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2016-12-27武汉市儿童医院潘力

财会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贷款财务

武汉市儿童医院 潘力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武汉市儿童医院潘力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风险开始出现在公立医院等非营利组织。由于公立医院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既具有风险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1)多样性。引发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医疗卫生政策、医疗技术、诊疗设备、财务收支、内部管理等,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2)不确定性。公立医院任何风险因素的变化,都可导致财务风险,不过哪些因素会发生变化,变化导致的结果如何,如风险发生时间、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等,均难以预知。(3)隐蔽性。医疗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财务风险尽管客观存在于公立医院运营的各环节,但各种风险并不会马上显现,即公立医院财务风险表现出一种隐蔽性,风险损失也是潜在的。(4)可控制性。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有其特定原因,只要认真分析,找到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就可以施以针对性策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预防财务风险发生,减轻其危害。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医疗市场社会化的产物,是医院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这种经济现象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大致可归结为两类,即医院外部的原因(外因)和医院内部的原因(内因)。

从外因来看,一是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公立医院带来的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环境对医院深具影响,如国家卫生政策的调整、新医疗法律和财务制度的出台、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改变、疾病谱发生新的变化等,这些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具有不确定性,医院无法把握,当它们发生不利于医院的变化时,必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二是利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影响医院现金流,对负债经营的公立医院有着明显影响。如利率下调则意味着此前贷款利率相对变高,利息负担相对变重;利率上调会增加负债医院的资金成本,减少医院收益,加大医院财务风险。三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如当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发生后,医院必须救死扶伤,不计损失,展开无偿救援,这必然损害医院财务收益。

从内因来看,主要有以:一是公立医院领导层长期受体制影响,经营意识、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在医院日常经营中,多将工作重点放在医疗业务方面,只注重强调发展,而忽视了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未将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有效机制中。领导层风险意识淡薄是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二是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很多情况下需要财会人员的主观判断,这要求财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如果财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则在会计业务处理时有可能做出不合理的判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从而引发财务风险。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是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利器。现代医院的经营方式需要健全内部控制,我国相关法规也做出了规定,但多数医院在内控建设上反应迟缓,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内部控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容易酿成财务风险。四是贷款管理不善,财务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风险。对外融资是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医院未构建科学的贷款管理制度,负债总量过度,资产负债比例过高,财务压力沉重,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资金运转难以为继,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五是在投资环节上,由于公立医院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者决策能力不足、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分析和研究、投资环境发生变化等,都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决策严重失误,给医院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引发财务危机。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第一,公立医院领导层应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推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考验,公立医院领导层必须理清思维,既要谋求医院的快速发展,也不能忽视医院发展带来的财务风险。医院领导层必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认识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问题,重视并全力支持在医院全面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医院内部展开风险教育,培植医院的风险文化,形成全员共同防控财务风险的局面;另一方面,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医院财务风险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可考虑单独设立管理机构对财务风险开展监测、分析,以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方案。

第二,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防范财务风险。具体如下:一是改善医院内部环境。包括转变医院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完善医院治理结构、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培育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等,这将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二是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医院应从内外两方面全面分析面临的风险,建立财务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并结合本院实际,根据本院财务信息数据构建医院预防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风险预警,为风险控制提供帮助。三是强化控制活动管理。控制活动贯穿医院的各种业务活动中。医院要寻找关键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制作控制活动框架,确保医院的重要业务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完善信息与沟通系统。这有助于医院管理层及时掌握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发现医院内部管理存在的缺陷。医院要建立财务信息系统,负责辨别、收集、整理、提供各类财务信息,并完善与员工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是加强内部监督。医院内部控制如果缺乏监督,则难以保证其执行效果。医院可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第三,加强公立医院贷款管理,控制贷款风险。公立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寻求外部贷款成为公立医院解决资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负债运营蕴含风险,如果不加强管理,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则会使医院陷入财务困境。为此,医院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端正贷款指导思想,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当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再结合自身偿债能力确定贷款规模,将贷款规模限制在医院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为防范风险,可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来确定贷款规模。其次将贷款管理纳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预算手段,控制债务收支,促进医院合理安排贷款资金的使用,并根据偿债能力规划还款计划,保证贷款按期偿还,避免财务风险发生。再次加强对医院贷款的政府监管。医院主管部门应对医院贷款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医院贷款行为,明确还贷责任,确保医院贷款安全。政府部门的介入更有助于控制医院贷款风险。

第四,提高公立医院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投资风险。投资活动是医院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也容易因决策失误引发财务风险。规避投资风险的关键在于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投资活动需要考虑的事项众多,如投资规模、方向、成本与收益、项目技术上的可行性等,在决策过程中,应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另外,在项目启动后,要对项目运行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及时识别项目运行中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及早化解,尽可能规避风险损失。

第五,提升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作为防控医院财务风险的关键群体,其素质高低对预防、控制医院财务风险有着显著影响。为此,一方面,医院要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效防止因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引发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既要强化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更要培养他们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财务人员要善于学习和观察,时刻关注医院外部环境,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及时调整医院财务管理策略,降低环境因素给医院带来的风险。

(编辑杜昌)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贷款财务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治理迭代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