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2016-12-29娜,储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物流高职专业

张 娜,储 蕾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合肥 230031)

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张 娜,储 蕾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合肥 230031)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一代的具有全新思维模式的90后大学生也进入校园。这些都对于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方式和师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旨在发现总结90后学生学习特点,并且就问卷显示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

物流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一、调查的缘起和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市场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90后的学生的特性也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达到规范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档案以及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等目的,我系对13、14级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客观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级技工人才。

二、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13级、14级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此次问卷采用普查方式,13级物流管理专业共116人,回收有效问卷107份,14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数为100,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

调查问卷共44道题,其中客观题38道,主观题6道。调查内容分布如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共5道题;学生课堂现实表现调查共5道题;课堂互动及实践情况调查共12道题;课堂教学以及学习方法调查共7道题;教师教学素质情况共6道题;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调查共2道题。问卷内容涉及较为广泛,结构比较合理,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所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方面,13级有63.55%的学生表示满意,14级有56.25%的学生表示满意。每个年级的学生均有一般以上学生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比照13级以及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其中专业课开设方面,认为开设顺序合理的比例为13级71.03%、14级79.17%。同时,在课程实用性方面,14级学生认为课程比较实用的比例也高于13级学生。同时在主观题里,学生普遍表示希望能多一些与目前就业要求和未来职场发展相关的实用性课程。

对比13级以及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到一定的变化。

第一,调整经管类课程的上课顺序。大一的学生主要学习物流和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程。所以我们将《管理学原理》从第二学期变更为第一学期,为后续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二,对课程设置的调整。因为《报关与报检实务》这门课程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紧密联系,故在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将这两门课合并,增加了国际货代每周一个课时。同时对14级在大三阶段增开了《基础会计》的课程,辅助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帮助其拓宽就业渠道。

第三,加强实验实训课程建设。将《仓储与配送》课程调整至第二学期,为 “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大赛”选拔优秀的大一新生,以赛促教。

从13、14级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说明之前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就学生反映问题来看,实验实训课程建设较为缓慢,理论课太多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对于专业技术讲座兴趣不大,很多学生认为专业技术讲座离高职学生生活较远,对于他们以后的就业以及择业没有太大帮助。另外,超过90%的学生对于选修课有较高的兴趣,一部分人认为选修课可以开阔视野,同时帮助大家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一部分人认为选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强烈要求增开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而这一点也是我们系乃至我们专业比较欠缺的。

(二)学生听课情况

关于学生听课情况,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班级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一般,相当一部分同学心不在焉”的选项。而在这些隐性逃课(指学生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 “形在而神散”,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的学生中,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人数最高,13级有76.64%,14级也有41.67%。对于90后而言,手机已经成为无法离开的重要设备。如何利用这个平板时代,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有效地拼接起来是当今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但是13级有23.36%的人选择了“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复习”,而这个选项14级仅仅只有6.25%。说明13级的学生已有一部分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为自己以后的就业作出准备,而14级的大多比较迷茫。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的引导。

关于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大二学生有50.47%的人认为课程太难,脱离了他们以后可以使用的范围。同时大一与大二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偏于理论化,远离实际应用,导致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不大。因此学生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比较好的途径是增加对以后就业或提升学历有用的课程,同时在教学设计时增加实验课课时,减少理论教学课时。

(三)课堂设计与学生参与情况

1.课堂讨论不够热烈

在问及关于学生对于课堂讨论以及互动的情况时,大一有72.92%的学生、大二有57.94%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很有必要。有48.6%的学生提出自己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表示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同时在遇到较难的题目时,有近60%的学生认为希望借助课堂讨论,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出答案。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课堂上的互动以及提问并不排斥。多数学生认为一节课上的讨论时间应达到1/3课时,可是课堂上很难达到这种状态。

导致课堂讨论不够积极热烈的原因有很多,既涉及到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涉及到学生的应对态度。教师方面:第一,讨论时间的设置与学生的响应情况有关,因此难以把握,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课时进度的执行。第二,热烈的课堂讨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时候会导致课堂无法控制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课堂讨论的抛出与收回。而学生因为害羞和害怕答错而不敢回答问题是导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的重要原因。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大一有58.33%、大二有64.49%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回答,而喜欢回答的学生仅占22%。原因大多是害羞与害怕。在对于答错题的反映里,有近7成的学生希望老师帮助分析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这点说明课堂的提问非常有必要,我们的学生羞于自己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师通过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关于此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找到学生知识的盲点。如果不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些盲点就会被掩盖过去。同时有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很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不仅老师要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也应该鼓励学生发言,同时注意转变学生的心态,让他们明白提问只是为了寻找问题。

