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赵氏孤儿》的民族悲剧体现

2016-12-29宁镜权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赵氏孤儿元杂剧悲剧

宁镜权

【摘 要】《赵氏孤儿》作为富含民族色彩的悲剧,具有历史典型性和伦理道德批判性。全剧由个人悲剧上升到民族悲剧,这部“来自东方之神”的作品应当引人深思。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元杂剧

鲁迅先生曾定义悲剧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赵氏孤儿》讲了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扩大,一直遭赵氏轻视和排挤的将军屠岸贾,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赵氏孤儿》是典型的民族历史悲剧,是对伦理道德的评判剧。1912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就对《赵氏孤儿》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他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一、赵氏孤儿的个人悲剧

(一)赵氏孤儿“背负”着多条人命,他的命是多条人命换来的

文章首先展现的是赵氏孤儿下生时便沾染着血光。赵氏孤儿是遗腹子,由于父辈、祖父辈的恩怨,他受到牵连。整一个赵氏大家族无辜三百丁残忍被杀,他在血光中诞生,其命运由此揭开,血光之灾拘囿其一生。公孙杵臼道其为“妨爷娘的小业种”。

其逃生时韩厥将军自刎保其命。赵氏孤儿的母亲被屠岸贾拘禁在府中,派韩厥看守“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在如此严闭的把守中,赵氏孤儿逃出府谈何容易?程婴将他放在药箱里必然躲不过韩厥将军的检查,程婴的“知恩报恩”使韩厥发出“怎能做这勾当”的感慨,拔刀相助放生,而后自刎。

屠岸贾为取其性命不惜杀害全城婴儿。赵氏孤儿被放走后,屠岸贾“兽性大发”,下令将全城婴儿召集,找不出赵氏孤儿就全部杀死。全城婴儿的命抵赵氏孤儿一人的命,可见其负债累累。

程婴舍亲生骨肉赌赵氏孤儿的命。程婴有个和赵氏孤儿年纪相符的男婴,为了让赵氏孤儿活命,他将自己的儿子交出顶替赵氏孤儿并眼睁睁看他被剁成三段。赵氏孤儿存活,程婴儿子代替他被杀。

“老宰辅”双簧表演搭性命。公孙杵臼与程婴导演了一出戏,让程婴告发他藏匿赵氏孤儿,让屠岸贾带领人去查,上演苦肉计。这出戏不止葬送了“假赵氏孤儿”的性命,也将公孙杵臼送上了刀口,他抢地而死。

(二)古人的宿命论,将赵氏孤儿推上了历史舞台

生来为复仇的宿命。赵朔临死前将其遗腹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并嘱托其母让他长大后“雪冤报仇”。于是其下生便被安排成了报仇的一生,任何事都要为此服务,无选择可言。“赵氏孤儿”一名也昭示这一点,赵家的遗孤。

“屠成”、“程勃”的双重悲哀。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死后便成了程婴的儿子,屠岸贾的义子。双重身份使他文武双全、如鱼得水。只是他并不清楚自己身份,对屠岸贾尽忠尽孝、对程婴孝顺尊敬。肩负着重大使命“潜藏”屠府,只为有朝一日报家仇;程婴对其有爱有恨,一步步引导其入“正道”,不仅为家族报仇,也为让自己的儿子死得有价值。

实为国君的一枚棋子。赵氏孤儿单纯目的是报仇,与主公道后得到其的许可,便慷慨地去报仇,其实这不过是晋灵公为除掉心患屠岸贾的一步棋,却是赵氏孤儿给揭开并实践的,晋灵公在无意中便消除了大患。

二、民族道义的重重体现

锄麑舍生取义。当屠岸贾派刺客锄麑去刺杀赵盾、锄麑看到赵盾专一报国之心时,道义感油然而生。既然不能“背叛主人”,便舍生取义,触槐而死。

灵辄对赵盾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灵辄快饿死的时候,赵盾救了他,他不辞而去却在赵盾逃跑有难时,他及时出现,当“人力车”助赵盾逃走。

提弥明打死恶犬为赵盾逃走提供可乘之机。当屠岸贾的神獒在扑向赵盾的那一刻,提弥明适时掏出刀将恶狗劈成两半,只为让“忠良有处逃”。

韩厥知晓“知恩图报”,所以选择道义一边。作品中并没有提到韩厥从程婴进府到出府的具体心理及行为,不过笔者认为韩厥已猜到程婴的目的,只是他表面例行公事,实则在帮助他们逃走,在他看来,生死远不比知恩图报重要。

士为知己者死的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原是朝廷大宰辅,与赵盾情投意合,相交甚好,后辞官归隐。当他得知自己知己的后代面临生死大关时二话不说选择保赵之根,对他而言,情谊大于生死。

