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县金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湖南省隆回县金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分析

2016-12-28宁淳霖

当代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信用贷款隆回县小额

宁淳霖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1000)

贫困县金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湖南省隆回县金融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调查分析

宁淳霖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100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社会发展、脱贫攻坚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功能。金融扶贫是当前金融机构广泛积极参与的一项活动,笔者在2016年7月-8月对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107户农民小额扶贫贷款的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金融扶贫;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现有100多万人口的隆回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09个贫困村,拥有贫困人口187258人。实现扶贫脱困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由于贫困的农村农户缺少担保,因此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扶贫的主要方式。该县农村商业银行2016年1到7月完成对全县农户的授信6400万元,发放扶贫贷款860笔3120万元,这些贷款都属于小额信用贷款。目前隆回县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贫困村的市场机制发育更为缓慢,农户获得贷款后,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还不强,偿还贷款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贷款风险。

一、贫困地区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风险

以隆回县为例,贫困地区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风险:

1、客户信息不对称产生信贷风险

隆回县209个贫困村,最远的贫困村距离县城60公里,距离镇政府20多公里。贫困农户有回族、瑶族、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散居在高山偏远地区的农民占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无法对该县的187258名贫困人口一一开展信息识别,对其家庭收入、生产、生活状况、诚信状况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准确识别。该县金融机构在贫困村开展授信工作,主要依靠村支两委的干部,由于这些村干部缺乏金融知识,没有专业素养,又夹杂人情等因素,且不少村干部属于经济能人,在县城或者乡镇居住者多,一年居住在农村的时间短,由他们为主来开展授信工作,银行在发放贷款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比如,该县一家金融机构对桃洪镇一位回乡创业的农户发放创业贷款20万元,然而,因为技术不成熟,该农户用这笔贷款喂养的山羊100多只,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50多只。发放这笔贷款的信贷员3个月后还对此一无所知。当地村干部由于常年在外面打工、经商,也没有准确及时掌握信息。又如,该县一家金融机构对该县六都寨一个农户发放贷款3万元,这个农户原本打算在村里开一家水暖器材小店,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家人重病,花了2万多元,最后,原来安排的生产计划落空。信贷员和村干部都住在县城,6个月后都没有掌握这一信息。

2、 产业发展失控造成信贷风险

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扶贫时主要支持对象是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有意愿发展特色养殖、种植的农户、农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以此为贫困地区农户开辟脱贫之路。隆回县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也主要投向当地特色产业和政府要求扶持的产业项目。该县金融机构2016年发放给全县金银花、百合等四大特色产业的贷款占比达到70%,总金额超过2亿元,支持农村合作社130多家。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小额贷款风险在于对产业未来发展缺乏掌控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贫困地区产业不成熟,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如隆回县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因素和国家药典目录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及时回收。该县金银花面积21万亩,几年前,金银花货紧价扬,鲜花8元左右,干花价格一直保持每公斤70元左右,最高时达每公斤200元。调查显示,现在该县刚上市的鲜花价格为每公斤仅3--6元,干花每公斤仅25—40元,其年产值由高峰时的12亿元直接降至2亿元。产业发展出现的变故,在一定程度会影响金融机构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的本息及时回收。

3、 道德风险和贷款减免造成信贷风险

隆回金融机构出现的不良信用贷款历史数据表明,信贷员和贷款客户道德不良,骗取贷款和恶意逃避贷款的现象是出现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个别政府部门领导对信贷的干预,也造成了几笔不良贷款。政府领导出于良好愿望来帮助农民的贷款减免在一定程度破坏了农村的信用环境,严重影响小额信贷款项的到期回收率。

二、如何有效控制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

正确认识县情,科学评估可能存在的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后,隆回县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从担保体系创新、内部管理、精准对接产业等三个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