2.教学方式设计,以PPT为主,辅以板书效果更好

在教学方式设计方面,现在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点有利有弊。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老师使用图片、视频等多样的形式去展示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时候会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学生上课会不知道是应该听老师讲课还是动手抄笔记。同时,图片等音像资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方面上。而且对于某些过程较为复杂以及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使用PPT进行教学的知识点扫过的速度就会过快,很多学生表示跟不上。比如一些涉及数理计算的内容,PPT无法准确地将每一步展现给学生,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PPT上,没有集中精力跟着老师一起进行计算。因此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在以PPT教学为主体的基础上,辅助以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很多老师的理论讲解很清晰透彻,可是却没有结合实际。学生希望老师能够讲练结合,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否则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这个课程的作用在哪里。

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在物流专业显得特别明显。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物流在中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相关的物流知识还处在试用阶段。而专职的物流教育和教材也都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很多教材本身的编撰就偏理论。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业的腾飞,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物流行业的新变化。第三,教师没有参与到企业与物流行业的实际实训,自身关于物流实践的经验较少。

(四)增加实践课课时与提高学生参与度

绝大多数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指出,实践课对于高职学生特别重要,他们认为实践课时间应该占学习时间的1/3。同时他们也喜欢上实践课,认为实践课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比单纯的理论课上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抄笔记要更有意思。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自行进行纠正,这样的学习方法比仅仅听课要更加有效。

目前我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以及《仓储与配送实务》,拥有物流一体化实验室两个,实践机房一个。实践课课程内容占总课时的1/3左右。以后应该加大实验实训中心的硬件利用程度,加强实践课课程建设。一方面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另一个方面锻炼其动手能力。

关于实践课设计方式,目前我们采用的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而更多的学生表示更喜欢教师设置情景,由学生分组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选择和操作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组队增加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能力,并且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师素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加喜欢上课认真、专业能力强且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希望老师自身专业知识基础扎实且有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学态度认真严谨,并容易亲近,既能够传授给他们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够跟老师们获得人生的启迪。

四、结论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将物流业作为十大调整与振兴产业之一。同年,《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正式颁布。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前身是2009年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物流方向),着力为安徽省培养紧缺型的物流人才。从2009年开始,教研室定期开展物流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和省内外优秀兄弟院校的调研、走访工作。经过大量调研和论证,2012年9年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方向)获批设立,并开始招生。2013年3月,物流管理专业专家委员会成立,安徽知名物流企业专家、安徽高校专家对专业建设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济新常态、教育新常态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与时俱进。相较于2012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实践性。物流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独列出来,形成综合实训课群,包括 《仓储与配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学时占总学时达50%。二是贴近社会需求。增设了《物流职业素养》和《基础会计》2门课程。现代社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因此我们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考证需求。同时,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从2013年开始,国家陆续取消了“报关员”和“报检员”资格考试,而我们原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报关与报检实务》和《国际货运实务》2门课程之间的粘性很大,因此我们将这两门课程整合成了1门课程,即《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同时依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情况,调整了部分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和开设学期,使课程体系设置更加合理。

1.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物流信息系统处理技能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处理信息能力,具备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能从事物流经营管理、信息管理等多项物流事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立足行业、面向政法、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坚持“两个能力、一个素质”的育人目标;坚持将学院建设成“预备警官的摇篮,行业和社会服务的基地”的目标定位。深刻领会院关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核心课程教学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体现“对接行业发展、促进校企共赢、保障学生就业”理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凝练出“四方联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从专业设置与调整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到主要实践教学安排,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合作育人环境,从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的特点出发,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人才素质

根据教育部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规定。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以下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水平:

