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研究

2016-12-21朱怡然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新常态特征改革

摘要: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探讨日趋激烈。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经济的“新常态”局面,宏观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走势,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从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当前形势,对其变化规律保持敏感性,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整体局面,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常态 特征 改革

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提出,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高度概括,是对当前经济理论的一次深刻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运用,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认真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努力运用这次转型发展的重大时机,正确处理好当前经济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风险,积极推动不断改革和体制创新,促进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研究综述

新常态实际上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这个词在2002年的美国关注度比较高,当时,美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是指没有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和国内的恐怖主义距离日常生活更近的现状。

之后,“新常态”在2010年的第40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PIMCO)总裁埃里安重新提出,主要用来指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处于一个低速增长的状态。哈佛大学教授、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也曾经在《金融时报》上面评论道,世界经济停滞将可能成为新常态。虽然“新常态”在不同的范畴内会有不同的解释,但学者们普遍认为是经济在经历了危机之后,在恢复期中的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我国学者最近也对“新常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我国当前正在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石建勋(2014)指出,过去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当前我国整体的对外贸易增长会陷入平台期,对我国经济增长推动力将会有所减少,由于我国将来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负面影响,经济会步入“适度增长、中度通胀并存”的状态。刘世锦(2014)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速率由之前的10%左右降低并逐渐稳定到一个新的均衡点比如7%的增长速度;二是国家的经济结构出现变化;三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创新步伐的加快,倡导可持续性的发展,增强对能源资源的节约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是为我国广大人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保障民生;五是不断控制并降低经济中存在的财政、金融等各方面隐含风险,保持系统的稳定;六是使企业大体能够实现盈利增长,稳定经营。严锦文(2014)也指出经济的“新常态”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囊括了经济增速的减缓以及经济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我们要想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的升级发展,就应该不断转变过去的由要素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取之以技术进步等效率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牛犁(2014)指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明显的特质就是经济增速的转轨换段,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改革来释放制度红利,努力化解经济体制机制中存在的矛盾。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2014年11 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具体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调整,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是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会有所降低,反而是为我国经济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当前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正确认识当前中高速的态势。

第二,产业结构进行升级,由中低端转变为中高端水平,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攻方向。一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模式都是粗放型的,重点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行业,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主要处于中低端的位置。下一步应该转向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

第三,实现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我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质量的增加,市场竞争方式也大多表现为无序竞争,城乡发展严重不协调,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我国经济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社会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实现我国增长动力的转变,即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目前,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面临了诸多困境,不能满足我国经济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积极推进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主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中国质量”,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下台阶”,增长质量的“上台阶”。

第五,实现我国资源配置的转变,即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机制保障。我国的经济体制还不太完善,隐含了许多问题例如经济上的严重腐败现象,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性等等。我们要在坚持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政府的干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功能在经济生活中运用,不断规范市场的整体环境,解决好产能过剩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实现我国经济福社的转变,即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太健全等原因,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极度不平衡。近年来,我国政府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保障低收入人民的生活,使得城乡的收入差距呈现出日益缩小的趋势。

三、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政策举措

(一)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

首先,保持两者的平衡,要坚持稳中求进。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应该不断保障民生,增加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其次,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该努力加快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空间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这五块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第三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最后,应该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二)不断推动创新机制体制的改革发展

推动创新机制体制的改革发展,首先最重要的是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国家不断推动创新改革,促进“新常态”经济成为创新推动型的经济模式。应该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强国际间的战略合作,增加对创新研发部分的投入,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行业、新产品,还应该加快企业创新的步伐,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的优先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注入活力。

(三)努力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步伐。努力加强研发外包、电子商务、 信息、节能环保和安全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且加强这些服务业的专业化、 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程度,推动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如此,应该努力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产业,增加高附加值服务外包的产业,引领我国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

(四)促进经济整体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

长久以来,我国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发展高度不协调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着重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一决定主要是指促进我国经济在空间上的发展由东向西逐步过渡推进,这可以使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也可以使我国几大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4—2023):在改革中形成增长新常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谢玮.中高速经济增长“均衡点”亟待探明——刘世锦等专家热议经济新常态[J].中国经济周刊,2014—05—26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

[4]石建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演变逻辑分析及展望[N]. 光明日报,2015—1—29

[5]刘伟. 我国经济增长及失衡的新变化和新特征[J]. 经济学动态2014(3)

(朱怡然,1992年生,山东菏泽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常态特征改革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