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所释《说文》“”“瞥”“眛”“眜”“眢”等疾病词考

2016-12-22李曌华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玉篇段玉裁广韵

李曌华,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文献研究·

李曌华,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眛”“眜”两字的字序颠倒;“眢”本义指眼睛中没有眼珠而导致的失明,其亦可作为“葾”的通假字指枯萎、干枯。

;瞥;眜;眜;眢;考释

综上,“瞏”本义指人惊恐时眼睛瞪大直视的样子,俗省作“睘”。后人加形旁“目”作“”,泛指眼睛睁大的样子,俗省作“”,此义与“睔”的意义相同,故两字变为异体字。而“”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与“瞏”之后起字为同形字。因此,“”一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引申泛指闭目;一指眼睛睁大的样子,為“瞏”的后起字,此义大概出现在宋代。且“”的两义读音不同,前者读为“方免切”,后者读为“胡关切”,当予区别。“”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而非指眼睛的翳障。此外,《汉语大词典》中“”字仅有一义释为闭目,且注音取“胡关切”,可据以补正。

2 “瞥”

《说文病疏(上)》“瞥”字条,余氏虽然指出“瞥之为翳,于古无征”,但仍然承继了前面“”字中所说的观点,认为“瞥”之“目翳”即指眼睛翳障[1]90。

《说文》:“瞥,过目也,又目翳也,从目,敝声,一曰,财见也。”[2]141《玉篇》:“瞥,目瞥见。”[6]22“瞥”指眼光掠过。根据今本《说文》的注释,“瞥”还可指眼睛生障瞙遮盖,但此义未见文献用例。

此外,《说文》“瞥”字尚有“财见也”一训,此处“财”为“才”的通假字,指仅仅。则“财见”是指仅仅能看到,为瞥见的另一种说法。又,雖然“瞥”的字序在“眚”字之後,然其前尚有“瞑”“睉”“盻”“”“睇”“眙”等字均是指眼睛看東西的某種狀態,而“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亦是眼睛看東西的一種狀態,符合《說文》中字序排列的規律,其并非指眼睛的翳障。

3 “眜”“眜”

《说文病疏(上)》“眜”字条,余氏列出段玉裁、王筠、朱俊声三人对“眛”“眜”两字所持的不同观点,段玉裁认为“眛”为讹字,王筠认为“眛”指目不明,“眜”指目不正,而朱俊声则认为“眛”“眜”为同字。余氏又对《说文》《玉篇》中“眜”“眜”两字的字序进行分析,认为今本《说文》中两字的字序无误,只是“眜”当释为“目不正”[1]93-94。

《说文》:“眜,目不明也。”[2]138“眛,目不明也。”[2]141《说文》中两字同训,均有眼睛看不清之义。段玉裁根据古书中没有从“未”之字以及《玉篇》字序认为“眛”应为“眜”之讹字,为后人所增[2]141。王力先生亦认为“眛”字本作“眜”[9]786。考《广韵》:“眛,目暗。”[7]389“眛,眛,目不明也。”[7]385(今周祖谟先生校为“眜”字。)“眜,目不正也。”[7]487(今周祖谟先生校为“目不明也。”)此二字《广韵》中出现了“目暗”“目不明”“目不正”三种注释。而《玉篇》:“眜,目不明。”[6]22“眛,目不明。”[6]21两字同训。

又有一字“昧”与“眛”字形相近,文献中可见其指眼睛看不清之义,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又有“蒙昧”一词指眼睛看不清。“瞽”是一种眼睛看不见的疾病,则“蒙昧”即指眼睛看不清。考《说文》:“昧,昧爽,且明也。从日未声。一曰闇也。”[2]320“昧”本義指昏暗不明,又引申出愚昧、迷糊、昏聩等义。“蒙昧”为双声联绵词,亦引申有昏暗、迷糊、迷茫、昏昧等义,又写作“朦昧”“蒙昧”“瞢眛”“蒙昧”“曚昧”等形。此外,“沬”有微暗之义“妹”有蔑弃之义,“魅”“寐”的词义中亦暗含有幽暗的意思。可见,从“未”之字多含有幽暗、昏暗之义,故我们认为指眼睛看不清的本字应作“眛”。而《广韵》所释“目暗”亦是指其含有幽暗、昏暗之义。

综上,今本《说文》中“眜”“眜”两字的字序颠倒,“眛”应在“睽”字之后,指眼睛看不清楚,“眜”应在“”字之后,指眼睛不正视。

4 “眢”

《说文病疏(上)》“眢”字条余氏主要探讨了“眢”字的读音,他引徐锴“读若宛委”的注文,赞同段玉裁“眢”读若委、删“宛”字的观点,并举王筠、钱坫和叶德辉的分析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眢”与“瞍”字异而义同[1]87。