3.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专业技能教育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依据调研结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以专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素养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培养水平”。在构建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对物流相关岗位及能力要求做细致调研、分析,明晰专业培养目标,整合优化课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色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实践性强,开设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与配送实务、国际货运实务3门综合实训课程,实践课时均达50%;(2)针对性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应的课程有 《计算机基础》、《ACCESS数据库》、《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每学期循序渐进开设;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相应的课程有《商务英语》、《物流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每学期均有开设;(3)重基础、宽视野,开设《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供应链管理》、《运筹学基础》、《物流法律法规》 课程设置更能夯实专业基础,突显专业特色,拓宽专业视野。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职业基础素质、职业核心技能和拓展知识等几大部分,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也兼顾了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的拓展训练和针对性培养,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4.加强校企合作,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物流人

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学校硬件设施相对薄弱,老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比较宽松。学生在校很难理解社会的激烈竞争,同时也很难直接感受社会及行业发展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对于专业学生的心理状态、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包括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和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多方位调研,共同确定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将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要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为物流企业提供真正实用高效的物流人才。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其人才特点具有特定行业指向性。目前我国的高职物流教材比较偏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特别是和行业的现实发展脱节,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好的学习。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需要物流企业的参与。而物流企业内部一些员工的日常工作也需要系统性的使用手册进行指导。所以,校企合作双方应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参与专业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学校和企业应本着双赢的目的,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比如,可以采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在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线生产环境中,通过实习,获取直接经验和能力提升,企业也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主体与课堂形式

1.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参与为中心

在教学设计中要凸显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处理“教”与“学”的问题上,要充分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和主线,要围绕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锻炼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应该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

2.关注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内在感受和精神世界,也都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个性发展和创造空间。要多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提问的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

3.增加实践课课时与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

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高校学生会更喜欢实际操作,开设实践课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熟练掌握仓储基础操作以及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操作。对于一些管理类的课程而言,也应该加强实验实训内容的建设。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通过仿真职场情景,让学生逐渐按照行业企业的各类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做事,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职场的需要。同时专业教师要善于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个个跟岗位相关程度较高的任务,老师导,学生做。通过活学活用,将知识内化,形成岗位能力,并在发现和体验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4.转变学生成绩考核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期终考核时,应该转变原先简单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数相综合的方式。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实践情况,包括课堂实践情况以及课外自身发展状况。同时应该改变教师作为教学评价主体的思想,首先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对他的自我评价进行谈论和鉴定。让学生自己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从过去的关注“老师会考什么”向关注自身的获得、体验与发展转化,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上。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双师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能力。严师出高徒。因此对高职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现行职业教育政策给了职业教育无限发展空间,也给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各类充足的培训机会。教师应该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积极参加国家各类职业培训,提升自身双师素质,做到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素质,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是与老师上课的引导分不开的。如果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而不联系现实以及未来学科和学生就业发展方向,学生很容易对课程失去兴趣。而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的科研能力也是自身专业知识体系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才能结合教育情况,提出自己独特的专业教育见解。同时,科研永远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永久动力。学校要取得全方位的发展必须要培养出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科研方面的鼓励措施,提供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督促老师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方向,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

3.转变角色,从师生变成朋友

调查结果表示,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同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堂以及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因素,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作为朋友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向学生学习。90后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年轻有很多创意和想法,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人想法,做到教学相长。

4.调整高职教师的评聘标准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导致高职教师需要具备双重的素质职能。那么对于高职教师的评聘制度也应该进行调整。不仅仅要关注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上课效果,也应该关注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突出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比如对于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或企业兼职顶岗、调研、培训作出一定规定。对教师主持实训室、实验基地等项目建设进行要求。同时,对教师自身参加技能竞赛、汇展、汇演等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获得奖励纳入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技能培训。

Le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ore Specific and Targeted——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aching Effec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Zhang Na,Chu Lei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Hefei Anhui 230031)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the marke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graduat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a new generation with new thinking mode,the college students after 90s,has come into the campus.All of thes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major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bi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we find out the actu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aim to find and sum their study characteristic,and finally provide some reasonable improv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showed in the questionnaire.

logistics management;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

G420

A

1671-5101(2016)02-0105-06

(责任编辑:唐世业)

2015-12-26

张娜(1971-)女,安徽宿州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应用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物流英语;储蕾(1990-)女,安徽安庆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应用英语教研室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猜你喜欢

物流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