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理工学院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

2016-12-30赵亚亮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通识学期

赵亚亮

(贵州理工学院马列部 ,贵州 贵阳550003)

通识教育作为国内很多高校的共识,在培养学生完整人格,提升自我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把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系统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并且规定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理工科学生要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而文科类学生要学习自然科学类课程,并以强制的方式将这一规定确立下来。”贵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理工院校,在通识教育方面也做出了极大地努力,收到了不小的成效,在课程开设和学生学习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贵州理工学院成立三年来,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目前主要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的,本着老师自愿报名,学生凭兴趣进入清华大学教学平台系统选课的模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选课以老师的开设课程为前提,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以及开设课程没有达到教务处规定的开课标准,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还存在一些不足。现在首先把理工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建校之初,由于教务处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给2013级开设,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的2013级学生都按照开课要求学习了《大学语文》。《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部分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主要设计的内容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人文素养以及公文写作三部分构成。这对理工学院理工科学生来讲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们在高中阶段,由于过早文理分科,从高二开始普遍把文科学习当成了一种应付毕业的任务。忽视了文科教育的学习,导致了知识面过分狭窄,进入大学以后还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人良好相处,个别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然而由于种种行政的原因,《大学语文》在2013-2014第二学期被设置为选修课,直接导致制药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大学语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贵州理工学院开设选修课程总共53门(不包括某些因学生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的课程),涉及通识人文类教育的课程有:《哲学与人生》、《普通话培训》、《现代礼仪》、《服饰美学》、《影视理论及鉴赏》、《美术基础》、《影视欣赏》、《幸福心理学》、《心理学电影欣赏》、《贵州旅游地理》,共计10门,占总开课数目的将近1/5,也就是说4/5的课程都是理工类课程。这些通识人文类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哲学、艺术学、心理学三个大学科,大约有750学生选修。其中《普通话培训》选修学生有近200人,电影类课程也有203人。其他科目的人数则偏少。选修《普通话培训》这门课的学生主要是各个学院职业教育方向的,因为他们将来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教师职业,这需要一个教师资格证,而普通话证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首要条件,因此有许多学生选修。电影类课程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作为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一代,电影这种艺术门类以相对直观轻松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寓教于乐,作为繁重学业的调剂,许多学生乐意选修这种相对轻松、容易拿学分的课程。然而在这10门课程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除了《哲学与人生》外,几乎没有。这说明,我们在选修课的设置上,以及学生的选修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上学期大部分学院必修的《大学语文》,这学期已经消失了;笔者开设的《四书选读》也因为到不到班级开设人数的要求而被迫取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贵州理工学院开设选修课程总共48门(不包括某些因学生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的课程),涉及通识人文类教育的课程有:《普通话培训》、《四书选读》、《大学语文》、《现代礼仪》、《中国旅游文化博览》、《书法常识及基本训练》、《中国诗歌艺术》、《影视理论及鉴赏》、《影视欣赏》、《电影赏析》、《心理学基础》,共计11门。这些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文学、艺术、心理学等学科,共计约800人选修。其中毫无争议电影类课程最受学生欢迎,共250个学生选修。《普通话培训》、《书法常识及基本训练》、《心理学基础》这三门课程各有100个学生选修。这学期由于省教育厅下文件要求在大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传统课程开设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笔者开设的《四书选读》、《中国诗歌艺术》也受到学生欢迎,许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的苦恼。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贵州理工学院开设选修课程总共102门(不包括某些因学生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的课程),涉及通识人文类教育的课程有:《休闲学》、《四书选读》、《普通话培训》、《贵州民族民俗文化》、《现代礼仪》、《时尚色彩搭配》、《中国旅游文化博览》、《书法常识及基本训练》、《中国诗歌艺术》、《中国女性文化》、《实用公文写作》、《茶与人生》、《汉语与中国文化》、《社会心理学》、《中外旅游景观欣赏》,共计15门,占开课总门数的将近1/7,大约有1300名学生选,选修《普通话培训》这门课的学生约有350名。另外学校利用尔雅网络课程设置了《国学智慧》、《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两门通识人文类课程,约有100名学生选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通识人文类教育的课程主要涉及文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学科,课程门类五花八门,然而有些课程内容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不能提供有效的通识人文素养教育。同时很多学生存在着为修学分而选课的功利目的,逃课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贵州理工学院开设选修课程总共110门(不包括某些因学生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的课程),涉及通识人文类教育的课程有:《心理学》、《普通话培训》、《贵州民族民俗文化》、《大学语文》、《时尚色彩搭配》、《中国旅游文化博览》、《中国诗歌艺术》、《汉语与中国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批判性思维》、《魏晋风骨品论》、《美术与欣赏》共计13门,占开课总门数的1/8,大约有1300名学生选修。其中《普通话培训》有300名学生选修。比较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贵州理工学院开设通识人文类教育的门数并没有显著增加,而且课程的变动性比较强,开设课程缺乏稳定性和系统性。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贵州理工学院开设选修课程总共122门(不包括某些因学生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的课程),涉及通识人文类教育的课程有:《普通话培训》、《魏晋风骨品论》、《汉语与中国文化》、《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历史与文化》、《现代礼仪》、《设计色彩》、《民间美术欣赏》共计8门课程,占开课总门数的1/15,800名学生选修,其中《普通话培训》有150名学生选修。我们发现通识人文教育的课程门数相比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减少了5门。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学校逐步规范了选修课的师资资质和学科背景,同时由于选修课开课时间在晚上,一些老师放弃了开设选修课的计划。考虑到贵州理工学院有9000名左右的学生,我们开设通识人文类选修课程的门数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贵州理工学院成立刚刚三年,学校定位以理工科为主,人文社科师资严重不足,然而对一个成熟的大学来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高质量的通识人文类课程以提升自己的素养。通过罗列三年来贵州理工学院通识人文类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开设门数偏少,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识人文类选修课从最初的占总选修门数的1/5下降到1/15,而且是在从最初的3000名学生到现在的9000名学生。这样的开课数目根本不能满足教务处规定的理工科学生选修一定的人文社科课程的需求。

