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紫砂壶《六方掇球》的艺术构成

2016-12-30董国庆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气韵宜兴紫砂壶

董国庆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浅论紫砂壶《六方掇球》的艺术构成

董国庆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六方掇球》的造型设计凸显着简洁明快的风格特色,由内而外渗透着浓郁的自然情结,在优雅的气韵间传递给人们一缕清新安定的心灵感受。六方掇球,泥质优良,壶面光,端握顺水皆佳。此壶型由掇球壶演变而来,由圆器改为六方器,以六方瓜瓣成型,上敛下展,简单中求变化,上下一气贯通,构思巧妙而制工细。

六方掇球;造型设计;紫砂泥

《六方掇球》

宜兴紫砂陶闻名世界,在浩瀚陶瓷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紫砂艺术瑰丽多彩、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紫砂壶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

根据茶史上记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当时茶具器型的发展受茶饮方式的制约。但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茶文化的焦点已经从品的方式转变到茶具的形式上来。紫砂壶的诞生,可以说是因时而生,然而紫砂壶能够风行数百年,最终与茶文化连为一体相辅相成,可以说是由紫砂的特性所决定的。紫砂盛行于陶都宜兴,脱胎于一般日用陶瓷。紫砂艺术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盛。明清时的发展,紫砂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其在结合茶文化的基础上,更是融合了诗词、书画、雕塑、篆刻等一系列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结缘,成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

紫砂艺术语言像流动的音乐,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相信若非怀揣一颗清净的心,绝对创作不出这样纯净无暇、天造一般的紫砂壶。江南神奇的紫砂壶流芳百世,它流芳的秘诀便是壶里浓浓的韵味,一把壶,一茗茶,带给人心无限的纯净与清静。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较为丰富,风格特色各具不同,或华丽雍容、或简洁明快、或气势磅礴、或优雅端庄,故而紫砂壶是一种颇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紫砂壶《六方掇球》的造型设计凸显着简洁明快的风格特色,由内而外渗透着浓郁的自然情结,在优雅的气韵间传递给人们一缕清新安定的心灵感受。六方掇球,泥质优良,壶面光,端握顺水皆佳。此壶型由掇球壶演变而来,由圆器改为六方器,以六方瓜瓣成型,上敛下展,简单中求变化,上下一气贯通,构思巧妙而制工细。

《六方掇球》紫砂壶砂质温润优良,做工精巧细致,造型高雅稳重,口盖任意转动均吻合严密,充分体现了陶艺的本质美。构造简洁,形制遵循传统,流露出古朴之美。壶身方圆相济,上下略扁,造型具有张力,以写实的手法提升了壶味,风韵俱佳。整壶身、嘴、盖、把、的等比例状态协调均衡,外轮廓线在结构上尤为平缓自然,其妙趣天成而返璞归真。六方掇球紫砂壶六方形三弯流、由下至上逐渐收敛变细,形成下大上小,这样的设计在倒水时使出水口压力增大,出水流畅,断流快。六方形耳把上的飞把,不仅使用上方便,而且为此壶增加了动感,带来了活力。

传统紫砂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作者辛勤的耕耘,紫砂花货的新潮迭起,亦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凭借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紫砂艺术的抽象、提炼与升华,选泥、构思、设计、创作等一系列的“艺术行为”,将思想的存在创作成现实存在的艺术精品的过程。

[1]《壶锦》 香港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985年版

猜你喜欢

气韵宜兴紫砂壶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