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权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样本剖析

2016-12-20付小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泰晤士报中国特色

付小玲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国际各大主流英文报刊上,展示了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化特征,进而有效地弘扬中国文化历史。本文以英国权威媒体《泰晤士报》2014-2015年1659条涉华报道为语料,从中选出286个“中国英语”样本,通过样本在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上的构成形式进行系统分析,展现了这些“中国英语”样本的语言特征或语言风格,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一些中国将来外宣时翻译策略上的启示。

关键词:《泰晤士报》 中国特色 “中国英语” 跨文化交际 翻译

1.概述

自80年代葛传椝先生率先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概念以来,国内学者纷纷从翻译学、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第一个对“中国英语”进行定义的是汪榕培,他指出先生“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是在中国本土上使用、以规范英语的标准、具有众多特色的英语。近年来,“中国英语”不仅在中国本土内使用,而且已经走向国际化。201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范勇教授从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中找出共532条具有明显汉语特征的“中国英语”样本,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后,并指出“在传媒翻译过程中,应自信采用‘中国英语来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为‘世界英语不断输入‘中国元素”。

2.音译词+类词

用汉语拼音来表达的“中国英语”中也不乏有一些是“在音译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上了表示范畴的英语词汇之后而构成的短语”,诸如Manchu+emperors(满族皇),Tiananmen+Square和Pekingese+dog(京巴狗)等都是这类构成形式。笔者从《泰晤士报》收集到的类似样本还有以下:ping-pong diplomacy(乒乓外交),Taiping rebellion(太平叛乱),Xianfeng Emperor(咸丰皇帝),Ming era(明代),Emei Mountain(峨眉山),Dadu River(大渡河)等。

3.音译词+释义

这类“中国英语”是指在音译后加上一些解释音译词的意思或备注有关的文化背景。例1:… whether the Chinese have a word for schadenfreude, they do:xingzailehuo—“happy in calamity,joyous in disaster”.例2:The word for liberation in Chinese is jiefang.以上两例在标准的汉语拼音基础上对它们解释:例1,xingzailehuo(幸灾乐祸)用英语来解释意为“happy in calamity,joyous in disaster”;例2的jiefang(解放)翻译成英文就是liberation。另外,笔者还指出,从篇章的层面来分析这个样本,它所展现出的“中国英语”语言构成特征是“音译词+释义”。

4.直译+释义

例3: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by Stephe.由美国史学家史蒂芬·R·普拉特(又名裴士锋)所著的“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是指《天国之秋》,而“天国”指的的是“太平天国”。除了直译“天国”之外,后面“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太平内战的史诗故事)就解释了“天平天国起义”在西方人眼里相当于美国历史上的“Civil War”。

5.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interpretive translation)是指对所译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性说明,来弥补源语言与目标语中没有对应词汇(equivalents)的空白,这种翻译法受到很多英汉翻译学者的认可和青睐。例4:The emperor disliked Cixis pillow-talk….例5:Chinas crackdown on corruption …but the maker is convinced Chinas nouveaux riches are worth chasing. Cixis pillow-talk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太后在“用帘子遮隔”的大殿上临朝听政,就如两人之间的pillow-talk“私房话”一般,形象地表达出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的事实。pillow-talk用在此处甚是贴切。

6.“中国英语”对外宣翻译的启示

除了《泰晤士报》之外,《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等媒体也会大量报道中国事物,但是中华民族有些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或者网络时代新迸发出的潮流词汇,就连中国本土人都得经过研究取证才能解释得清楚准确,更别提西方学者或传媒人士了。因此,“翻译工作者在外宣中国文化时,既要保留中国文化元素和特色,又要避免其和西方文化产生冲突。”笔者认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时,翻译人员要谨慎对待每一个词汇,像China Daily、CCTV-News等有影响力的国内英文媒体,还包括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的“孔子学院”和其配套网站都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准确地对外传达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经济、历史、政治、文化娱乐和衣食住行方面的食物,确保“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泰晤士报中国特色
Self-Supervised Entity Alignment Based on Multi-Modal Contrastive Learning
锁定用户——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泰晤士报》运营策略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黄金时代背景下英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以对《泰晤士报》的内容分析为例
将“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证研究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