的创业项目、创业创新人才,还包括创业专业服务机构,中关村实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及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6项政策已经在这里先行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将其推向全国作为示范。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组织召开了有关众创平台建设的推动会议,为10多家具有相关资质且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创新创业平台揭牌,授予“众创空间”称号,为这些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持证运营”提供了保障。一两个月后,随着相关众创概念的兴起,北京的几十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聚集起来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新创业服务,并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区域导师志愿服务团,为国内更多新兴众创服务机构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天津

作为京津冀发展的重要城市,天津市也逐渐掀起“众创”潮,2016年5月中旬,该市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省市范围内的众创扶持文件——《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贯彻国务院〔2015〕9号令,该政策规划了至2016年全市的众创平台数量目标、对本地及外地大学生的扶持政策变化和扶持程度变化,其中建立百家众创平台是该市明年的首要目标,且主要集中在高校众创与高新区众创平台数量的提升上,而对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规定也变化较大,资助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4]。

2015年上半年,天津高新区在国家相关政策带动下,也建立了该市的首个创客空间,相较于深圳较晚,但建立初始,就引起了市内很多大学生及年青创业者的兴趣,创新创业氛围日益高涨,该空间业余市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联系,为所有大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虽然创客空间在该市是首个,但相似的创业载体却已经存在(如创业咖啡)。与此同时,天津市政府也极其重视创业创新驱动力的延伸,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孵化器尤其是新型孵化器建设中来,在高新区建立了特色IV综合创新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各项创新创业元素的相互对接。此外,相应的财政优惠也相继提出,包括专业领军人才、海外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员创业的扶持。

4.上海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本土创业企业相较于深圳和北京寥寥无几,但上海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探索却时刻进行着,截至今日,上海的创新创业发展趋势迅猛,各种创业服务机构的日趋庞大为众创空间发展奠定了基础,日前,和北京市一样,上海市在相关部门组织下也开展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的专项会议,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以便融合众多创新创业要素,并发布了“创业浦江行动计划”,相关创新创业竞赛方案也正式出台,明确了众创空间建设的重点任务。

相较于深圳、天津等城市,上海可以算的上是更具国际化的都市,而在上海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集聚地因区域因素而各不相同,从整体来看创业机构还是存在着配套设施落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及政府政策支持不足等难题,如何将创新创业服务真正落实到创业机构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首个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的建立为上海众创空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及带动作用。围绕着创新创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海的“浦江创业计划”也正式拉开序幕,通过创新创业新兴平台建设、创业服务优化、创业培训机构设立、创业重点项目类型扶持、创业传媒评价等多项行动,致力于将该市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众创空间示范点。此外,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地之一,上海也予以筹备创业大赛,通过当下新媒体方式传播真实的创新创业草根人才故事,挖掘具有创新潜力的项目类型,并一定程度予以多元化创业扶持,将创新创业新理念推向全国。

三、武汉“众创空间”发展模式选择

借鉴以上示范试点城市的众创空间建设发展策略,武汉市可充分利用科教优势来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走“投资驱动+培训辅导+产业链”为主,“活动集聚+媒体依托”为辅型的发展模式,促进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向前。

(一)传统孵化器转型

其一,目前传统孵化器只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的硬环境,故须实现传统孵化器向新型孵化器转变,而且可以根据创新创业人群类别来完善各项硬件设施。其二,可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其三,遵循导师引导创业的原则,完善创业导师职责、精神及责任制度,强化创业辅导工作。其四,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及赛事,营造众创空间建设氛围,此外,强化个众创主体间交流也是孵化器创业文化要点。

(二)大学创业园革新

高校综合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应从创业与学业结合、创业项目选择及培育、降低创业风险3方面来进行高校创业园建设,首先,须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学科教育、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致力于创业课程建设(如创业学分的认定设计),并建立创业见习计划,将创与学相结合,提升众创空间建设在高校的合理性。其次,对在校大学生及教师等群体创业进行灵活的管理,创业项目选择及培育须因群体而制宜,打造适合大学师生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可建立创业园或创业社区,目前华中师范大学已在校内建立了首个大学生创业特区,旨在提高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特区聘请了40余位资深教师及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进行指导,且要求校内学生每年能够有1/5的人具有创业实践经验或者以创业来实现就业,今后该校也拟从项目选择可视化效果、通讯与物业的更多支持、实行国家化课程交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此方面很出众)、创业教师与管理者考察培训(全国高校创业辅导员计划)及创业导师投资制等方面不断创新,紧跟众创热潮。而湖北工业大学创业园作为湖北省成功创业示范点,也有其独特之处,该校2014年末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开园,占地2 530平米,可容纳50多个企业入驻,创业园区涵盖了艺术文化、绿色工业、互联网、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创业专业,该校也拟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为第二品牌。高校创业园区可主要针对创业大学生,且本着“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态度,通过项目型合作对已入园及未入园的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进行整合,此外,可推行典型的创业教学,即将社会校友企业家(引入校友资源)、专业教师及辅导员作为创业导师进行相关指导,在校内建立起艺术集市,将创新创业产品成果予以商业化及市场化,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有益于创新创业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最后,在校大学师生投入到高校的创新创业中来几乎不存在任何成本费用及压力,而且在校期间应尽量为创业师生提供创业机会,为其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并通过一定的风险补偿机制为其创新创业实施过程提供帮助[5]。

