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6-12-27成用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师应高中语文

成用军

求异思维指的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到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从多个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升解决方案的创造性。求异思维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对于人才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高中语文教学同求异思维进行融合,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中,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求异思维。鉴于此,新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出发,展开求异思维的培养。而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同语文教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将求异思维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充分的启发,同时文化素质也将有所提升。

其次,有助于有效实现教学标准。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其文化素质的高低同语文学科的教学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质,而这一新的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努力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思维,并且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新时期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将求异思维同课堂情境的创建进行融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将求异思维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必须首先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核心展开教学。因此,现阶段积极将求异思维同课堂情境的创建进行融合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构建多种学习场景,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神秘而充满新奇的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并展开自主学习,从而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掌握。

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本文的特色进行充分的掌握,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将贾府当中不同人物的特点作为核心,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各个角色,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有创造性的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将对不同人物的性格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身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大胆地表述出来。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习惯不同,因此在课堂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课堂的活力得以提升。此时教师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做总结性发言,学生能够对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异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加综合的了解学习内容,因此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二)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求异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中,将会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荷塘月色》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应用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能够对散文的写作特点以及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应用。经过课堂学习,学生对散文的写作方法已经能够有所掌握。此时,教师在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即部分语言表达能力强并拥有较强逻辑思维的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篇散文,而散文的题目、内容都可以自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对求异思维的重视;而部分写作能力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其对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围绕散文写作手法和特点展开,加深学生的体会。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理解能力,对知识点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教师的总结和引导过程中,将会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

高中语文教学,对人才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内在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应用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理解,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中学。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教师应高中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