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物贸易外汇风险应急管理探讨

2016-12-29赵亮编辑丁小珊

中国外汇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汇局监管部门外汇

文/赵亮 编辑/丁小珊

货物贸易外汇风险应急管理探讨

文/赵亮 编辑/丁小珊

自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全国推广实施以来,针对跨境资金大幅波动以及贸易融资规模大幅增长等情况,外汇局天津市分局的三次风险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风险管理应急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货物贸易相关文件中的应急保障措施缺乏可操作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及其细则中有应急保障条款,即在国际收支出现或可能出现失衡的情况下,外汇局可采取直接调低企业分类级别等保障措施。但对启动应急保障措施的具体程序和执行方法等缺乏具体规定,如果直接降低企业分类级别会对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监管中,基层外汇局对此类措施很难准确把握。

微观调控工具有限,储备不足,力度不够。一是现有监管体系下,几乎没有工具能够对货物贸易项下的外汇资金形成直接调控,三次应急管理中出台的政策,内容多是重申和强调现有法规文件的原则性要求,并没有创设新的管理工具;二是电子数据核查虽能对B类企业收/付汇额度有所控制,但未包含转口贸易等无对应货物流的业务,使监管部门对主营该业务的企业采取降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外汇局天津市分局在本次流出专项核查中,将某主营转口、转卖业务的企业降为B类,按照规定,B类企业办理转口贸易的收/付汇时,无需进行电子数据核查,降级后的企业到银行仍可以正常付汇,降级处理对该企业办理业务几乎没有影响。

对财务性套利行为的管理较为薄弱,难以有效遏制。财务性套利不同于虚构交易背景的套利行为,一般是在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条件下,通过财务安排套取一定的利差和汇差。财务性套利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较多体现在企业的贸易信贷、贸易融资和结/售汇安排等方面。目前,在整个货物贸易监管体系中,监管部门对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的管理相对较为薄弱,在符合真实交易要求和履行必要的报告义务之后,企业可自主决定业务的期限、规模和方向,顺周期性也较为明显。虽然外汇局通过设立“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这一指标对企业的贸易信贷行为进行管理,但企业一般可以通过提供合同等材料自圆其说,并且由于贸易信贷属于商业信用,较多发生在关联交易中,其真实性难以核实。凭借现有手段,外汇局对这种财务性套利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缺少对风险事前研判的机制。目前,在风险应急管理工作当中,分/支局在风险是否存在、存在什么样的风险、风险处于何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提前干预等方面,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识别、判断和处理的体系,多数应急管理工作是在风险已经暴露的情况下“堵漏”,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加强风险应急管理工作

第一,系统地梳理并细化应急保障措施,强化外汇风险防范的体系、机制建设。随着外汇改革的不断深化,外汇资金汇兑与跨境流动的自由度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以及其他外汇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和频度较改革前会有明显的提升。鉴此,建议监管部门研究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手册,明确外汇风险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确立应急管理启动的条件、程序,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成效评估标准,完善国际收支波动的应急保障措施,给予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统一且明晰的指引。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外汇风险评价机制,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要科学、合理地预估、研判外汇风险状况,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力争做到预调、微调,避免外汇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一是建立银行外汇风险评价体系。监管部门可以从银行管理合规性、管理能力、对外汇形势影响程度、客户风险状况等方面设定风险评价指标,评估银行风险状况以及已经或可能给地区外汇形势带来的影响。二是建立企业风险预估机制。监管部门可以在拓宽企业外汇业务数据采集范围的基础上,开展对重点企业外汇业务波动的预估工作,对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提前采取措施,减小其对地区外汇形势的影响。三是允许各分局在统筹指导下建立区域外汇风险应急机制,并可在地区外汇收支状况符合应急条件时,自主启动应急机制,开展专项工作,避免全国范围内启动应急管理给市场主体心理预期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评估现有微观监管工具的有效性,改进或储备新型调控工具。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不断加快,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体系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以下工作:一是结合近年来的改革实践经验,评估现有微观监管工具的有效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二是结合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储备新型监管工具,推动本、外币协调监管。

第四,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机制,丰富管理工具,疏通传导渠道。监管经验表明,价格因素(包括资金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和经济景气程度等预期因素对跨境资金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一要在宏观审慎管理时注重利用价格工具(如税率、利率、汇率、无息准备金等)进行调控,依靠价格传导机制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调节。二要健全政策传导机制。宏观审慎调控具有总量性、间接性和逆周期的特点,并且调控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传导到的微观主体,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推动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的要求,使其经营理念与外汇管理政策目标保持一致,确保政策得到有效传导。

作者单位:外汇局天津市分局

猜你喜欢

外汇局监管部门外汇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中国外汇》广告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外汇管理蓝图2019
中大型机构IT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关于县域外汇局主体监管模式和路径的探索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