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自我效能、锻炼态度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2016-12-21吴本连李向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体育锻炼

吴本连,李向朝



身体自我效能、锻炼态度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吴本连1,李向朝2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 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 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 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体育创新能力

0 引言

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主体因素对个体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个体潜能发挥的决定性[1],是控制与激发人类动机与行为的核心变量。

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根据Fishbein和Ajzen(1975)提出的“合理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认为,态度是引起行为能力变化的潜在原因,通过态度可以间接地考察人的行为和能力发展。McDonald 和Siegall(1992)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态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还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作为一种知觉因素,影响着相关的态度和行为。可见,身体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态度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关系[2]。

体育自主学习是指,在体育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通过针对个人实际情况,自定练习目标、自选练习方法、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并评价反馈练习结果等策略,实现体育学习目标的一种体育学习方式[3]。相关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运用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越强,自主学习能力也越高[4]。

“创新”概念是由美国的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体育创新能力是指,一种将创造能力与体育知识、运动实践经验相结合,应用于发现、分析、解决体育运动发展中的新问题,并取得体育创新成果的能力[5]。一项对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措施缺乏,学生的创新成果层次低等,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6]。

齐莫曼(1990)、 Paris(1990)和宾特里奇(Pintrich,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Wenden(1991)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上述四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梳理与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密切,而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关系密切,其中,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表明四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不仅为完善相关理论提供了参考,也为数据验证提供了支撑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得到检验,但是,体育教育领域尚未充分验证。因此,对体育教学中的这四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而且能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健康干预效果,为切实提高我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服务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本研究假设是:上述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身体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态度对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预测作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对体育创新能力有预测作用,起中介作用的变量是体育锻炼态度。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了21所高校共1 5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65人,女生752人;调查时,首先对负责测试人员进行培训,统一程序,统一指导语,要求在规定的同一时段内完成测试任务。共发放1 517套问卷,回收1 493套,有效问卷1 454套,有效率为96%。

1.2 测试工具

1.2.1 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

《身体自我效能量表》是孙拥军博士研制,有两个维度共10个条目组成,总量表a系数是0.79[7]。本研究中测得的a系数为0.77。

1.2.2 体育锻炼态度量表

毛荣建编制,该量表有8个分量表共70个条目组成,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分量表有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主观标准等。各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分别为0.83、0.87、0.73、0.89、0.84、0.86、0.80、0.64;结构公式模型检验结果显示:x2/df=3.67,NNFI=0.93,CFI=0.94,AGFI=0.87,RMSEA=0.06,这些数据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8]。本研究中检验的各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分别为:0.85、0.89、0.86、0.87、0.88、0.83、0.81、0.82,总量表是0.88。

1.2.3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吴本连(2010)研制,该量表由四个分量表共36个条目组成,总量表a系数是0.89,重测信度是0.91[9]。本研究中测试的a系数为0.88,重测信度是0.89。

1.2.4 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量表

由吴本连,徐少波(2013)研制,该量表由四个维度共30个条目组成,总量表a系数是0.90,重测信度是0.83。本研究中测得的a系数为0.89,重测信度是0.85。

1.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运用AMOS软件对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2 研究结果

2.1 身体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为了揭示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理论假设,设定此处的自变量为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得分,因变量是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得分。数据来源于全国调查结果整理出的1 454份有效样本,平均分为两个子样本群,拟先用第一个子样本群建立回归方程,再用第二个子样本群进行跨样本效度检验。

表1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bTable 1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第一样本群数据的三维立体散点图和矩阵图表明,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符合多元回归分析的条件,表1是所有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等于0的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F=3 940.714,P<0.001。说明至少有一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不为0,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的偏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见表2。

用表2呈现的回归方程模型的常数项(Constant)和身体自我效能(用x表示)、体育锻炼态度(用m表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8.618、2.457,0.302。由此可构建的一个多元回归方程为:

y=28.618+2.457x+0.302m

表2 偏回归系数检验结果aTable 2 Test results of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

结果显示,回归系数的t值分别为17.36、61.47和4.62,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预测作用极为显著,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效的。

2.2 跨样本效度检验

根据规定,必须要通过跨样本效度的检验程序,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的外推能力进行检验[10]。因此,在先用第一样本群数据建立方程后,再用第二样本群数据对方程进行跨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第二样本群建立的方程如下,通过对第一样本群方程和第二样本群方程分别进行常数项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明,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也可以对新样本做出有效预测,具有理想的跨样本效度。

y′=27.519+2.435x′+0.297m′

上述跨样本效度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对他们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2.3 中介效应验证

根据温忠麟的观点,如果所有变量都是显变量,那么就可以通过做三个方程的回归分析来估计和检验中介效应[11]。因此,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和依据,以体育锻炼态度(m)为中介变量,建立另外两个方程y(自主)=34.553+2.584x(效能)和m(态度)=3.407+1.118x(效能),通过对R2值前后比较,回归系数的依次检验结果都呈非常显著性水平(P<0.001),证明了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中介效应。随后进行的结构公式模型分析结果与前面的回归分析结果是吻合的,并且模型与实证数据拟合较好,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中介效应,结构公式模型分析的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锻炼态度对自我效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中介模型Figure 1 The mediation model of training attitude about self-efficac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2.4 四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分析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体育锻炼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四个变量之间关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四个变量关系结构模型Figure 2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four variable relations

