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6-12-28赵树杰

当代经济 2016年19期
关键词:常态升级转型

赵树杰

(泰山区委党校,山东 泰安 271000)

适应新常态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赵树杰

(泰山区委党校,山东泰安271000)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经济转型的历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趋弱,外部需求出现常态性萎缩。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形势,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战略研判。如何顺应“新常态”要求,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确立市场化的改革趋向,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腾出空间、留出时间,成为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把握新常态对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

新常态“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发展思路的大转折”①。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减速”,要求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收敛”,这必然对经济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

1、新常态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新常态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体系。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更好地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大市场”为趋向,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平等交换。在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以社会总需求为切入点,进行适度、有针对性的调控,增强微观活力,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的治理模式,完善法律制度,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

2、新常态要求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突出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供过于求,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小微企业的作用逐步增强,产业组织呈现出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比较利益较低。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②。经济新常态,必须通过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乡二元结构正向一元结构转型,农村资源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并不断加快,农村发展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推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趋势正在形成。

3、新常态要求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有新动力

需求拉动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投资需求在传统产业已经基本趋于饱和,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新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逐步成为消费主流,对产品质量安全和供给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需求总体疲弱,国际竞争中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消失。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不断减少,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正在减弱,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不仅来自资源要素在部门间、地区间的转移,还将更多地来自部门内、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4、新常态要求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注重提质增效

据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1978年的近3倍,这是由体制改革、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③。适应新常态,必须在产业内部通过竞争、兼并重组、淘汰低效企业来提高效率。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还要有效化解经济增速下调暴露出的各类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等都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既要减轻一次性风险冲击带来的影响,又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威胁。

二、有效破解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

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快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的过程充满了困难与挑战。当前,经济体制转型进入攻坚期,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艰难推进,开放模式亟需升级。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效破解瓶颈制约,才能够顺利完成全面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

1、转变政府职能

传统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束缚了市场的作用,如主要能源价格由政府部门制定,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受政府管控等,导致靠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地方政府习惯于冲在经济发展一线招商引资,由政府给企业定项目,为企业融资提供财政担保,甚至替企业定投资方向、定技术路线,这些行政行为极大地降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抑制了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削弱了市场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功能。因此,必须从顶层开始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职责范围,列出保留的权力清单,程序公开,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产业发展及企业的设立和业务许可、经营等列出负面清单,做到“法无禁止(限制、约束)皆可为”。政府部门更多地致力于建设和完善制度、标准以及对市场的统一、规范和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处罚等,加强对市场准入的管理和安全审查、反垄断调查、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企业创造权利、机遇、规则和准入均等的机会。

2、更新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实行赶超战略,经济发展侧重于把“蛋糕”做大,过于重视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但在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区域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越来越低。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不够,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这些都说明当下的发展理念滞后于改革的现实需求,未能实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打破“路径依赖”,正确理解新常态对增速换挡的要求,放平心态,保持战略定力,不以GDP论英雄,不搞大规模刺激政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在经济速度、结构、动力、制度和政策的态度和力度、方式选择等方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

3、改革科技体制

科技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基础。总体来看,我国科技体制沿袭原有模式,行政化特征明显,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导致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有效的载体和纽带,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④。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人才评价机制行政化,大学专业设置难以反映市场需求,创新驱动缺乏足够的创新型人才支撑。这就要求必须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

4、重塑市场主体

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靠垄断地位和优惠政策谋发展的路径依赖和政策依赖相当严重,对成本、价格不够敏感,主营业务利润明显低于非公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偏低,拖累经济转型升级。非公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营粗放、“家族式”管理、经营行为缺乏长远规划等突出问题。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打造坚实的微观基础,是经济转型升级亟待突破的瓶颈。

三、理清思路,重点突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关键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大市场、强政府”的新型市场与政府关系。

1、建设法治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不等于削弱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在把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给市场的同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边界,既要把依靠市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的交给市场,又要按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因此,必须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治环境,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改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主体合理有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弱化“速度思维和规模意识”,强化对基层党委政府在质量和效益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核。统筹城乡、区域规划,打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让市场机制在统一的制度环境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梯度发展。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对涉及民众利益的决策和权力行为实行信息公开,不仅是征询意见,也要赋予民众法律知情权、参与权和诉讼权。要鼓励和保护群众各种形式的举报,并建立起对权力行为不当和权钱、权色、权权等交易的查处制度和机制。

2、推进产权改革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准确界定国有企业的功能,明晰各类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使命,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供方向。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为主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不同功能的企业建立有区别地考评指标体系、经理层选聘和薪酬制度,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以混合所有制引领国民经济创新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

3、强化创新驱动

推动科研机构去行政化改革,明确界定政府在科研工作中的职责定位,为企业技术创新打造公共平台。赋予科研单位更多的研究自主权,以创新为导向建立面向市场的科技主体,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中的支撑作用,理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鼓励高校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研发能力。

4、优化开放模式

支撑我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走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⑤。顺应“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国际经济交往新趋势,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的作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中韩自由贸易区等链接周边、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建立由我国主导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空间。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质量与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充分借鉴创设“亚投行”的成功经验,从被动接受国际贸易规则转向积极参与规则制定转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注释

①以新思维新状态适应新常态[EB/OL].中国经济网,2014-01-13.

②③张占斌新常态经济是全方位转型升级的经济[EB/OL].人民网,2014-10-15.

④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

⑤张占斌:从战略全局研判中国经济新常态[EB/OL].光明网,2014-10-15.

[1]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EB/OL].人民网,2014-12-12.

[2]杜传忠:新常态关键应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EB/OL].搜狐网,2014-11-01.

[3]“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和升级[EB/OL].中国行业研究网,2014-08-11.

[4]张占斌:新常态经济是全方位转型升级的经济[EB/OL].人民网,2014-10-15.

[5]张占斌:从战略全局研判中国经济新常态[EB/OL].光明网,2014-10-15.

[6]以新思维新状态适应新常态[EB/OL].中国经济网,2014-12-13.

(责任编辑:刘冰冰)

猜你喜欢

常态升级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