(三)强化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在众创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相关政策倾向将直接影响众创主体及载体的发展规模及质量,武汉市有必要结合自身优势建立因“城”适宜的发展模式,结合必要的引导及扶持政策强化模式建设[6]。

第一,带动主体众创。政府鼓励大学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海外人才进行创业,并为所有进入众创平台的创新创业人员提供场地补助,在创业过程中,教师的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可归于教师创业无偿使用,产生的收益大部分可直接归属于科研个人,政府可制定专项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基金引导计划、众创券等),比如2013年的“青桐计划”旨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融入科技孵化器中参与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青铜基金的对象可以规定倾向于具有初创及短期融资需求的科技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由市场化模式众创,政府每年可奖励优秀创业大学生,并支持休学创业,通过建立一批创业学院及高校创业实训基地,便于大学生创业见习,并对创业导师进行评估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在相关科技立项上给予政策倾斜。与此同时,初创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投资引导基金及风险投资补偿基金也可充分发挥其效,从贴息、投资补偿等角度对众创空间内创业企业予以大力扶持。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发行众创券以支持创客接收众创平台提供的服务,以此降低准入门槛。

第二,增强众创载体支持力度。目前众创空间的建设在武汉已初见成效,政府资金支持也逐步运用到众创实质性建设中来,武汉市需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对首次认定的众创空间给予更多奖励及补助(2015年12月武汉市众创空间认定标准已正式出炉)。政府也可建立众创信息沟通平台,促进各众创空间的互动与交流,每年对各众创平台进行评级,对平台内短期孵化成功的企业所属平台给予额外奖励。同时政府也需要通过奖励承办诸如创客周、创客竞赛等创业文化活动来提高众创参与度。

第三,完善众创生态环境。武汉市可引入“互联网+”技术进入众创空间的整体发展中来,鼓励科研人员开发具有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的APP软件客户端,通过网络为创客提供众创服务。同时,结合多元化传媒方式,创建电视节目(诸如武汉众创空间发展等)及报刊专栏进行宣传,并在众创建设中寻找创新创业之星、众创导师之星及众创空间之星等优秀众创建设对象,通过各种媒体元素予以报道表彰,此外,本着“宽容失败”的态度,对于已按申报书进行但仍然失败的案例我们也应予以报道,重在发扬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并鼓励更多人参与,为大众营造良好的众创空间建设生态系统[7-8]。

(四)风险投资方及大众积极响应

在众创空间的建设中,武汉创业投资机构及天使投资人即风险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创新创业中的投资驱动就在于此,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创投机构天使投资人融入初创企业融资需求中[9],此外,众创参与者社会大众,所以通过一定方式丰富投入资本的形式并不断创新迫在眉睫,相信作为“科教之城”的武汉市会充分利用好“科”与“教”两张名片,结合发展特点遵循创新创业元素及资源主体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武汉市区域众创的发展进程,使未来的就业及经济增长间呈现前所未有的互利局面。

[1]朱策.聚力打造众创空间助推创新城市升级[J].安徽科技,2015(5):10-12.

[2]安宇宏.众创空间[J].宏观经济管理,2015(4):85.

[3]赖晓南,等.特色化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99-100.

[4]曲明.天津财政为“众创空间”注入动力[J].中国财经报,2015(5):1.

[5]王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41-92.

[6]曹祎遐.众创空间中的政府坐标定位[J].解放日报,2015(5):1-2.

[7]刘佳薇,等.众创空间塑造创新创业新生态[J].中国经济报告,2015(9):75-77.

[8]戴春,倪良新.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与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77-80.

[9]黄彦菁,孙丽江.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1):49-52.

A Development Mode Construction Study of Regional Mass Innovation within the"13th Five-year Plan"Period——A Case Study of Wuhan

Xu Rujun
(Accounting School,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Since 2015,mass innovation spaces have been rising.The"13th Five-year"plan also explicitly proposed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guiding various regions to gradually construct their regional public modes adapting to their development.The articl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ype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mass innovation spaces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the model or pilot cities of mass innovation,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constructed a mass innovation space development mode of Wuhan.It aims at providing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strategy in Wuhan.

the"13th Five-Year"plan;regional mass innovation spaces;development mode;Wuhan;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061.5

A

1673-0461(2016)10-0061-05

10.13253/j.cnki.ddjjgl.2016.10.010

(责任编辑:张丹郁)

2016-05-2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60929.1415.010.html

时间:2016-9-29 14:15:51

许汝俊,男,湖北宜昌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经济、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众创十三五创客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