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胜中

2016-12-28

缤纷家居 2016年6期
关键词:毕业实验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Space:您对今年毕设作品的整体印象如何?

吕胜中:今年的毕业作品和往年相比较,保持了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我觉得凡是突然的变化,大都显得太刻意。一个学校,一个教学系统,或者一个学科、专业,能有长久稳定的局面,正说明教学结构严谨,而不是依靠一些突然的因素人为让教学活跃起来。这才是长久办学策略所应具有的品质。

Space:今年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

吕胜中:还没看完,不过研究生作品展看完后我觉得每个院系都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有些作品中反映的东西,让我觉得出乎意料。现在的作品已经不再是老师或导师工作室风格的延续,有的甚至是跳出了模仿教师教学的路径,这让我想起了齐白石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在当代文化艺术这种价值观的形势下,“教学是传导导师个人经验”这种思想已经是一种局限了,学生不可能只是单纯模仿老师的法度。他们应该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体现了整个教学的包容性和宽容性。

Space:您怎么看此次毕业展中作品的跨界现象?

吕胜中:很多人都说要创新,但是创新真的那么重要么?我认为创造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越来越趋向否定视觉原有的作用。在现代艺术当中强调的是视域视觉,甚至创造风格、流派。但到了当代以后,风格的创立和流派的创立变得微不足道。应该说在当代艺术当中从形式语言与技术手段来讲,已经没有太多障碍。除了新媒体刚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一开始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以外,很多新形式在第二次重复出现的时候大家就已经不会感到新奇了。就像电影,第一个拍火车站题材的时候,大家都欢呼雀跃,但之后老拍火车站那肯定就不成了,所以得接着深入考虑语言的问题、情节性的问题、思想性的问题。

所以我不太赞赏过分外表化、视觉化的东西。我是个挺崇尚实质的人。

Space: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可能原本应当遵循的传统基础被看轻了,您对此怎么看?

吕胜中: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央美一些很具优势的传统逐渐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比如说写实雕塑,突然觉得很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可以和传统教学的成果相对应的作品了,再比如素描,现在已经很难能找到当年喻红画大卫那样的优秀作品了口

这种现象是不是一种进步呢?现在还不好说。各个院系都在和国际接轨,效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全部都在自由的情况下做实验艺术,对此我持保留意见。我个人觉得,我们从西方学习到的,经典学院派的东西,尽管如今在西方已经是过去式,被掀过去了,但是在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使得这一套教学方法不再是西方事物的平行移植了,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一部分。

在学术委员会谈论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说我们应该正视自己这部分传统。因为它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凭什么说中国人没有对于写实的经验和创造能力?只不过在历史当中,文化选择当中我们暂时放弃了它,但今天我们又把它拿过来了。

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正如素描中的假设线。尽管假设线在不断地修订,但是它在最终结果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西方的文化遗产也应该是人类文化遗产共同的组成部分,我们也有责任去继承这些遗产,这是我们的使命——当然我们的做法可以和原有西方的写实经典完全不同。但现在,这些东西在现在教学当中,大家把它标志成不现代、不当代的思维逻辑,我觉得未必是一个很正确的一种态度。

Spflee:实验艺术学科的教学是什么样的?

吕胜中:实验艺术系从2004年到现在已经12年了。从开始的--生涩一路发展为现在的逐渐成熟。实验艺术作为教学学科和专业,必须有相对严谨的结构框架。而在实验艺术办学的初期,我们针对本科准备了相对完整的教学大纲:—方面是从西方教育当中吸取经验,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院校内教学探索出的一些经验。我们去粗取精,摒弃不成熟或是落后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去发现西方艺术教育当中的问题,考虑怎么将西方的教学办法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当中来。比如,具体到教学方法上,在西方教学当中特别是带有实验性艺术教学课程和项目,很多都以展览、课题代替教材,以老师和学生的相互讨论代替严谨结构的课程。这一方法,在学生数量少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在中国,学生数量庞大,就很可能行不通。再比如,在西方,博物馆、当代展览等社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中国,虽然也有很多展览,但是我们所藏的艺术史上的珍品少之又少,所以让我们完全像西方—样,光依靠社会资源去支撑教学就不能成立。我们这部分的不足需要用课堂教学来完善。

在教学设置和大纲的编写上,没有必要照搬西方的教学结构来建设当代中国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土,建立自己的系统。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相比西方同类的教学更加严谨、更加结实、更加丰富。

Space:这么做有什么效果?

吕胜中:实验艺术教学从2007年以前是第一阶段,当时挂靠在油画系下面,叫实验艺术工作室,等于是初创阶段。2007年以后我们独立成系,所以从那时起到2014年,算是第二个阶段。而在第三阶段,也就是2014年以后,实验艺术开始独立招生,成为学院。

我们实验艺术的第一届毕业生,社会上称作先锋班。通过这个班,我们基本上验证了自己的教学大纲是可行的,逆转了学校内部以及社会上对于实验艺术教学的态度。原来有质疑的人们从先锋班的成果里,看到了实验艺术办学的必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验艺术学生毕业生之前,美院毕业展的看点是雕塑系。但到了2008年,实验艺术学生的作品生展出以后,我们的毕业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我记得2009年,第二届毕业展的时候,我突然在微博上看到雕塑系的学生说:“我们并不比实验艺术差。”虽然这条微博后来很快删掉了,但它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人们认为实验艺术还是不错的。

以前,我一直都不敢说困难,再困难也得咬牙忍着。为什么?因为原先整个教学系统都是按照传统学科的结构来布置的。所以学生对于实验艺术很不理解,实验艺术也并不是他们长期为之奋斗,为之付出的方向。加上老师的思想其实也是原有系统背景下的产物,他们会潜在地给学生传播这样一种价值观:“再不好好打基础,将来让你去学实验艺术!,一些基础部成绩很好的学生,都不愿意来实验艺术学习。他们觉得自己成绩这么好报实验艺术浪费了,所以在一开始,我们最主要的工作首先都是稳定思想。那时候我整天找人谈话,每个人谈两三次都不够。否则学生都闹着要转专业。你想想,本来12个人的班一下子跑掉四五个,这教学还怎么开展?

