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民国建筑现状调查报告

2016-12-26周玉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汉口租界民国

民国建筑是指在民国时期建造的,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建筑。在今天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武汉,依然保留了一批优秀的民国建筑。这些建筑以其不同功能属性主要分布于汉口和武昌。汉口主要为当年租界时期留下的公共建筑和民居里分,武昌则有武汉大学和农民运动讲习所。

武汉民国建筑的溯源

武汉由于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长江和汉水,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明末清初时汉口就由“寥落荒洲”发展为“九省通衢”和中国四大民镇之一。在1861年3月1]日,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和驻华舰队司令贺布率领4艘军舰和几百名士兵抵达汉口,3月21日与湖北布政使唐训芳订立《汉口租界条款》并与汉阳知府刘齐衔、汉阳知县黎道钧划定汉口租界。至此,汉口正式开埠通商。

1.商业建筑

随着汉口的开埠,武汉的建筑也进入到近代转型期。在租界区大量的西式建筑开始出现,建筑由传统的木结构,砖木结构转为砖石,砖混和钢混结构。建筑类型也出现有各租界国的领事馆,办事处,商业银行,工厂和民届“里分”等。由于从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汉口共有英,德,俄,法,日五个租界。所以每个不同的租界国在其各自的租界区内都建设具有各自文化风格和建筑传统的建筑。这一时期也正是武汉建筑风格最多元化的时期,建筑风格上大致呈现出西方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国传统宫殿式、新民族形式、折衷主义建筑和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这六种类型。

早期租界里大多是直接把欧洲当时正流行的古典复兴风格的建筑建造在租界里,建筑多为洋人所设计,比如由景明洋行设计的横滨正金银行,汉口江汉关等。这一类的建筑都少受中国风格的影响,在建筑构图上采用三段式的设计手法。底层砌有麻石台阶,中部为柱廊多运用西方古典柱式,上部为厚檐。建筑物整体线条感强劲,棱角分明,拱券运用较多如江汉关的半拱券门和拱券窗楣,建筑结构大多是钢混结构。

2.里分住宅

民居住宅中在汉口未开埠前直是以传统的木结构为主,随着租界的设立,大量的西式建筑的“涌人”与中国传统形式相藕合产生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即里分住宅。里分住宅最早出现在武汉是在19世纪末,那时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商受到利益的诱惑,效仿上海的里弄住宅所建设的。而里分住宅的兴盛时期是在1914-1917年。这一时期的里分住宅规模较大,建筑形式仿西方做法但拥有天井和院落,砖木结构,2-3层的联排房屋。在二三楼之间有小晒台。在平面的布局上也倾向于居住生活的便利,房间内部独立性增强,各房间都有单独的出人口。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早起建筑群气势宏伟,中西合璧,采用轴线对称,主从有序的中国传统布局。在建筑结构上采用的是混合结构形式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屋架工程也是武大建筑的一大特色,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铰钢拱屋架,钢筋桁架屋顶和西式木屋顶,最典型的就是老图书馆的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屋顶了。外部装饰上却呈现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飞檐画角,龙凤卷云,体现出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威武和庄严。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完美体现。

武汉民国建筑的价值及保护情况

武汉的民国建筑据有历史、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武汉民国建筑记载了武汉近现代建筑的转型发展,民国建筑也是武汉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风云沧桑。是武汉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证。民国时期的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这个结构优势,民国建筑往往能延伸使用空间、降低建造成本,也因此有着优秀的性能。与传统的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相比较,较现代的建筑结构更为坚固耐用。

武汉历史建筑中的不同艺术风格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反映出武汉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审美追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融入西方古典浪漫主义和东方含蓄与雅为一体,是武汉文化资源的历史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武汉以民国建筑为主体的重要近现代建筑截止至2010年有优秀历史建筑139处,其中一级建筑34处,二级建筑105处,分布在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民国建筑在武汉建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02年武汉市开始全面启动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以来,武汉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行政规章,在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普及、法制建筑、实际操作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有些历史老街里的建筑仍然被我们所忽视,如在上海村,江汉村里仍有乱搭乱建的“问题”房子,楼道内外均有大捆电线横空而过,如蛛网状交锚,存在不小安全隐患。在上海村里可以看见一栋建筑有很明显被火烧过的痕迹。在位于汉口洞庭街与鄱阳街路口处的巴公房子里面为单元式住房,但是在一楼的外侧已经被改为商用,以餐饮业和鱼疗保健为主。一楼侧面的楼道口也成了一路边摊的“厨房”,居住区同样是电线乱搭,甚至于之间将刚洗好的衣服晾晒在电线上。巴公房子现为三层砖木结构,一旦发生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周玉(1991-),男,汉族,湖北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汉口租界民国
《汉口北》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