从图2可知,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高达0.86,这说明了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预测其体育创新能力。对图2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拟合效果检验,得出的相关指数见表3。

表3 模型拟合指数一览Table 3 The list of model fitting index

从表3可知,结构方程模型较好地说明了模型与数据拟合的关系,RMSEA值达到了优良标准,其AGFI、CFI、IFI、NFI、NNFI指数均达到了0.90以上,这说明运用结构公式确定的模型与实证数据拟合较好。

在当前的众多研究中,之所以会特别关注哪些变量可能会对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所致。本研究中,虽然四个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关系,但是,通过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的技术方法,使建构的模型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

3 讨论

已有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此点,而且也验证了研究假设。

3.1 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大小,其中,身体自我效能感预测效果最好,体育锻炼态度还具有中介作用。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一方面,身体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的动力性因素。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选择、主观努力付出和意志控制,还会影响他们所选择的练习内容、方法和策略[12]。一般来说,身体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身体自尊也越高,运动自信心就越强,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就更明显,其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必然得到提升;低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容易出现社会性体格焦虑,缺乏运动自信心,必然导致其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弱。实际上,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练习、尝试和完成动作,敢于接受挑战并战胜困难,身体自我效能感常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面对一个个动作和一次次困难情境时,他们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完成任务的身体自我效能感,是推动或调节其运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他们体育自主学习的努力程度。因此,要想促进大学生们的体育自主学习,改善其体育学习质量,应该把提高他们的身体自我效能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

另一方面,身体自我效能感直接关系到体育锻炼策略的合理使用和练习环境的有效运用。班杜拉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影响、形成社会环境。身体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身体能力的信念,它影响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所以,高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使用的体育练习或锻炼策略也更为有效。他们能够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练习时间和过程;面临练习困难时,更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并且,随着身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监控的练习结果所作的自我评价也在提高。根据相关理论可知,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够改善他们的体育锻炼态度,从而促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促进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既有身体自我效能感的直接作用结果,也有体育锻炼态度的中介作用效果。

3.2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关系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预测其体育创新能力,这是因为:首先,体育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们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已有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其自主创新能力都很强。在体育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和谐,学习环境宽松,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们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自主创新能力。其次,由于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一定的自我判断、自我抉择和随机应变能力等等,因此,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更加适宜培养学生们的体育自主创新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在突发情况下,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人更容易应对。可见,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和恶劣环境下的随机应变能力等等,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最后,体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对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13]。因此,必须要根据“依学定教”的思路,根据体育自主学习的原理,科学设计体育自主教学法,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大学生们想创新、会创新和乐创新。

实际上,影响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上述主要变量之外,其他还有如学生的气质类型、运动自信心和心理健康等变量都应该值得去分析,另外还有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也是一个因素,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21世纪以来,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已经带来体育教学范式的转型,已经由探究普适性的体育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体育教育意义。因此,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侧重对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彰显自主学习的光芒,激发体育创新的欲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对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的很好的预测作用,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中介效应。

(2)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预测其体育创新能力,影响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认知风格、体育项目特点和体育教学方法等。

(3)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简洁性,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4.2 建议

(1)在体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和不同项目特点,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加大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培养。

(2)体育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与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们想创新、会创新和乐创新。

(3)有待于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与他们的气质类型、运动自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1] 高申春.论自我效能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8,6:1-5.

[2] BANDURA. A Health promotion by social cognitive means[J].Health Educ Behav,2004,31( 2) : 143-164.

[3] 吴本连,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的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4(6):56-58.

[4] 周勇,董奇. 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3;15.

[5] 陈小蓉. 体育创新学[M ] .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4.65.

[6] 王兴,刘文华,司虎克,等. 体育院校术科类专业学生创新成果与创新意识现状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6):78-82.

[7] 孙拥军,刘岩,吴秀峰.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修订——自我效能实践测量操作中的分歧[J].体育科学,2005(3):81-84+96.

[8] 毛荣建.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激发机制: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9] 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353.

[1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6.

[12] 韩军梅.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90-92.

[13] 吴本连.体育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4):99-104.

[14] 林嵩.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及AMOS应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49.

[15] 田友谊.西方创造力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09(2):122-130.

[16]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7] 姚玉龙,吴本连.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与体育学习创编能力的关系[J]. 体育与科学,2012(5):113-116.

[18]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

[19] 高扬,谢颖,周小琴. 国家艺术体操队集体成套动作编排创新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9):82-84.

[20] 魏统朋,刘志民. 休闲态度量表在农民工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5):47-51.

(编辑 马杰华)

The Effect of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Exercise Attitude on Sports Autonomous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U Benlian1,LI Xiangchao2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he author used physical self-efficacy scale, PE attitude scale, P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scale and PE innovation ability scale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1454 undergraduat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self-efficacy, PE attitude, P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PE innovation ability. Research findings: (1) P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an significantly help make positive prediction of PE innovation ability. (2) Physical self-efficacy can significantly make positive prediction of P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3) PE attitud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hysical self-efficacy and P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predication of PE autonomous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author discussed it with reference to Sports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UniversityStudents;PhysicalSelf-efficacy;PhysicalExerciseAttitude;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InnovationAbility

G804.8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2-0122-05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TY053);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CLA100178)。

吴本连,特聘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学校体育,E-mail:blianwu@163.com。通讯作者:李向朝。

1.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2.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1.Colleg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36;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001

2016-01-02

G804.85

A

1001-9154(2016)02-0122-05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体育锻炼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