尽管这么难,但我们的老师却还是这样地努力,和学生们一同推进学科建设。在毕业的时候,实验艺术的学生都经历了凤凰涅椠一般的转变,让其他院系的学生刮目相看。我记得当时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博客,说在毕业展期间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开始主动和他打招呼,也愿意和他探讨问题了他觉得非常得意。当时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觉得非常心酸,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学生真是受了很多屈辱一一别人都不愿意和他们讨论问题!在很长时间里,这样的状态让每个老师和学生都经受了很大磨炼。但在周边人的质疑当中,我们的教学却越来越扎实。

Space:后来发展到成立学院,教学方法上有什么改变么?

吕胜中:2014年独立组建学院以后,实验艺术成为和绘画、雕塑平行的专业,开始独立招生,就使得教学必须调整结构,细化原来本科教学综合性的方向。

学院的本科教学设置了两年专业基础课,学生在专业基础课上可以学到实验艺术专业普遍的艺术语言、语言能力和工作方法。第三年是导师的个案和艺术经验的具体传导,第四年开始进入毕业创作的阶段,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但是这种划分促使我们调整原来的专业技术课内容,所以我们在筹备独立学院的一年中,完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内的18万字的教学大纲。当然这些课程还在不断调整中。就像画素描一样,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正如假设线,画一条假设线,才能开始下面的工作。尽管这种假设线在不断地修订,但是它在最终结果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Space:美院本身作为高等的美术学府,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目标,不只是培养艺术家,还有其他的目标,比如说学者型的研究方向或者说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的满足,其实有很多的方向。那么您认为实验艺术学科的培养目标都涵盖哪些方面?

吕胜中: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培养一个有质量的人,而不是简单的艺术家这样的理念。毕业生不是只能做艺术,而应具备多种能力。他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最重要的一条他应该拥有高质量的人生。一个高质量的人代表什么?代表着他将来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拥有健康的生活,拥有很多很多的能力。我不希望学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或者只能做艺术而做不了别的。

在一、二年级的日常教学当中,我们会刻意避免“你在做艺术”这样的词语。我们会引导学生,对他说:“不要想你必须要当艺术家”。在讨论方案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确定是什么有价值的——第一是对个人有价值,第二对他人和社会有价值,第三对文化和历史有价值——所以学生在这里也会退出原有的艺术模样去重新定位自己工作的价值。另—方面就是社会学切入。有了一个社会学切人的立场和经验,我们会非常冷静、客观地评判我们的对象。找到自己的位置,认真对待它。你做的是不是艺术品,或者能不能帮助你日后做作品并不是思考重点。你反过来想—下,自己都要成为一个社会研究家了,你还不愿意呀?现在的社会并不缺少艺术家,缺的是社会研究理论家,是研究者。这样的思路,能够让学生的境界完全不一样,让他们可以豁达、从容地对待艺术,而不是把它放大,变成一个虚无的泡沫。我们说艺术很重要,但其实艺术代替不了一切事情,有了这样一种打破原有艺术格局的心态和勇气,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才会有一些以前没有的精神举动。

这两个层面的东西加起来,才能使毕业生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游刃有余,让问题迎刃而解。所以我们毕业的学生才会觉得实验艺术教学是他们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阶段,也能够从中获益。

于是,我们的学生也就出现这样的一些人。在展览上李洪波把自己编的80卷《中国佛教版画全集》搬到展厅去了,美术史毕业的人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而杨威开的白夜照相馆,预约都排到10月份了。

Space:实验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发展的道路是怎样的?

吕胜中:实验艺术毕业的学生和央美其他院系毕业的学生都一样。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的五至六年之内会执着而且非常艰难地在当代艺术现场里面冲锋陷阵,去完成自己原来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创作使命。

实验艺术的学生从比例上来说,“浮出水面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且不说像王郁洋、邬建安他们已经是相当出色,而且在国内外有很影响力的艺术家了。另外还有不少毕业生在各种展览中获奖,或是作品被收藏。总体来说社会的关注度还是非常大的。另外随着这个专业在全国美术教育当中兴起,也给毕业生带来很多教学的机会。在几次网络调查中,中央美院毕业生的满意度都是最高的,其中实验艺术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很高。

Space:您刚才提到实验艺术有一个很系统的教学体系,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吕胜中:在办学之初,我们使用“实验艺术”这个名字,实际上就要摒弃掉前卫和当代带来的混淆。实验艺术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导致,或者说保证了前卫性和当代性的创新机制。在教学上,我们也注重这两方面的方法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恰如其分的呈现方式和语言法式。而这也构成了我们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以后工作建立逻辑关系的最基本要义。

Space:在访谈最后,您希望对今年的学生说点什么?

吕胜中:在实验艺术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我经常会若有所失,甚至一下子有点心酸。晚上聚会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逐渐逐渐的,我不再哭了,变得越来越若无其事。但有一种声音却在告诉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毕业就终结了。学校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永久的栖息地,它只是一个驿站。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旦达成了,却是永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永远有一场不散的筵席。所以我跟学生说,毕业以后老师还是老师,我们永远会有这样一种亲密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老师和学生是不会分开的。

猜你喜欢

毕业实验艺术
纸的艺术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最酷的太空实验
爆笑街头艺术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