程婴冒死存孤报主公。赵家对程婴有情,所以当晋国公主拜托他保住赵氏孤儿时,他虽有顾虑,却还是用“义”来回报,出府时战战兢兢冒冷汗,为保赵氏孤儿性命时牺牲了自己亲骨肉并不惜一切去保护他。

三、勇敢抗争化悲为喜

剧本以赵氏孤儿报仇为主线,高潮是赵氏孤儿知道自己的身世并决心报仇,此时隐藏的各种矛盾便顺其自然的凸显出来。赵氏孤儿的报仇并不是一腔孤勇,而是一种积淀的结果。

首先,他有报仇的必要条件:一是离屠岸贾近并得其信任。当屠岸贾将被杀时他并没有感到危险的接近,反而意外赵氏孤儿的出现,这使赵氏孤儿复仇简单化;二是文武双全成就了报仇。赵氏孤儿二十年的沉淀不是毫无意义的,这为他复仇提供了硬件支持,如果不是二十年的能力的增强,就算有条件也没有复仇的可能;三是其自身的勇敢与情感共同作用。赵氏孤儿有报仇的极大欲望,撑起他欲望的不只是硬件也是他内心的勇敢,勇敢使他无所惧,也平了“只为二十年逆子妄认他人父”之心,“便死也何妨”。

周围人的帮助提供有利条件。晋灵公命人捉拿屠岸贾,魏绛执行命令,程婴是其精神支柱,社会舆论朝赵氏孤儿一方倾斜都使其复仇更顺应潮流。

四、来自东方之神的深思

《赵氏孤儿》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除赵氏孤儿个人悲剧体现民族悲剧外,笔者再从几方面谈一下关于“民族悲剧”在作品中的体现。

最大的民族悲剧是愚忠。臣子对君主惟命是从,门客对主公言听计从。魏绛接命暗中帮赵氏孤儿擒拿屠岸贾为的是晋灵公的“另加封赏”。锄麑、韩厥的死体现的是对主公的盲从,不“背叛”主公便是其所谓的道义存在,即使在面对“对付”的人是好人时,他们也麻木不仁听从,最后落得自杀,也不去反抗。这是整个社会的走向,人们将其归为“一仆不侍二主”、“忠君”,却隐藏着人们愚化不堪的思想。

国君操纵着社会走向。表面上是屠岸贾假传命令抄赵家满门、赵氏孤儿禀告后自行杀屠岸贾,这其实都是晋灵公的阴谋。赵盾很得人心,屠岸贾和他文武不和,一直想杀他却不得意,为什么后来将赵家满门抄斩后晋灵公却默许了?那是因为晋灵公一直想除掉赵盾,他怕赵盾实力太大对他有威胁,所以他“中立”。屠岸贾的死亡也是权利争斗的牺牲品。第五折提到“道屠岸贾兵权太重,诚恐一时激变”,可见,晋灵公隐约觉察到了屠岸贾的篡权的危险,先下手为强。

程婴的扭曲心理也是民族悲剧的表现之一。纵观全篇,程婴的悲剧意味犹强。首先,他是赵盾门下客,为情献义。冒生命危险救下赵氏孤儿,抚养其长大,“抚养一个孩子比死要难”,并牺牲自己的儿子;其次,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剁成三瓣后的心疼在剧中描写让人触动,于是,他对赵氏孤儿有责任的同时也带着恨,由不负主公家的嘱托变为让他带着自己的仇去复仇。在二十年间他必定常常搵泪,有过心里挣扎,他让赵氏孤儿变强大有朝一日复仇成功他也就放下心头大石。最后,程婴在赵氏孤儿报仇雪恨后的怅然若失和空虚。仇报了,他的承诺实现了,不过这都成空了,他什么都失去了,徒然变老。

屠岸贾本身巨大悲剧。不只是国君的工具,也是一个失败的“义父”。对义子尽心尽力,却被一个巨大的阴谋笼罩着,反被义子杀死。最后的屠岸贾想明白了“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人间情义何在,赵氏孤儿只想着复仇,二十年的栽培化为“定时炸弹”,怎不悲哀?

五、结语

《赵氏孤儿》已被赋予时代主题,每个人物都有悲剧性的命运,同时亦具备民族历史的悲剧色彩,在伦理道德层面上亦是悲剧性的。笔者认为对它的研究还需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玉.论“赵氏孤儿”故事演变及其文化意义[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谢萌.论《赵氏孤儿》悲剧的渊源与特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4).

猜你喜欢

赵氏孤儿元杂剧悲剧
伟大的悲剧
论元杂剧的文学——以《单刀会》为例
磁州窑瓷枕上的元杂剧投影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