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效果中的评价与应用研究

2016-12-21熊丽丽张颖苏增锋余其贵王格格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射血步行心衰

熊丽丽 张颖 苏增锋 余其贵 王格格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061)



·论 著·

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效果中的评价与应用研究

熊丽丽 张颖 苏增锋 余其贵 王格格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061)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49例,行去除诱因、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心功能分级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的患者心踝血管指数、心率、射血分数和步行距离(6 min),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49例患者治疗护理后的心踝血管指数、心率、射血分数、步行距离(6 min)及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与治疗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步行距离(6 min)、心踝血管指数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变化的一致性证明心踝血管指数可以通过抗心衰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而得以下降,故可将其作为心力衰竭治疗及运动康复评价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老年心衰患者; 运动康复; 心踝血管指数; 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研究[1]表明,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目前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HA)及欧美等国家的心衰治疗指南已把康复运动纳入常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同时制定了对运动康复进行的全面的评估标准和治疗方案[2]。现在心衰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主要是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定量分析心脏结构及功能各指标[3],心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反映主动脉、股动脉和踝动脉的整体僵硬度,已有研究[4-5]证实心踝血管指数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指标。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抗心衰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观察,从而探讨CAVI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在抗心衰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前后行CAVI值、心率、射血分数、步行距离(6 min)的检测及生活质量评分,最终完成检测的患者共49例,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82~97岁,平均年龄(87.7±4.5)岁。

1.2 方法

1.2.1 CAVI的测量 选用VS 21000型动脉硬化检测仪(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通过记录患者心电图、心音图、肱动脉脉搏波形和踝动脉脉搏波形并通过计算求得CAVI。监测时间为治疗前和运动康复6周后。CAVI的测量由同一个专业医师进行检测。测量前患者在室温约20 ℃的室内,脱掉鞋袜,取平卧位,全身放松休息15 min。测量时将心电电极分别安装在双上肢腕部,测量心音的微音器放置在胸骨第2肋水平,四个箍带分别缠在两上臂和两脚踝上。测量开始后,先给右侧上下肢的箍带充气,存储波形,放气完毕后再给左侧上下肢的箍带充气,存储波形。输入信息后由动脉硬化检测仪自动计算出CAVI值,CAVI>9.0为异常。

1.2.2 治疗方法 给予去除诱因、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予以低盐、低脂且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进行适当纤维素饮食指导,监测并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等常规护理。在患者急性期予以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进行运动康复护理,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而确定运动方案及运动量。建立患者通讯录和定期回访登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每月电话回访,及时了解病情并随时进行家庭护理指导,要求患者定期来院复诊做全面检查。

1.2.2.1 运动康复护理措施 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进行个体化运动指导。步行运动时监测控制患者心率,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对于心功能II~Ⅲ级的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步行训练,具体步骤为:(1)入院第2天:卧位,松弛的呼吸运动到四肢由被动到主动的活动(肩:提-环形运动;肘:屈曲-伸展;臀:屈曲-伸展;双膝:屈曲-伸展;足踝:上下-屈曲-伸展),5~10 min/次,2次/d。(2)入院第3天:坐位,四肢活动方式被动或主动进行(方式同前一天),10~20 min/次,2次/d。(3)入院第4天:站位,原地踏步运动—缓慢步行30~40 m,2次/d。(4)入院第5天:原地踏步运动—有支撑下屈曲及伸展双膝—正常步伐步行运动50 m,2次/d。(5)入院第6天:原地踏步运动—步行150 m,2次/d。(6)入院第7天:步行200 m,2次/d。(7)入院第8天:步行300 m,2次/d。对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用被动运动方式活动肢体关节,5~10 min/次,3~4次/d,病情稳定后行床上主动运动,无不适后可在帮助下坐扶手椅行床边运动,10~20 min/次,2~3次/d。逐步按七步法康复运动程序增加运动耐量和时间。运动训练时需有医护人员及家属陪同,在康复运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

1.3 评价指标 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指导患者自行填写。评定项目共21项,观察项目未出现为0分,由轻至重分别设定为1~5分,总分0~10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6]。观察记录心衰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CAVI值、心率和步行距离(6 min)。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n=49)

2.2 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CAVI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步行距离(6 min)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的一致性 分别计算治疗前后CAVI[0.4(0.1,0.9)]、左室LVEF(10.94±5.61)%、生活质量[26.0(22.0,29.0)]分和步行距离[-100.0(-111.5,-75.0)]m的差值,经Spearma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和步行距离差值存在负的相关性(rs=-0.315,P=0.027)。

3 讨论

CAVI是一项由PWV和动脉僵硬指数β演变而来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标,可以反映整个动脉的僵硬程度并不受血压的影响[7]。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尤其是主动脉僵硬度增加,可直接导致左室后负荷加大,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舒张压降低,导致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左室功能不全,导致心力衰竭。CAVI是反映从主动脉根部到踝动脉的整体僵硬度的新指标[8]。

随着运动康复研究的进展,心衰患者进行运动的观念已发生转变。李明娥等[9]研究证实,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研究[10]认为康复运动是慢性心衰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对改善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和心力储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及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均有益,且可节约医疗开支。本研究中,患者射血分数和步行距离(6 min)明显增加,心率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CAVI值也得以下降,从功能上反映了动脉僵硬度的改善。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步行距离(6 min)之间、CAVI值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变化的一致性,说明将降低CAVI作为评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临床干预治疗目标以及运动康复评价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是可行的。该指标具有操作简捷、有效、可重复性、非侵入性等特点,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操作者熟练程度影响较小,适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治疗效果的筛查。由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样本量小,且因本试验时间限制,未能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了解CAVI动态变化,故CAVI作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效果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扩大试验范围以验证。

[1] 孙殿恩.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42-1843.

[2] 沈玉拜.慢性心力衰竭与运动康复[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9):731-73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4] Shirai K,Hiruta N,Song M.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as a novel indicator of arterial stiffness:theory,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J].J Atheroscler Thromb,2011,18(11):924-38.

[5] Takata M,Shimakura A.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Rinsho Byori,2013,61(10):924-933.

[6] 刘妍.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19-1821.

[7] 陈保见,吕罗岩,谭艳娇,等.心踝血管指数与踝臂指数预测冠心病的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2):163-167.

[8] 余其贵,张颖.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应用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4,12(4):351-354.

[9] 李明娥,霍红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21-225.

[10]陈燕,梁涛.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66-668.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or the ag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based on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Xiong Lili, Zhang Ying, Su Zengfeng, Yu Qigui, Wang Gege

(CadreWardof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06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ag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based on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 Methods 49 cases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given removing incentives, strong heart, diuretic and expansion of blood vessels and other basic treatment, and adjust the drug dosage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ondi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function. The CAVI, heart rate, ejection fraction and walking distance (6mi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iHFe). Results The CAVI, heart rate, ejection fraction, walking distance (6mi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49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walking distance (6 min), heart ankle vascular index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Minnesota was consistent after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cardiac ankle vascular index can be decreased by anti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nd the effect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联动计划项目(编号:15011d04062);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2XKJ085)

熊丽丽(1980-),女,安徽合肥,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54,R541.6+1

A

10.16821/j.cnki.hsjx.2016.16.003

2016-01-15)

猜你喜欢

射血步行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魔方小区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步行回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从步行到奔跑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