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演唱分析

2016-12-29魏连军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4期
关键词:魔王舒伯特音量

◎魏连军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演唱分析

◎魏连军

本文以舒伯特经典艺术歌曲《魔王》作为研究对象,以笔者实际演唱体会作为依据,对《魔王》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舒伯特的生平以及《魔王》的创作背景,继而对演唱进行分析,详细叙述了四个人物角色的区分与处理,及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笔者认为,此论题可以加深自身对该作品的理解,使笔者对此曲的诠释更加到位、准确。此曲是舒伯特的经典之作,不仅体现了舒伯特经典的创作手法,而且使得诗词与旋律,人声与伴奏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可谓艺术歌曲中的经典。研究这个论题,有利于笔者更加透彻的了解舒伯特声乐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演唱技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所以,此论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奥地利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涵盖了艺术歌曲、钢琴曲、交响乐、歌剧等多种形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在其众多的作品当中,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是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本文以舒伯特最为著名的经典艺术歌曲代表作《魔王》作为研究对象,以笔者实际演唱的体会和相关资料为依据,对整首作品进行分析。

舒伯特简介及《魔王》创作背景

舒伯特简介。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由于受其父亲和家人的影响,他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并显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舒伯特一生坎坷,但生活贫困并未阻止他创作的脚步,也正是生活的磨难使得他对生活的认识深刻,进而才有如此大量的优秀作品源源不断的从他笔尖流出。

《魔王》创作背景。《魔王》是舒伯特1815年创作的一首歌曲,当年的他仅仅18岁。这首歌曲是根据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叙事诗创作的,众所周知,舒伯特一直钟情于歌德的诗歌,他的很多作品灵感都来自于歌德的诗歌。笔者认为,歌德创作《魔王》这首诗歌的本意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借助文学创作的机会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批判社会的不公。诗中魔王代表了统治阶级的不平等势力,无辜的孩子与无助的父亲代表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舒伯特读此诗深有感触,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旷世经典。

歌曲《魔王》的演唱分析

角色的区分与处理。《魔王》这首艺术歌曲所用的创作手法是通谱手法。歌曲中包含了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魔王均有着其各自的音乐艺术形象,当然,一人准确的饰演四个不同的角色实属不易,因此这首歌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检验演唱者艺术修养的试金石。

叙述者的角色多出现在中音区,在在曲子中共出现了两次,犹如戏剧的开场、谢幕;父亲则多安排在相对较低的声区,从而体现父亲的稳重与慈祥;孩子则安排在了相对较高的声区,体现了孩子的单纯与无助;魔王在音色上的处理则需要体现出虚伪、诱惑的色彩。

要想演绎好这首作品,就要正确的把握作品中音量与音色的变化,也就是根据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心理的变化进行变化。由于叙述者在开始部分描述的是故事所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主要人物(15—32小节),所以演唱者应用平稳的速度和中等的音量娓娓道来,进而塑造叙述者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当叙述者第二次出现的时候(132—147小节),则应当较之前音量加大、音色更为浑厚、速度更为激烈来抒发此时叙述者内心对孩子病情加剧的焦虑与魔王无耻行为的愤怒。魔王这个角色的演绎是这首作品的重中之重,前两次魔王的出现(57—72小节 86—96小节)需要表现出他的奸诈与阴险,笔者认为要以轻柔、华丽的音色,充满诱惑的语气来进行演绎,尤其是魔王第二次出现的时候(86—96小节),演绎者的音量应当控制在极弱的状态上,音色则由之前的轻巧明亮转化为鬼魅华丽,由此来彰显魔王的狡猾。当魔王引诱不成而暴露阴险丑恶的嘴脸的时候(116—123小节),演唱者则应当运用极强的音量、浑厚的音色形象的表现魔王的凶残阴险、不可一世。对于歌曲中父亲这一角色音量音色的把握,我们应当采用一种中等的音量和厚实的音色来塑造,随着儿子恐慌心理的加深、魔王引诱力度的加强,父亲这一角色的音量应当逐步的加强,体现出父亲自身心理与语气的矛盾,表现出父亲的慈祥和伟大。总之,要想演绎好《魔王》中的每一个角色,除了依据作品已经标识出的力度和速度术语外,还应当细致认真地分析每一个角色心理上的变化,力求从歌曲的情绪变化中来把握角色音量与音色处理。

