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江促进赣江新区发展的研究分析

2016-12-28宇,程

当代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赣江九江新区

郭 宇,程 璇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江西 九江 332000)

九江促进赣江新区发展的研究分析

郭 宇,程 璇

(中共九江市委党校,江西 九江 332000)

设立“赣江新区”,打造昌九“双核”,对于南昌和九江增强区域互补性、聚变性、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规划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三个国家级新区的区位条件、土地资源、政策条件、产业结构与分布,提出九江需要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做大做强工业、促进产业发展升级,重视城乡统筹发展、注重生态保护,进一步做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中心。

赣江新区;九江

一、设立赣江新区的积极意义

1、增强区域互补性

实施“双核”战略,建设“赣江新区”,全力做大九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实践“非均衡理论”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对接互补、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通过两地的合理规划,建立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有序对接,打造昌九“双核”,建设“赣江新区”,充分发挥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的领头雁优势与九江沿江的区位资源优势,省市联动、市场共拓,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实现两城间的生产要素互补、交通基础设施互补、旅游资源互补和产业结构互补,实现产业互补和错位发展。

2、增强区域聚变性

“赣江新区”会形成强大的区域聚变效应和集聚规模效应。从国家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层面来考虑,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是重要的港口,九江和南昌沿线城市可以作为一个板块融入长江经济带,共同发展,增强综合实力。赣江新区成立后,通过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联动协作,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使赣江新区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节点。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增长极,带动周边县市共同发展,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市之间流动,增强城市效率,提升城市人气,集聚城市人口,做大城市规模,努力在中部地区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促进江西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

3、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规划

从赣江新区的发展基础、发展定位、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来看,赣江新区可以打造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支撑及 “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使赣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基地、物流中转枢纽、游客集散中心、绿色生态屏障,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在新时期、新背景、新定位下,南昌、九江及周边城市将随着“赣江新区”战略的推进,在交通、土地、金融、融资、规划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二、国家级新区的经验借鉴

从现有的国家级新区中选取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三个国家级新区作重点分析。

1、区位条件

浦东新区处于我国海岸的中点与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占据了上海海岸线的大部分区域,具有良好的港口航道条件,形成了较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滨海新区紧邻首都北京, 拥有世界第五大港口——天津港,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沟通东西部,连接国内外重要枢纽,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 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具有比较强的对内吸引和对外输出的双重有利条件。两江新区拥有各类开发区和“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2、土地资源

在三大国家级新区的发展中,土地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起着关键性作用,土地资源的稀缺会极大影响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目标都是建设成世界级的开发区。前者建立之初面积仅为518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09年扩增至1210平方公里。而后者的面积则达到2270平方公里。重庆两江新区地处丘陵地带, 崎岖不平,建设初期规划面积达到1200平方公里,但其中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水域及原生态区有650平方公里, 开发成本较高,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仅为550平方公里左右。显然,重庆两江新区的土地资源储备弱于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

3、政策条件

对于各新区,国家均给予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浦东新区的政策从财税优惠向功能性政策演变,对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工业企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均提供了优惠激励政策,并为保障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将浦东新区优惠政策与股份制、发展三产相结合,使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和活力。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实行了减税、优惠、专项补助等财政税收政策,同时非常注重金融的改革试验,比如创业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金融业综合经营、离岸金融业务、外汇管理政策等。两江新区拥有政策叠加优势,融入了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内陆保税港区政策,对区内所有企业授予在综合配套改革和与国际接轨方面的先行先试权利。

4、产业结构与分布

产业的发展程度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的发达程度。三个新区都非常强调主导产业发展与其他行业发展相配合,通过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来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浦东新区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沿海发展带的现代物流和休闲旅游、中部发展带的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沿黄浦江发展带的商业贸易、金融保险和会展旅游。滨海新区主要发展八大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和国防科技。两江新区主要发展五大产业: 生物医药、汽车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

总之,三大国家级新区均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平台而设立的,具有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深入体现着国家的战略重点:浦东新区的重点沿海开放,滨海新区重点发展京津冀,两江新区体现了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

三、九江促进赣江新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1、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赣江新区”要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作支撑。昌九工业走廊已运作十几年,到现在都没有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的效应,关键是一直停留在依赖一条封闭的昌九高速,两城之间没有规划出多通道的路网建设。应当加速推进南昌、九江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运输对接,优化提升铁路通道,加快建成九江的高铁,延伸九江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客运网,加快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合九客运专线建设,尽快形成“四横八纵”的铁路架构。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协调推进彭湖高速对接安徽高速路网建设,尽快推进形成九江到南昌、武汉、长沙、杭州、合肥五个省会城市的直达高速公路通道。

2、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在保证全国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九江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很多园区存在着有项目却无法落户的困境。同时,已经出让的工业土地中,有些企业经营状况不良,有些企业将土地闲置荒废尚未盘活,这严重影响并限制了工业用地的需求,更无法承接将来赣江新区发展用地的需求。综合分析国内发达城市的先进做法,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全面转变,着力提高九江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出让制,有助于降低人们对工业用地价格的非理性上涨预期,降低企业土地成本,有利于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同时,企业持有土地时间变短,更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用地的统一规划和控制;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制,改变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单一、出让年限过长不适应市场和产业形势变化等问题;建立土地出让后的全程监督机制,防止部分工业企业不再以生产为目的,转而以圈地、囤地为目的,以期获得土地增值的收益;盘活现有工业用地,鼓励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厂区改造、厂房加层、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

3、做大做强工业、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做大工业总量是支撑赣江新区发展的根本途径。九江之于南昌,优势在于沿江临港,发展工业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新区范围内的工业园区要积极做好与南昌及周边工业园区的对接,大力发展与周边大企业、大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通过联动壮大工业规模。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集中优势产业,促进区域产业合作联盟的发展。积极与周边城市携手合作,共同把赣江新区建成江西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其次,做大九江,争得“双核地位”,关键是要做大总量。近年来,全省聚焦,全市聚力,九江的沿江开放开发发展较好,城东、城西、赤码、彭湖“四大板块”不断做大做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下一步,需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动摇,进一步做大总量,决战新工业十年。

4、重视城乡统筹发展、注重生态保护

九江一直坚持生态立市,依托新区内长江、鄱阳湖、庐山等生态资源,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造经验。九江市以庐山市成立为契机,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优化旅游线路。通过加强对外推介,放大长江、庐山市和鄱阳湖的品牌效应,推动九江旅游产业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观光、养生、度假、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近年来,庐山西海、星子、都昌、修水、共青城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知名度逐渐提高,随着更多旅游产品的开发,九江的旅游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5、进一步做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中心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大九江都市区规划及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等,科学编制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布局。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以大九江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带动周边、辐射中部”的商贸聚集区,重点打造“四个一批”: 打造一批商品大市场、打造一批商业综合体、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打造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2条物流产业带、规划建设3个物流枢纽港、30个与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相配套的物流基础工程及物流产业园区,构建立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 李松志.昌九一体化背景下九江市的定位与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2014(1).

[2] 陈扬.三大国家级新区发展动力比较研究及启示[D].甘肃:兰州大学,2013.

[3] 黎凌,熊自军,郭宇.九江在策应“双核”发展战略中的实践与思考[N].九江日报,2014-9-3.

(责任编辑:高 博)

猜你喜欢

赣江九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宋九江
九江山考
——兼释《淮南子》“禹凿江而通九路”与“九江”之关系
江西九江风景林木种苗有限公司等
我爱赣江
无意走远,才走的更远
雨落赣江 〔外一首〕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