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艺术类院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的建设构想

2016-12-24马格格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
关键词:普及性

马格格

摘要: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高校必须开设八门公共艺术课程,其中音乐通识课因其独有的艺术品质而具备其他艺术类课程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而备受瞩目。目前不少高校的音乐教育已经偏离"普及性"的原则,过分的追求功利,失去了音乐教育本来的意义。笔者针对非艺术类院校音乐通识课程改革这一问题,从教育对象和目标、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教学与艺术活动相结合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建设构想。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 音乐通识课 普及性 非艺术类院校 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28-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国家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经过艺术教育者长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将“美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方针,从此“美育”在全国教育建设的改革浪潮中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此后,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针对高校美育该如何实施做了详细具体的方案部署,其中在课程设置这部分明确指出“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在校学习期间,每位学生至少要选修一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且通过考核方可毕业。”[1]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首次将美育纳入其中,在此背景下,音乐教育比以往更受关注。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可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培养美好品格的重要工具。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激励了多少人的斗志,激起了多少爱国将士的热情,使他们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2.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物理学家高登·萧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以一组四岁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每天坚持听一个小时的古典音乐。经过一段时间后,给他们做了一个脑电图测试,结果表明这群孩子的大脑比初始运作的状态更加协调,而且大脑运作周期所花费的时间也缩短了。此实验证实了每天只要坚持听一小时音乐就可以改变大脑的组织结构,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3.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完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将音乐看作一种乐教,在教学中常常以“弦歌”的方式一边抚琴一边讲学,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2]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在德、智、体、美四育中,美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尤为重要。”[3]这一观点得到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赞同。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洪荒时代,当时人类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人们就用声音的强弱高低来表达情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推进,音乐从早期简单的敲击石器、木器到现在用节奏、音符有组织的排序构成的美妙旋律。音乐因其独有的艺术品质而具备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说音乐通识课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课程在校园中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音乐通识课程的改革建设:

一、明确高校音乐类通识课程的教育对象和目标

所谓非艺术类高校音乐类通识课程指的就是在普通高等院校设置的音乐类素质教育课程以及相对应的课外拓展活动。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财力雄厚的学校把音乐通识教育片面的理解为精英教育,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艺术团建设中,组建丰富的音乐社团频繁参加校外各级组织的艺术展演。比较出色的学校甚至可以在国外获得奖项,虽然频频得奖,但这些院校仅仅培养了极少数音乐爱好者的专业水平,其余大多数普通学生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音乐体验。另一类院校,从顶层就不太重视艺术教育,将音乐通识课摆在边缘地位。课程设置也较为随意,并没有经过合理的安排,仅仅是根据现有师资的个人艺术特长开设理论课程。同时,在艺术活动方面,这类院校也只是以社团的形式将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由学生自发组织各类活动,在管理上出现了松散、随意性强的现象,也很难有出彩的成绩。以上这两类院校都没有真正理解“通识”二字的含义。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4]这句话表明高校音乐通识课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课程,而是普及性教育。非艺术类院校在校园中开展音乐通识教育主要包括课堂素质教育与课外艺术活动两个部分,但二者也有主次关系,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课外拓展活动是音乐教育的升华,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大学生活只有短短的四年,音乐通识课一般也只在大一年级开设,因此在短短的一年内想把所有的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不现实的。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理想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正确的鉴赏方式,在课后达到自学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二、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如今高校音乐通识课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只负责把自己准备的教学内容上完,至于学生听进去多少,学到了多少并没有过多的考量。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学呈现,陈旧、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何改革抽象的理论课,这是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建议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法。用笔者曾经上过的一节课来举例,这节课的教学主题是古琴曲《梅花三弄》。这个内容并不好上,因为古琴无论从背景到作品都过于高雅,与当代大学生有距离感。如果只是简单的播放音频让学生边听边赏析,这种教学方法是失败的,于是经过思考笔者决定尝试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与国外的奥尔夫教学法相融合做一次大胆的创新。首先,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动态示意图,生动形象地针对古琴的基本形制、结构内涵、摆放要求以及音色特点做透彻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古琴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铺垫。接着,选择古琴名曲《梅花三弄》中三次出现的梅花曲调进行旋律赏析,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古琴音韵的体验。下一内容是本次课程的升华环节——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唱梅花主题并用“奥尔夫”音条乐器与无音高打击乐器围绕梅花主题节选的八小节旋律做即兴创编练习。在即兴创编练习的活动中,教师引入无需经过枯燥的技术练习并可基本掌握的“奥尔夫”乐器,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即使天赋差的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定的演奏。集体创编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互动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奥尔夫教学法中包含了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分层演奏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运用奥尔夫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达到感受美、鉴赏美到创造美的升华。

三、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音乐活动相结合

音乐通识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音乐实践活动。不少高校的艺术活动以社团的形式存在,由团委统一负责。社团团长都是由学生来担任,不定期组织排练。由于社团活动不安排在学生课表里,因此无法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每次排练都按时到场,这样的活动形式最多只能算兴趣小组。发展到后来,部分社团就会出现管理松散,甚至不了了之的现象,这与最初成立社团,期望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初衷是相悖的。这提醒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要将兴趣小组和艺术团队区分,一群兴趣相投的学生成立的组织我们可以以社团的形式建设,而经过选拔准备代表学校参与校内外各类演出、比赛的团队我们要以艺术团的形式加强管理。这里笔者以合唱团为例。通常高校都会组织合唱团,究其原因主要是合唱团较其他乐团容易组建,无需花过多的经费购置乐器,只要有场地组织好成员就可以排练,适应性强、容易推广。学校合唱团一般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人选,在选拔过程中往往有一批爱好合唱却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这违背了音乐通识教育“普及性”的原则。如何在加强合唱团管理的同时又可以让爱好唱歌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其中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首先可以将合唱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列入到教务系统中,并分为《合唱一》《合唱二》两门课,《合唱一》是让通过选拔的正式团员选修;《合唱二》是让喜爱合唱但没有基础的学生选修。列入课表后除了对学生有学分上的约束外,还要聘请专业的合唱老师按课表完成排练任务。同时,也要完善合唱团的奖惩措施,如果在合唱团排练中表现好并获得奖项的同学可以推荐为“三好学生”。当然,选修《合唱二》的同学如果专业进步了完全可以加入《合唱一》的队伍,相反如果在《合唱一》里不按要求按时排练的学生也会被淘汰到《合唱二》甚至直接要求退团。除了合唱团外,这种做法还可以运用到其他艺术团中,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团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笔者经过思考针对课堂教学以及艺术团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一些粗略体会,以后将继续针对这些方向做更细致、更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Z].2006-03-08.

[2]周婷婷.高校音乐通识课的必要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1,(26):207-208.

[3]蒋笛.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3):96-97.

[4]岳英放.对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07):36-37.

猜你喜欢

普及性
快闪行动对大众健身操的普及性的促进影响
浅析如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摄影艺术
浅谈教学中应重视的四个特性
刍议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开展
关于加强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分析
利用快闪行动推广拉丁舞可行性分析
浅谈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浅谈在文化大繁荣的推动下群众文化辅导的重要性和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