人声与钢琴伴奏的配合。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伴奏音乐的创作不仅是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需要恰到好处的渲染、烘托主旋律,而且需要利用钢琴宽泛的音域、丰富的音色生动准确的塑造艺术形象。

在舒伯特的声乐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不是演唱的附属,而是起着情境导入的作用,为演唱者和欣赏者提供情绪铺垫。舒伯特擅长运用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典型节奏型的变化为歌唱者营造氛围,从而加深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使得诗词、旋律与伴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赋予艺术歌曲强大的生命力。

《魔王》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奇妙意境的艺术歌曲,伴奏音乐凸显其能,三连音的节奏织体贯穿始终,形象的勾勒出一幅骏马疾驰的画面,伴奏低音的级进,烘托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前奏部分是钢琴的solo,钢琴上的三连音音型连续出现,在g小调主音八度同音反复,好像快马在林间狂奔,形象地烘托出在深夜的树林中,一对朴实父子被魔王一路追赶惊悚场面。第6小节开始,右手的三连音逐步融入了丰富的和声,左手也出现了属到主的连接,呈示调性。作为演唱者,在前奏进行的过程中需要用眼神、手势带领听众进入情境。

进入演唱部分后的第一句是在小调的调性上进行的。从第二句开始,旋律转为大调的色彩,这一问一答是叙述者对故事进入进行的铺垫。演唱者需要与钢琴所奏和弦色彩相吻合,用平稳的声音开始故事的讲述。随着乐曲的发展,伴奏的低声部仍然保持着音阶式上行,而高声部则由相对单调的和声织体逐步进行到导七和弦及属七和弦等的各种和弦转位。进一步推动了乐曲的发展。

乐曲中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演唱旋律的半音进行体现出了父亲的慈祥,伴奏声部也运用了六级上

的导和弦转位来配合旋律声部的半音进行。孩子旋律延续了父亲旋律的和声色彩,随着伴奏降V级音的出现,孩子的恐惧进一步加深,体现了孩子遭遇魔王的害怕和对父亲的依赖。

乐曲中描绘魔王的音乐旋律是全曲最具表现力的段落,其中最有特点是它的调性。正手艺术歌曲的“我”(叙述者)、父亲、孩子的旋律都是用小调色彩来表现,g小调本来就具有悲情的色彩,预示着悲剧的发生,而魔王的唱段全部都在大调进行,大调多表现的是欢乐的情绪和明亮的色彩,用大调调式及和弦描写魔王不仅显示了魔王的狡猾更体现了魔王的冷酷。因此,所有魔王的唱段都要与伴奏和弦的色彩相配合,演唱的华丽而富于表现。

魔王第一次的出场是由左右手交替的伴奏织体进行烘托的。节奏有弹性、律动感十足。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构成三连音的分解和弦。伴奏者带出每小节第一拍的节奏重音,演唱者则应该与伴奏者相配合,把这一段唱的生动、灵活,突出魔王的口蜜腹剑。魔王的第二次出现,织体变成了分解的短琶音,旋律的线条较上次更加流动,生动的描绘出魔王口中所虚构的美妙情境,演唱者需要与伴奏者相配合,把演唱的线条拉长,运用轻柔的音色表现魔王的的狡猾。

叙事者是全曲最后一位出场的人物,从伴奏织体力度由强骤减到弱,预示着马蹄声的渐渐远去,父亲已经回到家中,随着向三级和弦离调属和弦的出现,全曲接近尾声,两拍的空拍需要伴奏者也处在此情此景当中,仔细聆听演唱者的solo,为即将到来的结果做情绪的铺垫。最后Andante的速度是对全曲的总结,演奏者和演唱者都应该表现的深沉、有力,体现出痛心的同时也要给听众留出思索的空间。

舒伯特的音乐不仅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而且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平凡思想。他的作品既有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又具有完整的剧情和鲜明的人物性格。他善于从诗歌中寻找灵感,继而行文于乐谱之中,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化为典型的音乐形象,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舒伯特对艺术歌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首创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及富于特征的表现手法。新颖多样的旋律线条、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合理贴切的伴奏织体使他的艺术歌曲富于民族色彩,《魔王》只是他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个,还有更多的好作品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演绎。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魔王舒伯特音量
测测你的“音量值”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