第二,课程设置稳定性不强,存在着因人设置课程的情况。由于是新学校,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人文社科类师资相对紧张,开设选修课多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知识储备,同时也和教师个人的教学任务多少存在着关系。人文社科类课程还由一些行政老师开设,这一部分老师的行政工作任务相对较重,开课情况也是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

第三,学生对选修课存在着很大误区,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知识有限,在选课的过程中存在着盲从心理,选课后认为选修课就是想学就学,不想学了就放松,甚至逃课现象。从而导致选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笔者从2013年9月开始,已经从事通识类人文社科课程的教育,一个感触就是贵州理工学院的学生需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当前高中应试教育体制决定了我们的生源是严重偏科的,大学需要补上这一课,否则等他们走向了社会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现在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显然是当前这种院系专业设置不能满足的。笔者通过和相关人文社科专业的同事交谈,认为在当前师资太充分的情况下,应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以一到两门通识人文类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限选课),从而集中力量培养师资,进而形成具有理工特色的精品课程。中山大学致力于博雅通识教育的甘阳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和北京大学法学院著名教授苏力认为:“通识教育的根本,是要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最基本的全校本科必修课,而不在于有无数的选修课。”

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必修课,36个课时,放在大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从师资、教室、学生一学期课程门数等角度考虑,不同院系可以错开时间)。贵州理工学院一届3000学生,以100人为一个大班,一学期15个大班,理工学院现有的师资完全能够胜任。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的理由主要有: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知识面比较广,作为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时候有个标尺。第二,要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源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去伪存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但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继承,从而让学生建立一种民族自信心。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师资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是文史哲专业毕业的老师均能够胜任,当前贵州理工学院人文社科专业的老师都存在着无课可上或者课时不够,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达不到对一定的课时数要求的标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师资培训部门,应该通盘考虑现有人文社科专业老师的困难和需求,也更是为了理工学院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出台有效合理的政策。第四,这也是响应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大学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这有助于繁荣贵州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提升办学质量。

在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之外,人文社科专业的老师可以开设一到两门通识人文类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发挥开课老师的专业特长,教学相长。

[1]李会春.通识教育的意义:一个话语分析的视角[J].高等教育月刊,2015,(9):12-19.

[2]甘阳,陈来,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3.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通识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简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