《说文》:“眢,目无明也。”[2]139“眢”指眼睛失明,《汉语大词典》中引用的最早用例出自清代,而《左传》中有“眢井”一词指井枯无水之义。段玉裁认为“眢”是由眼睛失明引申指井枯无水[2]139。又《广韵》:“眢,目空皃。于袁切。”[7]115“眢,井无水。一曰目无精。一丸切。”[7]124根据《广韵》的注释和井枯无水之义,“眢”很可能是指眼睛中没有眼珠而导致的失明。徐锴亦云:“读若宛委。臣锴按:《春秋左传》曰:‘目于眢井。’盖为隐语也,言井无水,若目无精为眢。”[10]读音上,段玉裁采用了徐锴的说法,但云:“近刊系传者益‘一’字云‘读若宛委’,谓读若宛,误甚。”[2]139但首先“眢”和“宛”的声符都是“夗”。其次,《广韵》中的“眢”字很明显有两读,一为“于袁切”,一为“一丸切”,而《广韵》中“宛”字亦有一读为“于袁切”,《广韵》:“宛,于袁切。屈草自覆。”[7]115考《说文》:“宛,屈草自覆也。”[2]361“宛”本义指草弯曲自相覆盖的样子,引申泛指弯曲、屈曲,又引申有宛转之义。亦可指宛转委曲之义。而“委”上古音为影母微部,《广韵》中读为“于为切”和“于诡切”,“眢”上古音为影母元部,两者上古音、中古音均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今本《说文解字系传》中所言“读若宛委”应为“读若宛”之讹,“委”字是后人所加对“宛”字的注释,故应删去“委”字,而非如段氏所言删“宛”字。

此外,余云岫根据“眢”读如委,委有萎缩义,认为“眢”与“瞍”义同”[1]87。笔者前面已经论述了“眢”应是与“宛”同音,而非“委”,则余氏这一推论自然也有问题。然“宛”“苑”“菀”皆可指枯萎,且皆非其本义,而《广雅》:“葾,败也。”[11]“葾”亦指枯萎、衰败,很可能才是枯萎义的本字,“宛”“苑”“菀”三字指枯萎之义时都是作为“葾”的通假字,而“眢”之井枯无水之义亦与此有关。此外,严复译耶方斯《名学浅说》中称逻辑意义上的谬误为“眢词”[12],而严复《救亡决论》:“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无救于亡也审矣。”其指出“眢”字的“目无睛”之义和“井无水”之义虽有形似,但无实质上的联系,属于逻辑意义上的谬误,也就是说“眢”的两义实际上没有关系,更不是词义的引申。我们认为“眢”并非有井枯无水之义,而是“眢井”一词指无水之井,“眢”则仅指枯萎、干枯,和“宛”“苑”“菀”一样都是作为“葾”的通假字使用的,只是由于“眢井”一词出现的文献用例较多,且《左传》中“目于眢井而拯之”出现了“目”字具有迷惑性,才让人们误以为“眢”有井枯无水之义。此外,《说文》:“,无目也。”[2]142“”又作“瞍”,指没有眼球而看不见,与“眢”义同。若说“眢”有眼球枯陷之义,亦应是由于其作为“葾”的通假字有枯萎、干枯之义而得。

综上,“眢”本义指眼睛中没有眼珠而导致的失明,其亦可作为“葾”的通假字指枯萎、干枯,并有“眢井”一词指井枯无水。“眢”的读音与“宛”同,这也是“眢”和“宛”都可以作为“葾”之通假字的前提条件之一。

[1]民国·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M].张苇航,王育林,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影印本.四川:成都古籍书店,1981.

[3]南朝梁·顾野王,宋·陈彭年,等.玉篇(元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本[M].影印本.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variants/.

[4]丁度.宋刻集韵[M]. 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9.

[5]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黄帝内经素问[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2008.

[7]周祖谟.广韵校本[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

[8]释行均.龙龛手镜(高丽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65.

[11]王念孙.广雅疏正[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134.

[12]英·耶方斯.名学浅说[M].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0.

Make textual criticisms and explanations of bian(),pie(瞥),mei(眛),mo(眜) ,yuan (眢) inShuoWenconnected withCommentariesontheancientdiseasenamesandsyndrome

LI Zhaohua,WANG Yul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Bian())is physiological state of eyes,and refers to babies born to has not yet opened his eyes.Pie(瞥) refers to glance without referring to the meaning of eye disease.Mei(眛) refers to somebody could not see well,and mo(眜) refers to ametropia.The word order of mei(眛) and mo(眜) inShuoWenis reversed.Yuan(眢) refers to blindness without eyeball,and it could refers to withered as the interchangeable words of Yuan(葾).

bian();pie(瞥);mei(眛);mo(眜);yuan(眢);make textual criticisms and explanations

10.13463/j.cnki.cczyy.2016.06.0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医学名物词研究”(11BYY068)。

李曌华(1987-),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医学词汇研究。

R2-09

A

2095-6258(2016)06-1289-04

2016-07-22)

*通信作者:王育林,电话-13910955001,电子信箱-lionw@vip.sina.com

猜你喜欢

玉篇段玉裁广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说文》《玉篇》目部重文比较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
《段玉裁传》阅读训练
《可洪音义》所见五代《玉篇》传本考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