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补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短板

2016-12-22魏亲延

人民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新生代教育培训职业技能

魏亲延

【摘要】全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工作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及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和理论实践成果,结合当地实际,构筑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模式。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技能 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这一要求,笔者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抽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要有效解决当前各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构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分层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抓好入职前分层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强化入职后分层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如期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打造成“民心工程”、“质量工程”和“幸福工程”。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提升农民工职业素质技能的相关精神及要求,认真抓落实、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系统合力没能形成,教育资源挖掘不够。从基层政府管理功能看,县(区)、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农民工职业素质和技能教育管理工作缺位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民工管理工作纵向涉及国家、省、市(州)、县(区、市)及乡(镇)政府部门,横向涉及同级的人力资源、农业、科技、教育、财政、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笔者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县(区)以下的政府及管理部门,为农民工提供身份转换保障的服务较多,在职能范围进行农民工技能教育的政府部门不多。调研结果还显示,在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过程中,各教育主体因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权限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主体之间缺乏沟通、教育信息发布的渠道有限,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现象极为普遍,各方教育主体虽然积极作为,但主体优势依然难以发挥,导致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覆盖面不宽、效力不佳等问题产生。根据调研数据,只有35%的农民工认为国家政策非常支持他们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尽管各教育主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但依然有50%的农民工不知去哪里参加教育培训;有41%的农民工不知道企业、周围社区各类学习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参加过教育培训的农民工中,认为教育效果好的占10%,较好的占30%,一般的占60%。

二是教育客体期望和教育参与率差距较大。多数农民工有提高自身技能的愿望,目标也较清晰。调研数据显示:首先,农民工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期望较高。有45%的农民工希望提升自身技能,35%的农民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提升自身技能。其次,部分农民工有业余学习习惯,比如有28%的农民工会利用休息时间看书、看报。再次,农民工的教育目标也较明确。有30%的农民工有“充电加油”的愿望;有32%的农民工有升职、改行的愿望;有38%的农民工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加收入。所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原始动力是解决自身发展的需要。

构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分层教育培训模式

首先,切实抓好入职前分层教育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科学、有序、有效的输出地动态人力资源信息库。对于输出地政府及部门而言,可以借助信息库,全面了解当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根据需求地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就农民工而言,可利用此信息库了解需求地就业形势、行业岗位情况,在就业方面少走弯路。要建立和完善州(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四级组织的农民工个人信息收集联动和定期更新机制,做到管、用有机结合;搭建好州(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四级组织用工信息分享平台,开辟农民工供求信息分享渠道,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同时,挖掘农村相关教育资源,提升农民工入职前的综合素质。切实搞好农村“普九”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开设临时文化课补习班,补齐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的短板;探讨在农村初、高中班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等课程的新路,构建提高就业意识的平台;初、高级职业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农村,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行政村的相关领导要宣传好农民工就业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过节的机会,请优秀农民工现身说法,交流相关经验。

其次,注重强化入职后分层教育管理工作。入职后强化阶段的教育,必须从整体布局出发,从不同层次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出发,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各教育主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民工学习提高素质技能的自觉能动性,不断探索教育模式、规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完善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协调机制,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一是要及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明确地方管理主体及教育主体的职责、职能、范围;要明确各管理系统及各教育主体相关工作的考核及奖励办法等内容,使之成为长效的机制。二是相关配套政策要到位。各级政府管理主体要加强《农民工服务手册》的一体化管理;出台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帮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出台帮助、扶持、鼓励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的政策,为他们搭建提升技能的平台;建立农民工教育成本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农民工个人四方共同承担的分摊机制,为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分层教育模式提供资金保障。

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教育主体的结构,创建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分层模式。第一,县(区)级以上的政府要建立符合实际、具有宏观指导性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分层规划,明确各教育主体的培训范围、职责、效能。第二,企业是雇佣农民工的主体,也是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的主体,要改变“只用不训”“减少开支”的想法,树立“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是为企业增效”的理念,为农民工创造提升技能教育培训的空间和条件。第三,各地高校教育资源丰富,要挖掘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的潜力,开办流动课堂,满足农民工对学历教育的需求。第四,各地初、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战场,要发挥好自身条件及优势,采用不同办学形式,为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第五,各地政府要做好区域内工会、团委、妇联、社区、图书馆、NGO等组织的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建立完善运行的机制,尽快融入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教育培训主体行列的大潮中。

州(市)、县(区)级政府要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目标方向,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工的需求。宏观教育目标要体现出区域发展的优势,注重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中观教育目标要突出行业特点,把行业自身建设与农民工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微观教育目标要突出农民工自身发展需要,解决深度职业规划和教育规划问题,提高他们适应各种工作的实际能力、为他们就业、再就业、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为中共保山市委党校党委委员、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注:本文为云南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2016年度省委党校立项课题“云南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研究”(课题编号:2016XTS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保尔·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引论》,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②李强:《农民工与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③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责编/张寒 美编/王梦雅(见习)

猜你喜欢

新生代教育培训职业技能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辽源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