1、创新担保体系、科学防范风险

隆回金融机构采取政府财政资金担保和企业能人担保的方式,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和产业带头人提供信用担保和贷款贴息。为了让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没有后顾之忧,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隆回县政府财政出资1000万元,成立扶贫贷款担保中心,发挥财政资金重要作用,用扶贫资金打捆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贷款担保基金建立“资金池”。该县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合作银行,将“资金池”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根据协议,按照1:10比例给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场发放扶贫信用贷款。如果政府要求扶持的产业项目,出现信用风险,造成贷款本息无法收回,由政府的担保基金偿还。有历史统计数据显示,隆回县小额信用贷款出现本息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比例不到3%。现在政府担保基金和信用贷款的杠杆比例为10%,这让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吃了定心丸。

该县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过程中,还积极创新担保模式,引导企业法人和致富能人出资为农户提供担保有效缓解风险。如隆回农商银行通过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引导湖南华兴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到该县岩口镇向家村对该村渴望脱贫的50多户农户进行贷款连带责任担保。向长江自愿出资1000万元作为担保人,为村里想发展产业的农户提供义务担保和贷款贴息补助。

2、建站强管理,有效控风险

针对农户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隆回县全面铺开金融扶贫服务站建站工作,在全县209个贫困村建立金融扶贫工作站,在村部建立工作机构,配备电脑、POS机等必要的设备,安排2名工作人员每一周定期到工作站服务一天。该县金融机构还聘用村里有威望、信用良好、熟知金融知识的当地能人对扶贫贷款进行管理和催收,降低贷款风险。该县农商银行还及时组建了金融宣传服务小组,积极深入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村组的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宣讲金融产业扶贫政策和小额扶贫贷款申办手续。该行对每个金融扶贫服务站安排至少一名客户经理任副站长,开展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工作,普及征信等金融知识宣传,对小额扶贫信用贷款启动限时服务制度。同时,隆回县农商银行还强化内部管理,根据网点辖内贫困农户户数、特色产业不同资金需求,将年度小额扶贫信贷投放目标分解到全县49个乡镇网点、具体到客户经理,对该项工作的年终考核占比达到20%。该行出台《经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中都明确将贫困农户评级授信面和贫困农户贷款投放率纳入季度和年度考核。为了防止信息不真实带来的信贷风险,该行要求信贷员、客户经理要对信息进行多方式、多渠道交叉核实,看是否相吻合。同时该行还强化责任追究,出台制度,对贷款客户进行贷后管理,强化对贷款客户的追踪服务和信息全方位掌控。该行规定:凡是客户经理对发放贷款的农户没有进行尽职调查出现信贷风险造成本息无法及时回笼者,要追究责任。

3、精准对接产业,积极化解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对产业政策的不了解,对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明了,对产业带头人的不熟悉,都会成为不良信用贷款的风险源头。隆回县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的过程中主动对接县扶贫办等政府部门,及时掌握扶贫信息和产业规划情况,确保发放的信用贷款发得准、收得回。在给从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时,隆回县金融机构注重贷款对象发放的准确性,该行安排客户经理上户一对一和产业带头人、贷款对象精准对接,全面掌握贷款对象的所有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隆回农商银行在扶贫部门取得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名单和全县带动型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二份名单,从源头上确保产业扶贫对象的精准性。隆回农商银行明确了专人与县、乡(镇)两级政府及人民银行、扶贫办等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变化的对接,建立了良好的分层联动机制,实现了产业扶贫贷款的精准对接,并针对全县金银花、油茶、“宝庆三辣”和“龙牙百合”等4个特色产业出台了个性化的信贷产品。隆回农商银行对“产业扶贫信贷通”采取“一次授信、5年有效、随用随贷”的管理方式,做到精准快捷发放。贷款能及时发到农民手,就是农民脱贫的及时雨,扶贫信用贷款真正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剂,在金融精准扶贫攻坚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只有控制好了信用贷款风险,金融机构才可能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才可能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袁玥.我国政府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张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责任编辑:戴国际)

猜你喜欢

信用贷款隆回县小额
春天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隆回县山界红糖滞销的调查分析与应对建议
邵阳隆回县对农村科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大战“大闸蟹军团”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困难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研究
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研究—实务中的探索和发现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