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德育均衡发展 促进德育优质高效

2016-12-27杨先灵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优质德育工作

杨先灵

【摘 要】 德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实现德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出发,整合教育资源,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关 键 词】 均衡发展;德育;教育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灵魂,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中小学德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德育优质高效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一、德育实践与理论研修的优质均衡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知),动之以情(情),持之以恒(意),导之以行(行)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将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然而,在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过分偏重德育实践活动,忽视德育理论研修,没有做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优质均衡发展。之所以出现德育理论研修的缺失,与学校的制度、管理、评价机制等顶层设计有关。

大力加强德育科研,使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针对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德育科研,研究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时代的活力与特色。学校和德育处(或政教处等)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撰写德育科研论文,研究德育活动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学科德育渗透,不断总结经验,使德育更有成效。

二、德育与智育等诸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德育为先”和“教学核心”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的主要阵地,课堂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各科教学都要坚持“智德”与“德育”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不能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和特点,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贯穿到教学相关内容的环节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要认清德育必须依托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诸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的理论,要在学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大德育观,促进德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体现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生动性,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要想真正取得德育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坚持德育与智育等均衡发展,寓德育教育与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此定位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才能做“真德育”,才能和教学一起成全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优质均衡发展

德育队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保障,充分发挥“六支队伍”的作用,达成育人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保障育人工程的实施。

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干部的作用。学校德育领导主要包括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政教处)、校团委(或少先队大队部)。这些领导干部经常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定期召开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制定学校德育目标和措施寻找依据、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学生教育管理的成败,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班主任应努力做到要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来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要把身教与言教结合在一起,以德教人,以身示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做学习型教师。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面对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面对新教材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德育干事和后勤队伍的作用。德育干事(政教干事)是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队伍之一,其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在现实中存在些问题,如德育干事(或政教干事)人手少、队伍老化、非专业化,往往由不能上课的老教师、上课效果差的教师担任,严重制约了德育队伍整体的教育管理水平。又如,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无法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工作。德育后勤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安保、公寓、食堂、清洁人员等群体。培养该群体的德育常识和德育教育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因为这个群体与学生的课余生活、日常行为规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更能反映学生生活的这一方面。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学生的骨干,也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学校德育永远都不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必须让学生主动起来。学生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做到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学习、净化自己的灵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应通过教育学生融情悟理,在明理中认同,在自省中修正,自省与他省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充分调动其内部动力,通过内因的作用,将教育效果彰显出来。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均衡发展

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与补充。主张学校“德育万能论”,对学校德育寄予了较高的期望。然而,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差,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就难以形成。如果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系统,学校德育这个子系统就难以有所作为,“小气候”很难改变成“大气候”。我们不能要求学校德育“孤军奋战”,而应该追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法国人说,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要培养有道德的个体,需要讲道德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起努力。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整体育人机制,促进三者的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学生自省相结合,从而促进德育发展的优质高效。

五、德育常规与创新、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总是摆脱不了“说教式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教育”的实际,必然形成 “学校需求式德育”“任务化德育”“理想化表面化德育”“功利化德育”的明显特点。传统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催生了传统德育的弊端;冲淡了人最基本的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造成了学生认知与行为的不统一,表面与内在的不统一;“教”和“育”严重失衡,缺失有意、有目的地培育(体验、实践、训练),形成“悬浮教育”;教育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学生敷衍、应对教育的现象普遍,教育效果不良。

坚持德育常规与德育创新、德育特色的均衡发展,德育常规是基础,也是根本;德育创新是生命力;德育特色是生发点,是竞争力。三者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更高级。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单亲、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等进入学校教育视野,打造一系列特色课堂教学、特色德育活动。结合本校实际,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打造优质高效的德育品牌。

德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一种境界,一种理想,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实现德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出发,整合教育资源,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蔡定基. 德育创新与学生成长[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 张军鹏.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浅谈班级德育教育的均衡发展[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1).

[3] 邓蕙,邵泽清. 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德育特色新时空[J]. 天津教育,2015(5).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优质德育工作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